天天看點

騰訊亟需給視訊号松松綁

作者:假裝嗨皮

盡管那可能會損失一部分使用者體驗。

2023年底,被遊戲“困住”的騰訊,不得不加碼視訊号。

12月15日,花了14億元高捧《元夢之星》的騰訊,企圖再度複刻王者的榮耀,準備“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順帶着翻紅《QQ飛車》、《糖豆人》等一系列遊戲。

而正當《元夢之星》與《蛋仔派對》在火熱搶人之時,遊戲行業迎來了巨震:7天過後,《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出台,簡單來說就是,由于相關規定,遊戲相關收入将大大下滑。

短期來看,騰訊可以說是損失慘重,不過好在微信這一入口足夠強大,且潛藏機會。2023年年底,騰訊正急于用視訊号這一底牌,釋放出有關視訊号積極的消息,讓資本市場回春:

12月25日,有消息透露,騰訊正調整微信支付及視訊号兩個團隊的組織架構,拟加大“直播帶貨”投入;12月27日,一份有關視訊号的專家調研流出,各項資料都十分好看。

生長于微信土壤,有朋友圈、公衆号、小程式、企業微信相伴的視訊号,自2022年年底,就被稱為全公司的希望。

而這一年過去,就筆者個人體驗上,視訊号仍未精準比對到需求——近日,由于江蘇濕冷又無地暖,筆者家裡準備購買烘幹機,三天内通過微信“搜一搜”多次主動搜尋“烘幹機”,而視訊号推出的視訊仍是朋友推薦的泛文化類視訊。

如果在抖音和快手,各大品牌的烘幹機都會迅速冒出來,而視訊号C端商業化道路上,無論是廣告還是電商,都有點“水土不服”:

使用者們,正僞裝自己的喜好,讓視訊号摸不着頭腦——沒人想向上司、同僚展露真實的喜好。而内容沒法精準找到使用者,也就意味着,“貨找不到人”。

生長于微信生态,從朋友推薦起家的視訊号,要比其他平台,更加在意産品的使用者體驗,這就導緻,微信團隊“不超過10%的廣告加載率”的目标,沒法讓更多人接觸到商品、直播間。

從前的視訊号,正戴着鐐铐緩慢前行,但基于騰訊的現狀,或許得給視訊号松松綁了。

不得不再次打出視訊号這張牌

作為一家創立26年的網際網路企業,騰訊構築了多元的業務闆塊,包括增值服務業務、網絡廣告業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三大闆塊。

而前幾日的草案出台之後,騰訊港股市場立馬跌了13%。這是因為,以遊戲業務為主要代表的增值服務一直是騰訊的“壓艙石”,營收占比在50%左右徘徊。2023年Q3,騰訊增值服務業務營收為757億元,同比增長4%,占總營收的49%。

騰訊亟需給視訊号松松綁

(騰訊财報情況 圖源:騰訊财報)

毫無疑問,騰訊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在于後兩大闆塊。2023Q3,兩大闆塊的業績也不錯:網絡廣告業務營收257億元,同比增長20%,占總營收的16%;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營收520億元,同比增長16%,占總營收的34%。

二者營收占比雖然不高,但增速均超10%,是推動業績快速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兩大闆塊,皆生長于微信生态,而在衆多入口之中,視訊号是那個“明星業務”,被寄予了厚望。“WXG(微信事業群)最亮眼的業務是視訊号,基本上是全場(全公司)的希望。”2022年12月,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2023年底,騰訊的一系列動作也證明着,在遊戲業務暫時停滞的情況下,騰訊不得不再次把視訊号這一底牌,亮出來。

可以說,無論是廣告主還是商家,都無法忽略視訊号這一肥沃的土壤:

使用者側資料依然還在增長。财報披露,Q2視訊号總時長同比接近翻倍,Q3播放次數同比增長50%;

供給側成本低于抖音,工具生态優于快手。抖音的CPM價格大約是35元人民币,而快手的CPM價格則大約是20元人民币,而據專家預測,視訊号的CPM是29元。

相比于抖音和快手,微信的鍊路更為全面,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微信裡完成:朋友圈、公衆号、視訊号負責種草,企業微信、微信客服負責維護關系,小程式、微信支付完成傳遞。

于是,騰訊現如今加碼視訊号直播電商,也不足為怪。

12月25日,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微信視訊号正在加大對于直播帶貨的資源投入,為此,已經調整了微信支付和視訊号兩個團隊的組織架構。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這次調整于今年雙11前後開始,調整的思路是,後期将會加大更多資源投入到直播帶貨上。

發展緩慢的真相

正如導語所言,在筆者明确在“微信搜一搜”搜尋烘幹機之後,視訊号仍在推薦泛文化類内容時,一個自然的判斷是,盡管2023年在不斷完善電商的各項工具,但視訊号仍沒有做好進軍電商的準備。

按照張小龍的初衷,視訊流量占比應該是機器推薦占10,朋友推薦占2,關注占1。但就目前使用體驗來看,朋友推薦、關注仍在占大頭。

具體來說,機器推薦即跟着名額走,例如完播率、點贊人數、評論人數、轉發人數等等,哪個資料好看就推哪個。目前機器推薦比例較低,主要還是因為其生态裡的内容不足夠吸引人,大部分閱讀量靠“朋友推薦”。

而事實上,在視訊号這裡,想要讓内容精準比對使用者,并不容易。

當使用者大部分時間是在看朋友推薦的内容時,使用者的内容畫像就會被動地不真實——在微信這個線上社會裡,有家庭、機關、同行業相識的人,誰還不希望自己是個熱愛知識、喜好運動的斜杠青年。

是以,每當想要點贊一個視訊,人往往會先思考:“這對我的形象有無影響?”“會顯得我不夠正經嗎?”等問題,進而讓視訊号的機器們摸不清頭腦——“這家夥視訊也看完了,咋不點贊不分享不轉發也不推薦?”

而這樣“被動”、“主動”虛假的使用者畫像讓使用者越來越看不到自己真實喜歡的東西,在有限的時間裡,使用者會去抖音釋放自己的真實情緒不用考慮社會身份,進而不再在視訊号駐留。

同時,在視訊号這裡,大衆沒有高參與度——抖音在2020年出圈的是大衆參與度極高的各類挑戰,比如美食制作挑戰、各類偏雜技類型的挑戰,化妝挑戰,冰桶挑戰等等。

這些内容是沒有粉絲基礎、沒有特殊技能的普通人都可以做的,是觀衆的同時,也可以是創作者,平台也就更能綁定使用者。

但目前視訊号主推的泛知識化視訊很難讓原生小白進行創作,知識類目的門檻是很高的——視訊号自己在招募、激勵外部平台部落客時,就有幾條門檻的限制:

騰訊亟需給視訊号松松綁

(視訊号主播招募計劃 圖源:視訊号)

這就導緻,外部平台優質的創作者寄希望于微信大平台和對應的流量扶持,滿心歡喜而來,但使用者沒法真正共情、創作者不如回“大學營”好好恰飯。

換言之,沒有豐富的内容生态,商業化也就沒有太多故事可講。

而以上的一系列動作下來之後,除了使用者粘性會大打折扣,還會導緻視訊号的内容生态與電商“八字不合”——目前最熱門的幾個闆塊是生活、時事政務、教育,TOP10賬号分别是影視娛樂、民生、生活、搞笑、情感等。

騰訊亟需給視訊号松松綁

(微信視訊号内容釋出内容 圖源:新榜)

人們正點贊、收藏、轉發因為标簽而喜歡的内容,導緻貨品沒法精準投放。同時,在這些内容裡,除了生活闆塊,排在後面的幾個難以變現。

一個問題是,微信團隊一定是知曉這樣的“水土不服”,為何要“放縱”自己,讓朋友推薦比例居高不下?讓泛娛樂闆塊充斥着内容生态?

2023年底流露出的一份專家調研,給出了答案。

調研顯示,微信的産品體驗是張小龍團隊考慮的重點,是以視訊号的廣告加載率不可能達到抖音的15%。預計視訊号的加載率上限大約在10%左右,這大大減少了視訊号的廣告收入以及種草的頻率。目前微信視訊号的廣告加載率是2.8%。

我們不妨給出這樣一個假設,在騰訊資源、團隊支援下,視訊号是有能力去把控内容生态以及機器推薦比例,讓電商早點生根發芽的,但一直受制于微信生态,一切隻能以使用者體驗為先。

是以視訊号,一邊在明面上完善各種工具,搭建各種架構,讓創作者、資本市場知道他在努力;一邊又緩慢地提升電商、廣告的濃度,讓商業化在視訊号這裡,更慢一點。

如何松綁?

但,以上是2024年以前的情況,正如前文所說,騰訊需要給視訊号松松綁。下一個财報出來之前,騰訊需要一個亮眼的業務——視訊号去彌補遊戲業務帶來的空缺。

大幅提升内容精準比對度,即提升機器推薦是必須的,視訊号或許可以一步到位:專家調研顯示,11月份的機器推薦流量占比為54.5%,明年目标是提升到60%以上,離微信團隊“機器推薦占10,朋友推薦占2,關注占1”的目标(機器推薦占比約73.6%)還有一定的距離。

而短期來看,又想保證使用者體驗,又想在電商、廣告裡撈點金子,視訊号隻能從生活闆塊入手。

騰訊對外給出的成功案例皆是生活賽道出來的,例如郭億易、寶哥寶嫂夫婦賬号,走的都是夫妻檔路線,平時所更新的内容都是生活中與家庭相處的小故事。二者都是在真誠、信任的基礎上,加以嚴格的品控、全套的售後服務,成為視訊号帶貨的頭号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大賬号皆先在抖音上釋出日常視訊,之後入駐視訊号保持同步更新。

騰訊亟需給視訊号松松綁

(視訊号帶貨案例 圖源:新榜)

視訊号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深耕生活闆塊,從抖音或快手那裡挖更多的真誠可靠、事業有成的“夫妻賬号”,同步更新,并更多地視訊号上直播,培育粉絲心智讓他們流入私域,同時點贊、收藏、轉發商品直播、宣發視訊,吸引更多自己的朋友,導入公域流量。

在這之中,視訊号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有這樣影響力的賬号還有多少?視訊号的使用者還喜歡怎樣的帶貨風格?抖音是否會給予更多的激勵措施,讓頭部主播更多地在自己平台直播?

而除了讓使用者的興趣真正走進來之外,必要的高效的廣告投放,也亟需加強。

一份專家調研顯示,騰訊目前的廣告投放工具相對落後,視訊号自己并沒有專門的投放工具,而是依賴于騰訊廣告公司的統一背景。

目前騰訊正在研發視訊号内部的流量投放工具,類似于淘寶直通車這一類産品。預計到2024年會推出專門針對視訊号生态的投放工具,而到2025年或2026年,可能會推出針對整個微信生态的投放工具。

給視訊号松綁,是騰訊目前的頭等大事,騰訊需要比原計劃,更快地提升視訊機器推薦比例、更快地把流量投放工具研發出來,讓更多的商品“暴露”在公衆面前,盡管那可能損失了一部分使用者體驗。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偲睿洞察”(ID:siruidongcha),作者:Renee,編輯:孫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