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文 / 尹航

編 / 郭陽

2023年3月22日,在阿爾卑斯山瓦爾斯的高山雪場,法國滑雪運動員西蒙·比利以255.5km每小時的速度從山頂滑下,奪得了2023速度滑雪世界錦标賽的冠軍,同時也打破了速度滑雪的世界紀錄。

所有人造物中高于這個時速的隻有F1賽車、高鐵、飛機和火箭。人體在低空自由落體的速度可達200km每小時——速度滑雪者實際上相當于在山頂墜落。

任何運動的時速超過50km,那就意味着每一秒都不能掉以輕心。即便休閑滑雪者并不以速度為唯一目标,但也很少有一項運動會如此貼近危險。也恰恰是這種刺激,讓一部分人視滑雪為生命之光,另一部分人則避之不及。

雪季開始至今,雪場事故的消息不斷。「沒有風險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但滑雪的安全問題也到了該被關注的時候。

這項運動的自由與自由的限度,究竟在哪裡?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山雪之間:安全第一,自由第二

事實上,在成為一項運動之前,滑雪已經有着長達萬年的曆史——作為一種交通方式、一個族群人人拿手的生活技能。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境内,圖瓦人在此聚居。阿勒泰地區山高雪大,圖瓦人曾以遊牧為生,尤其擅長騎馬和滑雪。

圖瓦人牧民曾以毛皮滑雪闆作為狩獵的主要交通工具。這種古老的毛皮滑雪闆用紅杉木做闆芯,并用馬皮包裹。上山時逆毛,增加摩擦力,下山時順毛,可在雪地上自如滑行。擅長滑雪的圖瓦人僅用一根木制手杖就能調整滑行方向。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這一雙皮毛做成的滑雪闆,就是深山牧民冬天必備的交通工具。圖瓦人蘇克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他們經常上山打獵,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接觸了古老毛皮滑雪闆。」作為一種耳濡目染的技藝和工具,蘇克的父親說:「沒有毛皮滑雪闆的話我們無法行走。」

「比如說你的馬群跑到山上,這個時候隻能穿毛皮滑雪闆去救馬群。」在圖瓦人的概念中,滑雪闆是一種「穿」在身上的東西,如同鞋子衣服一樣日常。

後來,蘇克接觸到了專業的單闆團隊,開始接受正規單闆訓練,他成為了登山滑雪領域的高手。蘇克也會一直滑下去,将古老毛皮滑雪闆的技藝和對滑雪的熱愛傳給下一代人。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同蘇克不一樣,大歡并不是土生土長的阿勒泰人,她來自喀什。在珠海做了多年設計師後,大歡因為對雪的熱愛而決定留下來,從事滑雪攝影相關工作,并在這裡認識了伴侶官财,進而接觸到了滑雪。

當她初到山裡,存有之前設計作品的硬碟壞了。對一個職場人來說,那是工作的全部,但大歡當時突然覺得,「那些東西對我來說特别沒有意義」。

那些在城市職場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放在自然與大山中顯得無足輕重。大歡說:「你通過這項運動,偶然可能會在某一瞬間和自然,和身邊的一切有了連接配接。在登山的過程中不會沖動、不會急躁,因為下滑是很享受、很自由、很舒服的一個過程。」與山雪為伴的生活,完全是新的體驗。

當朋友問她這種生活她要過多久,大歡笑了:「我當然是想滑一輩子。」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同樣選擇留在新疆的,還有彭超。曾經,彭超大多數時間都在北京,但現在他每年在城市中的時間越來越少,在新疆的時間越來越長:「山裡面呆着,挺不錯的。」

在山裡的日子,彭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營運自己的半公益組織——AARE阿勒泰雪崩研究與教育組織。2022年,AARE在當地設立了兩個觀測站,用以在雪季記錄天氣,分析雪層,制作并釋出雪崩風險預報。同時,AARE也為當地派出所、雪場巡邏隊、氣象局、當地居民等提供線下教育訓練。

雖然系統學習過雪崩安全相關知識,也具備判斷預測的能力,但彭超從不在滑雪上冒險:「如果我覺得今天挺危險的,可能需要做一些準備才能出門,那我可能會跟自己說:還不如不出門得了,或者去滑一些安全的坡道。」基于這樣的謹慎和把握,彭超從未置身于險境,但登滑的快樂也沒有是以減少分毫。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如同圖瓦人世世代代以滑雪為出行方式,危險的并不是滑雪本身,而是滑雪者對自然的看法。彭超認為,最大限度降低雪崩危害的辦法,不是成熟的救援系統,而是滑雪者自己的敬畏之心:「搜救是最後一環,它是萬一的萬一發生了之後才會用到的手段。我們做安全教育訓練,是為了讓大家避免遇到危險。」

登山者常說:「不是我征服了大山,而是山峰接納了我。」滑雪這項與山雪為伴的運動,其中也有這樣的奧義。

山雪之于熱愛它的人,是如此複雜,往往交織着多重甚至沖突的情感。他們向往、熱愛,同時也尊崇、敬畏。上述的三組人物,來自始祖鳥釋出的紀錄片《山雪之道》。7分鐘的短紀錄片,三組人物構成了一幅人與山雪的群像,在阿勒泰這片滑雪誕生之地,他們分别代表了傳承、選擇和使命。這是真正熱愛滑雪的人與山雪的相處方式。

目前,《山雪之道》的總播放量已經突破2450萬,激起了滑雪愛好者們的共鳴。始祖鳥借助紀錄片中出鏡的人物,傳播品牌在2023雪季的倡導——

「敬畏自然,關懷人文,山雪之間無小事。」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據《2022-2023中國滑雪産業白皮書》,2022-2023雪季财年,國内建立并投入營運的滑雪場13家,實際處于對外營業狀态的雪場總數為697家。而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止,國内滑雪場的滑雪人次統計為1983萬。

蓬勃發展的冰雪市場鼓舞了所有人,但同時,日益嚴峻的滑雪安全問題也需要被再度重申。在這樣的背景下,始祖鳥以《山雪之道》開始探尋人與自然的相處哲學。這并非是在雪場設立無形門檻,而是緻力于維護滑雪生态良性發展。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品牌需要「慢下來」的雪季營銷

在冰雪熱的大環境下,滑雪品牌處于強勢增長的勢頭之中。戶外品牌的獨特性在于,其與自然的連結最為緊密。甚至可以說,戶外品牌隻有兩個使命:

其一,是通過産品幫助戶外愛好者安全的享受自然。彭超在翻譯《Staying Alive in Avalanche Terrain》這本雪崩安全超級暢銷讀物的時候,對前言中的一段數字假設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每年在雪崩地帶行走/滑行100天,95%的山坡上雪層穩定,意味着5%的情況下會發生雪崩,如果發生時有1/3的機率被埋住,被埋住的時候有1/10的機率沒有被救出來,在機率推算之下,這個人其實不到一年就會被雪崩帶走。

「即便提升到99%,也沒有好太多。隻有把安全機率提升到99.99%,才有機會安然度過一生。」彭超補充道。

而對于品牌來說,首要任務就是為消費者盡可能高地提升安全機率。

以《山雪之道》背後的始祖鳥為例,1989年,始祖鳥誕生于溫哥華海岸山脈,在品牌發展的曆程中始終與高山為伴。2023年,始祖鳥推出了唯一一款在售「SV」字尾的雪服——Sabre SV硬殼雪服。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在始祖鳥的産品線中,「SV」字尾意味着為極端天氣打造,擁有頂級性能。Sabre SV正是幫助滑雪愛好者應對岩石、陡坡、斷崖、樹林等複雜地形和惡劣環境的産物。旨在以多重守護應對嚴苛雪地環境,助力雪友安全自由享受山雪。

不止是滑雪,在所有戶外運動中,都需要裝備的輔助以突破極限。2023年8月2日,始祖鳥運動員何川成功登頂海拔6241米的川口塔峰(Trango Tower)。這裡有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接近垂直的崖壁,高達1340米,被稱作「世上最難的攀登」。

1989年,德國攀岩者Wolfgang Güllich一行人完成了「永恒的火焰」線路,長度650米、24個繩距、難度5.13A。這條難度極高的線路,曆史上僅有兩次自由完攀。何川此次攀爬的正是「永恒的火焰」線路。此次,何川也終于問頂川口塔,完成了自己20多年來的夙願。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川口塔峰

而戶外品牌的第二個使命,就是通過可持續手段維護自然環境。戶外運動是一個與自然相伴共生的命題,隻有感恩給予,并且予以回報,自然才會返還戶外運動的快樂和安全。

在始祖鳥的品牌發展曆程中,不乏對可持續的踐行舉措。2022年,始祖鳥與UCCA Lab攜手呈獻ReBIRD™可持續主題藝術展,将北京國貿始祖鳥之家零售空間轉譯為承載文化和思想的藝術空間,嘗試探索ReBIRD™與當代設計和材料之間的關系。

雪季的始祖鳥不做「網紅」

同《山雪之道》這部7分鐘的紀錄片一樣,這些舉措看似帶着些「慢」和「拙」,但滑雪正是這樣一項需要靜心體驗的運動:比起從山頂暢快滑下的短短幾分鐘,登山的過程往往要長達幾個小時;比起一腔熱血直沖山頂,等待安全雪況的耐心更加難得;比起盲沖進階道,從初級道逐漸磨煉提升的過程漫長但必要。

同樣的,比起賺一筆快錢,長期紮根普及教育訓練,讓滑雪愛好者理性安全地享受這項運動、真實地愛上這項運動,對于品牌來說更是一個長久之計。

對于滑雪者來說,與自然相處,忌諱急躁;隻有耐心等待,才能盡興而歸。對于品牌來說同樣如此。隻有駐守品質,與自然共生,才能得到長期的認可。

在這個雪季,品牌們的推廣跳出了同質化怪圈,向多元化的方向邁進,并擔起了讓大衆正确認識這項運動的社會責任,這些都釋放了滑雪市場再度成熟的信号。優秀的雪季營銷如《山雪之道》,也會對滑雪市場産生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在快餐時代,品牌營銷要先慢下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