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作者:查爾菲的筆記

文/查爾菲的筆記

編輯/查爾菲的筆記

«——【·前言·】——»

“八寶山”是大陸有名的革命公墓,這裡埋葬着無數的革命先烈,是榮耀的象征。

然而在2003年,一位年僅24歲的北大女學生病逝後卻被埋葬在了這裡。

不僅如此,北大全體師生為她在八寶山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著名主持人撒貝甯和北大法學院黨委書記更是親自緻悼詞。

那麼,她是誰?而她又做了什麼突出貢獻,能在死後葬于八寶山?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本文内信源來自官方賬号(北京日報用戶端),2018年5月30日釋出,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家境貧困,被迫辍學·】——»

這個女生就是張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市轉步鄉筱溪村老屋内,父親身體患病,做不了什麼體力活,是以養活整個家的重擔交在了母親手中。

然而母親曾在年幼時患小兒麻痹症,一隻手幾乎癱瘓,又做過乳腺切除手術,是以即便是母親賺錢養家,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張培祥就是如此,她從小就知道父母的不易,是以她十分懂事,小小年紀就能獨自掌勺為父母做飯了。

看着女兒如此懂事,父母也是十分欣慰。

到了張培祥五歲時,弟弟出生了,她主動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為父母減輕負擔,而弟弟的到來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少的歡聲笑語。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次年,到了張培祥上國小的年紀,去學校之前,父母千叮咛萬囑咐要她好好學習,因為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她今後的命運。

張培祥牢記父母的囑托,在學校内刻苦學習,比别人付出多千百倍的努力,一點也不敢放松自己。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而努力就是有回報的,更何況張培祥本就有學習方面的天賦。

是以,她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班級中的佼佼者,從未被超越,而且張培祥的國文成績尤其突出,作文老師都能給出滿分的成績。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張培祥一直是老師給學生們設立的标杆,也是學校内的重點培養對象,父母知曉女兒的出色後,也是十分的高興。

然而,在張培祥10歲時,卻面臨着被迫辍學的境地。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這天,張培祥放學回到家中,發現家中的氣氛異常壓抑,她小心翼翼的問母親發生了什麼,母親側身拭去眼角的淚,對女兒說道,“你父親有話跟你說”。

看着母親轉身離開的背影,張培祥疑惑的走進了父親的房間,看到躺在床上的父親,張培祥小聲的的喊了一聲父親。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父親見到她進來後,臉上露出了愧疚的表情,看到父親這樣,張培祥以為家中出了什麼事,剛想問問父親發生什麼了的時候,隻聽父親說道:

瓊寶(張培祥小名),要不你别上學了吧。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聽到父親的話,張培祥心裡咯噔一下,她急切的走上前問父親為什麼不讓她上學了。

看到女兒這個樣子,父親無奈的歎了口氣表示,家裡實在是太困難了,張培祥的弟弟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實在是供不起兩個孩子的學費了。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聽到父親的話,張培祥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她知曉家中的困難,也知曉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父母不會讓她辍學的。

是以,聽完父親這些話後,張培祥什麼也沒說,隻回答了句:知道了父親。然後便轉身離開了房間。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回到自己的房間後,弟弟湊了上來,向姐姐問道,父親跟姐姐到底說了什麼話,他問過母親,母親不告訴他。

張培祥看着弟弟叽叽喳喳的樣子,笑了笑,回道:“毅寶(弟弟小名),你馬上就能上學了,開不開心?”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聽到姐姐說自己可以上學的話,弟弟開心的跳了起來,因為他早就想上學了,想跟姐姐一起去讀書,因為知曉了這件開心的事,弟弟早就将要問姐姐的話忘在了腦後,開心的跑了出去。

張培祥看着弟弟開心的背影,雖然也替弟弟感到開心,但是馬上她就要辍學了,還是不自覺的流下了眼淚。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苦難造就的才女·】——»

第二天,張培祥沒有再去學校,而是跟着母親開始下地幹活,他們家種植的水稻,收成後就會将米撚出來拿到集市上去賣。

近兩百斤的米分成兩擔,母親主動挑起了重的那擔,留給張培祥輕的那擔。

然而,即便是輕的,也足足有大幾十斤,對于長期營養不良的張培祥來說也是很大的負擔,是以每次張培祥的肩膀都會被硌出一大塊印子。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但每次張培祥都不會喊疼喊累,因為母親那擔要比她的重得多,而母親瘦弱的肩膀挑着那擔米,從沒抱怨過什麼。

母女二人每天天還沒亮就出發往集市上趕,運氣好的話能将米都賣完,但運氣不好的話,傍晚她們還要将幾十斤重的米再次扛回家。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就這樣,自從辍學起,張培祥每天的事情就是穿梭在田野和集市上,然而幾天後,張培祥的姑姑找來了。

原來,張培祥的姑姑知曉她一直成績優異,是她們家族最出色的孩子,是以在聽說了她辍學的事情後,立刻跑來質問自己的哥哥,為什麼不讓孩子上學了。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然而,姑姑來到張培祥的家中後,看到他們家的現狀,立刻明白了緣由,是以她沒再說什麼,而是表示将張培祥帶走,她供孩子上學。

父親聽到自己妹妹的話,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因為他何嘗不知道自己女兒的優秀,要不是家中實在供不起,他怎會讓女兒辍學。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傍晚,張培祥回到家中聽聞姑姑要供她上學後,開心的不知道要說什麼,隻是一個勁的在感謝姑姑。

就這樣,張培祥再次回歸了校園,而張培祥也沒辜負姑姑的期望,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

然而,在中專和繼續上高中之間,張培祥猶豫了,因為高中的學費更貴,她不想讓姑姑再破費,而中專畢業後,還包配置設定工作,是極好的選擇。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是以張培祥最終選擇了去報考中專,但這件事被張培祥的國中校長知道後,趕忙攔下了她。

因為在國中時,張培祥一直是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以她的出色将來肯定能有光明的未來。

是以校長羅定中在知曉張培祥要報考中專後,不敢相信,是以前去找到了她。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之後羅定中在知曉張培祥是因為家境,是以才決定不再念高中後,覺得十分可惜,最終羅定中決定資助這個孩子,讓她放心的去讀高中,考大學。

可能是張培祥注定未來不平凡,是以才會在困境時,遇到一個有一個善良的天使來幫助她。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最終,張培祥以出色的考進了北京大學的法學院,大學四年的時間,張培祥的成績在衆多學子中處于佼佼者,多次拿到獎學金。

2001年,張培祥以優異的成績在北大畢業,但她并未停止前進的步伐,繼續在北大法學院攻讀研究所學生學位。

俗話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而張培祥或許就是如此。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英年早逝·】——»

上大學期間,張培祥在bbs網站上建立了自己的賬号,網民為“flyingflower”,在上面釋出一些自己創作的或長或短的文集。

其中《大話紅樓》、《紅樓十日談》、《七種樂器》等著作風靡全國高校的bbs紅版。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2003年張培祥因出色,還受邀為湖南衛視的《新青年》節目做策劃,她精心策劃了節目的前三期,之後又親自擔任嘉賓主持,節目播出後在全國都引起了熱烈的方向。

而張培祥曾寫的紀實文學著作《賣米》,直接讓她在文學界提升了一個檔次,這篇著作被譽為“可入選國小國文課本”的佳作。

然而,就在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發展時,張培祥突然被查出患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因為當時張培祥的弟弟馬上就要聯考了,在這個重要的節骨眼,張培祥選擇了自己獨自與病魔抗争,知道弟弟聯考結束,張培祥才将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訴全家人。

雖然每天都在與病魔抗争,當時張培祥不想自己的創作停止,是以她将創作的地點搬到了醫院,每次治療結束後,張培祥便會忍者疼痛,繼續自己的創作。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然而,病魔還是無情的,2003年8月27日晚,張培祥因病去世了,在離開前,張培祥寫下了最後兩個字:花謝。

可能這也是她自己在同這個世界做告别吧。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

«——【·小結·】——»

北京大學感動于張培祥生前的經曆,破例為她在北京八寶山申請了墓碑,并為她舉辦了追悼會。

當天,北京大學幾乎全體師生都到場為張培祥送行,法學院的黨委書記、張培祥生前班主任和著名主持人撒貝甯分别緻悼詞。

雖然張培祥已經離開了,但她曾經面對坎坷命運不服輸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後人。

史無前例,兩度辍學考上北大,24歲病逝竟被葬在八寶山,她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