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字子遠,年輕時和袁紹、曹操交好。與袁紹等人為奔走之友。中平元年(184年),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并試圖勸說曹操一起參加,但曹操拒絕,王芬欲趁漢靈帝北巡時,以防黑山賊為由發兵,以便起事,但最後漢靈帝欶其罷兵,并召他入朝,王芬害怕而自殺,許攸等逃亡。
中平六年(189年),袁紹從董卓處逃出,投奔冀州,許攸跟随并成為袁紹的謀士。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攻滅公孫瓒,兼并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擁衆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谌、許攸為謀主,顔良、文醜為将帥,準備攻打許都。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及袁紹始交戰于官渡,許攸貪财,其家人犯法,被審配收治,許攸于是投奔曹操,向曹操提供了重要情報,建議曹操出兵烏巢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結果大獲全勝,烏巢守将淳于瓊的鼻子在亂軍為曹軍所割,是夜為曹将樂進所虜獲,被帶到曹操面前,曹操對他說:“何為如是?” 淳于瓊回答說:“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 許攸因貢獻重要情報,得曹操器重,二人關系密切。自官渡之戰許攸歸附曹操後,常被召請到曹營中議事。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領冀州,許攸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在曹操大敗袁紹的戰鬥中,許攸的計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攻下袁紹的老巢冀州時,許攸經常在城中行走,而且口出狂言,不管有沒有人就喊着曹操的小名,“阿滿,若不是有吾,汝何能得此城!”,小阿瞞,沒有我,你不可能攻下此城的。曹操也是應付性的回答,你說的都對,實則心裡極為不快。
我們想想曹操是什麼人啊,是一軍的統帥啊,是魏國的最高統治者,許攸是一個什麼人,是曹操帳下的一個謀士,他在大庭廣衆之下公然地稱呼曹操的小名,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麼,換成别人早就被砍頭了,他三番五次的逢人就說,已經挑戰了曹操的底線,況且他把攻進冀州說成他自己一人的功勞,也挑戰了曹操手下大将們的底線,他們在前線浴血拼殺才有了今天,不曾想一個謀士整天在說是他的功勞,難免讓人不快。
有一天,許攸出邺城東門,邊走邊對身邊的人說,阿瞞沒有我進不來城,全是我的功勞,我的計策,許褚此時帶隊正好經過,讓他聽到了,勃然大怒,大聲說道,我們為了奪下這座城,九死一生,抛頭顱灑熱血,多少将士為此付出了生命,怎麼成了你自己的功勞了?
許攸回答他說:你們這些匹夫,能起到什麼作用啊,不足一談
許褚的性格怎麼能忍受這種羞辱,随即拔劍,一劍取了許攸的項上人頭。
許攸是一個恃才傲物的人。他過于自負,對于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過于自信,常常是以而輕視他人。這種自負的态度讓他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顯得過于傲慢和自大,容易得罪人,最終導緻了他的死亡。
喜歡我,請“點贊”+“評論”哦,我們不見不散,歡迎來我首頁觀看更多精彩内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