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借絕對高分考入耶魯大學,獲得該校一年46892美元的全額獎學金,成為當年唯二被錄取的中國高中生。
然而一畢業,這位耶魯高材生卻出乎所有人預料,拒絕國外百萬年薪,回國當了一名月薪僅有1450元的“村官”。
同學們都不了解,他也不多解釋。直到2016年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出爐,原本默默無聞的秦玥飛,驟然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
當初的他究竟經曆了怎樣的心路曆程?距離秦玥飛當上“村官”已經過去了13年,他現在又過得如何?
本文陳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穿着解放鞋,拉來萬元贊助·】——»
“起來啦小秦,這麼早去哪兒啊?”“早啊大娘,我去沖個澡。”
2011年,新鮮上任第一天的秦玥飛特意起了個大早,按照習慣先去澡堂沖個涼。去的路上,他熱情洋溢地沖每一個賀家山村民打招呼。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當天下午開始,村裡關于他的議論聲就不絕于耳。
有人說他“留過洋,看不起小地方”,還有人直接鄙夷“嫌我們髒呗,真浪費水”。
聲音大的竟然直接傳到了秦玥飛的耳朵裡,可把他愁得不行,這才第一天就給村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後工作可怎麼開展?
或許是他的表情太過懊惱,村主任看了都忍不住笑了出來,既是寬慰也是提點般說道:
“小秦啊,村民的話是不好聽,但他們絕對沒有壞心。如果你真的有心想做些什麼,太特立獨行是很難融入的。”
秦玥飛一下子就明白了主任的苦心,從第二天開始,他穿上了主任送給他的解放鞋,将自己帶着外國字母的T恤反過來穿。
這下效果立竿見影,甚至還有大嬸心疼得不行,說要幫他縫肩膀上的線頭。漸漸的,開始有叔找他修電器,有奶奶找他代寫信,甚至還有人想讓他幫着介紹對象。
秦玥飛成了村裡的香饽饽,“有一把子力氣的熱心小夥子村官”成了賀家村村民對他的第一印象。但這對于秦玥飛來說卻還遠遠不夠。
他要做的,是真正了解村民所需,挖掘這個村的曆史和特質。于是,秦玥飛開始下田地、修水渠,不修邊幅地打入群衆内部。
幹完活,坐在田邊和村民們一唠,大家真正的需求就袒露在秦玥飛的面前。比如娃娃們上學有點難、家裡老人沒人照料、村裡路太難走。
秦玥飛認真聽着,一項項記在了自己心裡。回到宿舍,他翻出同學錄、找出壓箱底的西裝,開始出門拉贊助。
人脈的力量不可小觑,經過層層介紹和秦玥飛詳實可行的計劃書,老闆們都非常有興趣,當然,忍不住好奇還是要問一句:“你為啥要放棄高薪,跑去做村官呢?”
秦玥飛沉思片刻,将自己過往的經曆緩緩道出。
«——【·見識大世界,心系小村莊·】——»
1985年出生于重慶的秦玥飛,家裡比較平凡普通。父母勤懇工作,像所有人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用功讀書,将來能夠有出息。
而秦玥飛真的不負衆望,從小就一鳴驚人,一路升入重點中學,除了學費有些貴幾乎沒讓父母操過心。
可即便學費再貴,秉持着“讀書改變命運”的秦父秦母,也沒有在兒子面前抱怨過一句,他們希望兒子能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
2005年,秦玥飛通過了美國入學标準化考試,以絕對高分被美國耶魯大學錄取,并擷取全額獎學金,享受學費、住宿、旅行費等多項免費服務。
一時間衆人豔羨,而秦父秦母也在别人的建議下,為兒子選擇了更具前途的臨床醫學專業。隻不過,秦玥飛本人産生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個世界有太多比他更聰明、更專注的人,正在從事自然科學類的工作。相比之下,秦玥飛開始思考自己究竟能為國家、為社會做些什麼。
入學後,他很快下定決心,轉入經濟系,同時輔修政治學,并順利在畢業時取得了兩個學位。
在同學的建議下,秦玥飛報名了耶魯大學博士的入學考試,并再次取得了入學資格。然而這一次,他卻非常清楚自己要怎麼做。
2011年,秦玥飛帶着一張《湖南省選聘大學生村官報名登記表》,在那個炎熱的夏天跨越萬裡,飛機轉火車又踩着好幾裡的山路,最後來到了湖南衡山賀家山村。
他沒有立下太大的志向,想做的唯有盡自己所能振興中國鄉村。
«——【·十年如一日紮根農村·】——»
三年任期裡,秦玥飛為村裡學校搭建了資訊化教學平台,優化了孩子們的學習條件;還為村裡的老人找專人建造了敬老院,讓他們安享晚年。
除此之外,“要想富先修路”,他拉來了投資修了一條平坦的公路,以後賀家村的人無論是走出去還是有人來,再也不用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山路了。
2012年,秦玥飛獲得85%的選票,成功當選為縣人大代表。他眼眶通紅,真誠感謝鄉親們的信任。
三年又三年,他拒絕了上級上司的提拔和不少企業的高薪聘請,紮根于農村的土地上,将熱情和汗水留給自己熱愛的事業。
2015年,秦玥飛和志同道合的夥伴發起黑土麥田公益計劃,向農村地區輸入無數優秀青年。
次年,他的事迹被挖掘,榮獲2016年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秦玥飛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青年的美好品德,他也被譽為“最美村官”、“中國脊梁”。
如今,秦玥飛也持續化身祖國的“先鋒戰士”,專注于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他說過,基層是“千金不換的經曆”,他願意腳踏實地為農村“造血”。
有人好奇過大學畢業生都去哪了?可以驕傲地說,中國青年從未忘記肩上的使命和擔當,無論在什麼崗位,都在為建設偉大祖國而奮鬥。
也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像秦玥飛一樣的青年願意紮根基層,以自身所學回饋社會。
參考資料
1、人民網—《弘揚五四精神,唱響時代新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2294723472470887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荊楚網—《任評聲:青年幹部應多點從泥濘中向上的勇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416174314504438018/?channel=&source=search_tab
3、光明網—《這屆年輕人真的懶得奮鬥嗎?》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74740864820707847/?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