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追求更廣闊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機會,然而有一部分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後選擇留在國外工作或定居,而不是回到祖國。這種現象引發了人們對于留學生不回國的意義的思考。
自從80年代以來,大學生紛紛湧向國外的現象開始興起,這引發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歧視鍊”,在這個鍊條中,如果你沒有出國留學,你會感到在同學面前擡不起頭來。
更令人驚訝的是:甚至有人投資拍攝以大學生出國留學為主題的電影,這些電影充滿了熱血的學習英語的場景,以及出國時的興奮情緒,不斷刺激着更多的大學生将出國留學視為一種榮耀。
出國留學
這種奇怪的“歧視鍊”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逐漸形成。
對于那些沒有出國留學的同學來說,他們常常感到自己處于劣勢地位,在與同學的交流中,他們可能會感到自卑和被邊緣化,這種心态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自信心,還可能導緻他們在學業和社交方面的表現受到影響。
然而,這種“歧視鍊”的形成并非完全沒有道理,畢竟出國留學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是一種追求更好教育和更廣闊發展機會的方式。他們通過在國外學習,可以獲得更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國際化的教育背景,這對于他們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都具有積極的影響,是以許多大學生将出國留學視為一種榮耀和成功的象征。
然而,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出國留學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
美國大學裡面興奮的中國留學生
在國内,同樣存在着許多優秀的大學和教育機構,提供了高品質的教育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許多國内大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和實踐,也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和成就,是以我們應該摒棄“歧視鍊”的觀念,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發展道路。
其實,如果有人真的養了有出國不歸心的孩子,他們的思想就已經是外國人了,他們的這些孩子在國外生活的過程中,逐漸适應了外國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融入外國社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然而,對于一些家庭來說,養育這樣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情。
項立剛認為:如果一個家庭養出了這樣的孩子,以出國為榮,後來卻抛棄了自己的國籍,幾乎不回來也不聯系家人,那麼這樣的養育方式并不值得稱贊。
他甚至認為,這種情況還不如養一條狗。
項立剛的觀點
因為養育一個有出國不歸心的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和精力成本:出國留學的費用通常較高,而且在國外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援,家長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和支援孩子在異國他鄉的生活。然而當孩子選擇抛棄自己的國籍并幾乎不再與家人聯系時,這些付出似乎變得毫無意義。
家長可能會感到被抛棄和背叛,因為他們付出了很多,但孩子卻沒有回報他們的愛和關懷,這種心理上的傷害可能會對家庭關系産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畢竟,當孩子在國外接受了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後,他們可能會與家人産生分歧和沖突,這可能導緻家庭關系的緊張和破裂,甚至影響到家庭的和諧和穩定。
對于那些選擇出國不歸的人,他們的父母也面臨着令人可恨和可悲的境地:因為令人可恨的是他們作為中國人,卻以将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外國人為榮,而不願意讓他們回國發展。這種行為讓人感到不解和憤怒,因為他們似乎對自己的國家和文化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
亞裔少年出國之後的歸屬感
其次,可悲的是當這些父母年老時,他們的剩餘價值被國外的孩子榨幹後,大多數的結局都是自己在國内孤獨地生活,最後身邊空無一人。這是因為他們國外的孩子往往不會回來給他們養老送終,而是選擇留在國外享受自己的生活。這種冷漠和無情的行為讓這些父母感到無比的失望和絕望。
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僅僅是因為個人的選擇和價值觀的差異,也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的存在:一方面,一些人可能認為在國外生活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機會,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以選擇了留在國外。另一方面,一些人可能對國内的社會環境和發展前景持懷疑态度,認為國外的生活更加自由和舒适。
然而,這種選擇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三個兒子出國不歸的老人
首先,這些父母在晚年時失去了親情的陪伴和支援,無法享受到子女的照顧和關愛,他們可能會感到孤獨和無助,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其次,這些父母在國内的社會關系和社交網絡也會受到影響,他們可能會感到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失去了社交的支援和幫助。
是以,我們應該反思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并尋找解決辦法。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強對年輕人的教育引導,培養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同時,我們也需要改善國内的社會環境和發展前景,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福利,吸引年輕人回國發展。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年輕人意識到回國的重要性,願意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而對于項立剛的這些觀點,許多網友表示非常認同,他們認為:培養孩子成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品德和家庭觀念。
事實上,有些網友還分享了自己身邊的親身經曆來支援這一觀點。
網友們的觀點
有一位網友就講述了一個他自己身邊非常令人深思的故事:這位網友之前住在一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裡,樓上的老太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在美國讀書,另一個在比利時工作。然而當老太突發腦溢血需要緊急送往醫院搶救時,兩個兒子都沒有回來看一眼,這讓網友們感到非常痛心和失望。
這個故事引發了廣泛的讨論。
有人認為:孩子們在國外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可以了解的,但他們應該時刻牢記家庭的重要性。無論身處何地,家人始終是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援。如果孩子們隻關注自己的事業和成就,而忽略了對家人的責任和關愛,那麼他們所追求的成功将變得毫無意義。
此外,這個故事也引發了對教育的思考。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除了注重學業成績外,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品德和價值觀,隻有擁有正确的道德觀念和家庭觀念,孩子們才能真正成為有用之才,為社會做出貢獻。
是以,網友們呼籲家長們要重視家庭教育,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家庭觀念和責任感。隻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在成長過程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要重視愛國教育
而且,還有的網友更是直接說到:至今隻聽到孫衛東說“想回國”,沒聽到他說“對不起”。
這一言論引發了廣泛的讨論和争議。
對于這些網友的觀點,有人認為孫衛東沒有表達出對過去行為的歉意,這可能讓人們對他的誠意産生懷疑。畢竟作為一個公衆人物,他的行為和言論都會受到廣泛關注和評判。如果他沒有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表示道歉,可能會被認為是缺乏責任感和悔過之心。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他們認為;孫衛東是否道歉并不是衡量他是否真心想回國的唯一标準。人們應該更加關注他的行動和表現,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道歉,畢竟一個人的内心想法和真實意圖往往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
對于這些不同的觀點,你覺得怎麼樣呢?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也是可以拿到評論區裡面一起來聊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