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染後比新冠還難受?“中招”乙流該怎麼做?

作者: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全科醫學科、保健辦主任 王曉娟

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牛雨蕾

住在北京的大松(化名)今年27歲,無論身高或體型,都是旁人眼中妥妥的“身強體壯”。可就在幾天前,他幾乎被一場病撂倒。“我周五晚上有了輕微症狀,以為是降溫了有點小感冒,打算靠着年輕體壯扛過去。沒想到,第二天下午突然高燒38.8℃。”大松女友立刻下單買了新冠、流感等病毒的檢測試劑,檢測後才發現是中招了“乙流”。

最近一段時間,感染“乙流”的患者明顯增多。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記錄了自己生病的感受:“持續高燒不退”“全身肌肉關節酸痛”“轉陰後仍持續乏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月4日釋出的2023年第52周(2023年12月25日-2023年12月31日)周報也顯示,雖然目前社會感染病例仍以甲流為主,但乙流占比正在上升,北方已連續9周上升,從第44周的4.2%上升至第52周的47.3%;南方連續6周上升,從第47周的11.6%上升至第52周的26.4%。

從患者自述來看,大部分人感覺中招乙流的症狀比新冠還嚴重。大松說:“新冠時,我就發燒了半天,乙流都兩天了還燒着,最高到39.2℃,吃布洛芬完全不管用,換其他退燒藥後略有起效,但仍是37.5℃,低燒不止,而且這兩天一直覺得全身肌肉、關節都在疼。”發病第三天的晚7時,他在家燒到意識略有模糊,“感覺腦袋要炸了。”女友立刻陪他到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才發現那麼多人都乙流了!當時有4位大夫出診,大松排到171号,前面還有約40個号在候診,而僅晚到10分鐘的另一名患者排号已到186号。

“乙流簡直是‘王炸’。”中招10天有餘的高女士,向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細數了自覺乙流比新冠更嚴重的幾個方面。首先,更難被确診。高女士稱,新冠時她在家備了檢測抗原,一發燒就測了出來,而此次中招,她連跑三趟醫院才最終确診,錯過了吃抗病毒藥物的最佳時間。其次,全身症狀更嚴重。新冠時體溫是緩慢上升,乙流則是急性高燒;新冠時吃了藥就能退燒,但乙流吃藥沒多久又會燒起來;新冠時身體不适較輕微,高女士自述還能站穩、能自己照顧自己,乙流後則渾身疼痛,到醫院看病時差點昏厥。最後,持續時間更長。新冠時,高女士發燒2天,後面雖有“刀片嗓”,但仍能正常工作,這次感染乙流到第10天,卻仍渾身乏力、咳嗽時還有啰音。

感染後比新冠還難受?“中招”乙流該怎麼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全科醫學科、保健辦主任王曉娟告訴記者,流感(包括甲流、乙流)主要表現為全身症狀比較明顯,如急起高熱、渾身關節肌肉酸痛,且發熱是持續發生,往往吃退燒藥幾個小時後體溫還會再次高起來,相較而言,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涕、咳嗽等反倒會輕一些。王曉娟說:“持續高燒、明顯的關節、肌肉疼痛等就會讓大家感覺疾病‘更嚴重’。”此外,每個人對流感和新冠的感受也存在個體差異,并不能一概判斷為“乙流更嚴重”。

“數百年來,流感一直存在,冬春季是高發季節,即前一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此次流感高發與此前年份并沒有特别明顯的不同,醫院發熱門診壓力迄今仍處于較平穩狀态,沒有特别異常的增加。”王曉娟解釋,流感病毒在不斷變異,每年都不一樣。接種流感疫苗仍然是預防流感、減少流感相關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高風險人群如老年人、兒童、公共場所工作的人,都建議每年10月後接種流感疫苗,加強自身防護。世界衛生組織每年會預測南北半球候選流感病毒,作為各疫苗企業生産疫苗的風向标。如果預測得比較準确,流感疫苗株和流行株比對度較好,接種後預防效果也會更好。“近期乙流患者比例雖然較之前有增多,但今年的疫苗并沒有‘脫靶’,流感流行株和疫苗株比對度還是比較高的。”王曉娟說,新冠後大家對發燒更重視,流感又同樣以發熱為主,且比新冠發熱更重更久,是以會引發更大關注。

“多了解應對流感的知識、在家人或自己感染時及時采取措施很有必要。”王曉娟稱,對流感的判斷一般從兩方面入手。一看季節。冬、春季節是流感高發季,如果在此時出現持續高熱就需要考慮是否是流感;二看接觸史。如果周圍已有朋友确診,且與患者有密切接觸、急性發熱到38.5℃以上、全身疼痛乏力,同時有輕微呼吸道症狀,大機率要考慮流感。懷疑是流感後,要盡快到醫院做檢測确認,也可以通過網購平台、線下藥店等購買流感試劑盒自行檢測。

流感治療首先要用到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王曉娟介紹,發病後48小時是流感治療的黃金期,此時病毒複制活躍,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能盡早抑制病毒複制,還能避免高危人群(如孕婦、幼兒、肥胖人群,以及有基礎疾病的老人等)出現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等重症。如患者持續高燒不退或本身抵抗力較差,即使超過48小時也可以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其次,還可使用一些對症治療的藥物,如高燒時用退燒藥、咳嗽劇烈時用鎮咳藥、流鼻涕時用普通感冒藥,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但如果在流感後期出現黃濃痰,考慮合并有細菌感染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使用抗生素。

在退燒藥的選擇方面,王曉娟也提出了建議:“不僅要看成分,還要看劑型。”所有解熱鎮痛藥作用機理一樣,但劑型會影響效果。有的藥是緩釋片,會在24小時、12小時或幾個小時内緩慢釋放有效成分,對突發高熱的退燒并不快;有的藥是非緩釋片,進入體内後能讓血藥濃度盡快達到高峰,起到快速退燒效果。“普通制劑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效果都差不多,緩釋劑型退熱速度略慢。”

王曉娟最後提醒,預防流感與預防新冠的方法基本一樣,如少去人流密集、密閉的場所;居家環境要常通風;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