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記者|何己派

編輯|鄢子為

教培龍頭學而思,硬體賣得風生水起。

12月下旬,它新推學習機xPad旗艦款,内置全學科、全學段資源,新搭載自研九章大模型。

兩款機型,首發價高達8599元、6599元,迅速起量。

其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頁面顯示,截至發稿,xPad 旗艦款系列已售8000+台,按6599元的起售價,單管道2周的GMV,已超5200萬元。

照此計算,全管道新品大機率已破億。

對标行業龍頭,學而思的這門生意,年收入可達十億級别,這樣能支撐團隊找到活路。

新機上場

教育出身的學而思,其學習機長于内容,新品則集中更新了硬體配置。

“發經典款時候,行業持懷疑态度,不相信我們做教育的正經做硬體。”

學而思學習機負責人趙璞铮表示,籌備旗艦款時,他們就有一個簡單想法,“把所有的硬體配置拉滿”。

新釋出的機型有兩款,14英寸螢幕的xPad和12.35英寸螢幕的xPad,均采用11層未來紙潤眼屏。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兩代産品,推出時間隻隔了10個月。不少人認為,上新頻次較短,不按常理出牌的學而思,也給競争對手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後續的産品和市場節奏會調整,按一年左右來進行。”趙璞铮補充。

之于整個集團,學習機項目占據着較高生态位。

這一品類直接用了“學而思”來命名,而此前從未有創新項目能用此作為品牌。

說服學而思創始人張邦鑫接受這一點,就花了兩個月。

2023年2月才推出首款,相較其他廠商,學而思下場做學習機的時間節點較晚。趙璞铮透露,這是因為産品經曆了三次暫停。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2021年下半年,學而思決定自研學習機,彼時正值公司轉型關鍵期,員工縮減近九成。

學習機項目第一版被打回重做,智能學習硬體團隊負責人更換。原定開售日前兩天,為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其又遇到系統開機重新開機模式需要修改等狀況。

慢工出細活,團隊選擇延遲一年,放棄搶占關鍵的時間視窗。項目組如此重視,在于對書桌場景的洞察。

“學習機是一個非常穩定、能承載許多東西的産品形态,我們選擇聚焦這個品類做深做紮實。”趙璞铮表示。

調研機構IDC資料顯示,2023年二季度學而思學習機出貨量約9萬台,在國内學習平闆市場排名第四,市場佔有率上升至8.6%。

學而思xPad經典款,入門價為4599元,照此計算,單季度的收入流水已達4個億。

祭出殺器

從1993年小霸王推出第一代學習機算起,這一品類的生命力,綿延了30年。

IDC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學習平闆市場出貨量219萬台,同比增長37%。其預計,到2027年,中國教育學習場景市場規模将超1500億美元。

有資深從業人士告訴《21CBR》,在教育硬體賽道裡,學習機複雜度是最高的,需要結合軟硬體以及教研内容等進行考量。“難點在于,怎麼讓使用者感受到學習價值。”

從科技大廠、AI公司、傳統學習硬體廠商到教育企業,玩家紮堆湧入。教育企業通常祭出最擅長的武器“教研内容”。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官方稱,學而思把過往20年的線下内容彙聚在學習機裡,含勤思班、創新班、集訓隊内容,95%由原學而思S級(尖子班)老師錄制講解。

“内置的内容是學而思自研的,可以涵蓋啟蒙至高中的全學段、全學科。更重要的是,學而思教研團隊會同步更新這些内容,以此實作與各地校内課程的同步疊代。”趙璞铮表示。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其透露,目前學習機涵蓋1400萬分鐘的視訊講解,是傳統學習機的30倍—40倍,基本按照每兩周更新一次内容、一月更新一次版本的節奏。

入局學習機,學而思的一大收獲,是快速實作了品牌下沉。

團隊觀察到,使用學習機産品的使用者裡,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占比最多。以前,學而思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高線城市,内部形容這是“高線高知高分”群體。

“低線城市使用者數量上漲,使用者群變複雜,需求變多。這波使用者更關注培優、補差,消費能力強的,則開始關注AI應用。我們能看到明顯的擴圈。”趙璞铮說。

植入“九章”

新一代學習機的釋出現場,學而思大模型MathGPT一并亮相,官宣了中文名“九章大模型”。

MathGPT于2023年11月通過備案,是以解題和講題算法為核心的數學垂直領域的大模型,此次系首次落地教育硬體。

學而思CTO田密稱,九章大模型就是學習機的“AI晶片”。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基于大模型,學習機實作了一系列AI功能,包括國文英語的作文批改、個性化的AI對話學、數學随時問等。

趙璞铮告訴《21CBR》記者,九章大模型包含解題和講題兩大能力。解題模型負責答對題,應用大模型做題的能力。之後,将這個解題過程講出來,要用到講題模型的能力。

“比如講一道三年級的題,有很多種方式,但對9歲學生來說,要用一種他們能聽懂、不超綱的方式去講。九章大模型相當于兩個模型在跑。”

自2022年ChatGPT出現開始,學而思就在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謀劃籌備,儲備人才組建團隊。

其一手自研,一手投資,積極布局AI。天眼查顯示,2023年中,好未來(學而思母公司)旗下實體,成為AI初創企業深言科技的股東。

加碼AI,可以提升學習機等硬體産品的核心競争力,也是學而思轉型的一部分。

學而思入局硬體,悶聲找尋生路

1年半前,張邦鑫宣布新戰略,總結為三個“科”,科教、科創、科普。這三大業務路線,底層都離不開前沿技術的支撐。

滿打滿算,學而思正式入局學習機還不到一年,智能硬體的投入尚處早期。

截至2023年8月底,好未來淨利為0.379億美元,為2020年底以來首次盈利。至少,探索新業務,回饋了積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