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作者:成華檢察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由人民法院報編輯部評選出的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今天釋出。本次評選重點關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展現最高人民法院重點工作、回應人民群衆關切、滿足司法實踐需求的司法檔案。鑒于有些司法政策可歸于同一主題,本次評選在公開釋出的30餘件司法檔案中挑選并提煉出十大主題類别,以單列分類的形式推出,按照發文時間順序依次排列。

獲評的十大司法政策包括:強化知識産權全面保護、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從嚴懲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促進家庭教育職責依法履行、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健全環資審判法律适用規則體系、依法懲治網絡暴力犯罪、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環境、完善涉外法律制度、準确适用民法典合同編通則。

應人民法院報特别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教授、王欣新教授、時延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黃進教授、王進喜教授、王燦發教授、王貞會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莫紀宏研究員、管育鷹研究員,上海政法學院王樹義特聘教授等十位知名專家對十大司法政策作出了精彩點評。(人民法院報記者 劉強)

内容導引

01 · 強化知識産權全面保護

2023年2月、10月,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知識産權局聯合釋出《關于強化知識産權協同保護的意見》,釋出修改後的《關于知識産權法庭若幹問題的規定》,緻力于優化協作配合機制,強化協同保護力度,進一步優化知識産權專業化審判機制。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研究員

管育鷹

知識産權保護水準與國家整體創新能力正相關。目前,創新已全面嵌入大陸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的各層面,國内外競争态勢同時呈現錯綜複雜的局面;大陸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的重點,已從早期主要打擊簡單的盜版假冒行為,發展到現階段主要面對加強知識産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援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之挑戰。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知識産權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産權協同保護的意見》,提出了健全知識産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的一系列舉措,展現出合力共進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全面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決策精神的新氣象。同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對《關于知識産權法庭若幹問題的規定》的修改,更是引起了國内外業内人士的高度關注。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的設立是中國特色的制度創新。此次修改總結了法庭幾年的試行經驗,進一步優化了知識産權專業化審判機制,在調整管轄範圍提高準入門檻和适當分流、統一行為保全裁定标準、建立關聯案件資訊披露機制等方面尤其值得期許。這些改革将有利于法庭運作更順暢有效,使其能集中精力審理重大知識産權案件,以高品質裁判和案例指導等配套制度提供示範,保障和促進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内容導引

02 · 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

2023年3月、10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關于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關于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服務保障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部署。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莫紀宏

2023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關于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提出了諸多具體的司法服務和保障措施,例如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創新,支援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等地法院加強金融審判專業化建設;加強對遼甯省“一圈一帶兩區”、吉林省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黑龍江省哈爾濱新區和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和東北地區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方面的司法支援等。這些措施緊緊圍繞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契合東北全面振興的實際需要,強化了司法能動性和司法服務功能。同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關于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是進一步支援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制度建設的重要司法舉措。該意見提出了很多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具體措施,例如支援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廣州南沙執業,拓展域外法律查明有效途徑,建立健全與“一帶一路”域外法查明(廣州)中心等第三方機構常态化合作機制,支援港澳專家在南沙法院出庭提供法律查明協助等。這些舉措能夠推動建設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促進粵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助力廣州南沙建立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内容導引

03 · 從嚴懲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強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見》同時釋出,劍指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時延安

依法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始終是大陸基本刑事政策中“從嚴”一面的重要内容。最近幾年廣受關注的、負有特殊職責的人員實施的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嚴重觸犯了社會基本倫理道德底線,與資訊網絡相關的各類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也成為犯罪治理的一個新問題。“兩高”出台相關司法解釋,“兩高兩部”出台相關辦案指導意見,不僅明确嚴懲這類犯罪的具體刑事政策和規範适用标準,鮮明地提出了“特殊優先保護”“最有利于未成年人”“雙向保護”等辦案原則,更是全面更新相應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這兩個重要的司法檔案強調了三個關鍵詞:一是“零容忍”,強調有案必立、有罪必究,嚴格刑罰執行,将“從嚴”作為懲治這類犯罪的總基調。“從嚴”既指嚴厲懲處這類犯罪人,也指嚴密法網,不放過任何一個實施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人。二是保護,即一方面通過嚴厲的刑事制裁威懾潛在的犯罪人,并積極開展訴源治理,另一方面在刑事案件辦理中維護未成年被害人的利益,避免其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受到二次傷害,并給予未成年人充分的法律援助。三是高質效,即從發現案件到刑罰執行各環節都要求提高案件辦理的質效,積極發揮綜合治理工作模式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維護未成年被害人的利益。

内容導引

04 · 促進家庭教育職責依法履行

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聯合釋出《關于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意見》,旨在全面貫徹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促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王貞會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履行家庭教育職責作了原則性規定,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與内容、國家支援、社會協同等要求,“家事”是以上升為“國事”。該意見進一步規定了人民法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原則,指導情形、要求和方式,以及制發家庭教育指導令的條件、内容和程式等,并從加強專門化專業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工作關聯機制、納入績效考核範圍等方面規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該意見的制定出台,為全國各級法院在辦理涉未案件和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時落實法律規定,加強與婦聯組織協作配合,發揮婦聯組織工作優勢,規範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工作指引;是新時代人民法院踐行能動司法理念,将司法保護融入家庭保護,積極參與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推動涉未保護工作訴源治理的重要方式;對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切實履行監護職責,從根本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等具有積極意義。

内容導引

05 · 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202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的意見》,指導各級法院系統全面學習立法精神,準确把握立法要旨,遵循流域司法保護規律和特點,增強法律貫徹落實工作的針對性靶向性實效性。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王燦發

在黃河保護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後不到3個月,最高人民法院就釋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的意見》。該意見緊扣黃河保護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則和重要制度,根據中國特色流域司法保護的特點,明确了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的重大意義、基本原則、裁判思路以及環境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向,為黃河流域環境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黃河流經9個省、自治區以及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帶,流域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完整的流域生态系統。對于黃河的司法保護,必須考慮這一生态系統完整性的要求,盡量避免和減少行政區劃管理對生态系統完整保護的影響。為此,需要設立跨行政區的流域審判機構,實行跨行政區劃的環境資源審判集中管轄,同時将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以及相應的裁判執行統一由專門審判機構承擔。對此,該意見特别指出,“各級人民法院要以黃河保護法施行為契機,立足流域保護特點和治理需要,因地制宜推進以生态系統或生态功能區為機關的跨行政區劃環境資源審判集中管轄機制,紮實推進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統一由專門審判機構審理”,這為推進黃河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專門化指明了方向。

内容導引

06 · 健全環資審判法律适用規則體系

2023年7月、8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包括聯合釋出)《關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關于審理生态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等系列檔案,充分發揮環資審判職能作用,推動環資審判工作高品質發展。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上海政法學院特聘教授

王樹義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後釋出了《關于審理生态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等5個司法檔案,涉及專門知識人民陪審員、生态環境侵權範圍、生态環境侵權民事訴訟證據和依法懲治環境污染犯罪等問題。這些司法檔案突出了一個主題、兩個重點。一個主題是進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環境審判法律适用規則體系,促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高品質發展,充分發揮生态環境審判職能作用,加快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發展。兩個重點為,其一,明确了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參加環境資源案件審理的問題;其二,厘清了生态環境侵權的範圍。前者是為了回應環境資源審判對專門性事實查明的特殊要求,對解決環境資源案件所涉及的科學技術問題、妥善審理環境資源案件具有重要意義。規定後者的原因在于,生态環境侵權在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及因果關系證明方面均具有特殊性,所适用的法律規則亦有所不同,是以必須明确生态環境侵權的範圍。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釋出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針對司法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從司法環節發力,充分展現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嚴懲環境污染犯罪的堅定立場。

内容導引

07 · 依法懲治網絡暴力犯罪

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釋出《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全面系統規定了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問題,并對各部門強化銜接配合提出要求,以確定案件順利偵查、起訴、審判。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王進喜

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是當代人生活、工作不可分離的場域。在網絡時代,網絡暴力似乎是一個頑疾。一方面,在網絡上針對個人肆意釋出謾罵侮辱、造謠诽謗、侵犯隐私等資訊的網絡暴力行為層出不窮,這種行為不僅貶損他人人格,損害他人名譽,甚至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也嚴重擾亂網絡秩序,破壞網絡生态,嚴重影響社會公衆安全感。另一方面,與傳統違法犯罪不同,網絡暴力被害人在确認侵害人、收集證據等方面存在現實困難,維權成本極高。在具體辦案實踐中,由于沒有具體明确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來明确其網絡暴力的法律内涵和相應的法律責任,極易導緻立案困難、驗證艱難、被害人陷入維權困境。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以列舉方式明确了網絡暴力違反犯罪的表現形式和法律後果,對于準确适用法律,依法嚴懲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與此同時,該意見還在程式上明确了網絡暴力違法行為的處理規則,強化了各部門銜接配合,有序銜接了自訴程式與公訴程式,確定案件順利偵查、起訴、審判。是以,該意見是迄今為止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問題作出的最全面、系統的規定。

内容導引

08 ·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環境

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關于優化法治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從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統一公平誠信的市場競争環境、運用法治方式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治理等方面對審判執行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王欣新

民營經濟是大陸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關于優化法治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這是保護民營經濟的又一重要司法檔案,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該意見指出,要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平等保護,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并推動完善民營企業治理結構,深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要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違法犯罪,堅決防止和糾正地方保護主義,以及将經濟糾紛認定為刑事犯罪、把民事責任認定為刑事責任的錯誤行為;要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支援有挽救價值的民營企業在企業破産法下進行市場化的重整,依托“府院關聯”機制,獲得拯救再生;要積極推動建立專門的小微企業破産程式和個人債務集中清理制度,并努力解決企業家為企業債務提供擔保等問題。這些針對現實問題制定的指導意見,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不僅有助于指導各級法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面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推進民營企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而且有助于推進大陸破産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加快營造和提升大陸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内容導引

09 · 完善涉外法律制度

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适用法〉若幹問題的解釋(二)》《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設立國際商事法庭若幹問題的規定〉的決定》等檔案,完善外國法律查明等涉外法律制度。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黃進

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适用法〉若幹問題的解釋(二)》,是就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适用法釋出的第二個司法解釋,集中就外國法律查明問題作了規定。外國法律查明是正确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重要環節,也是長期制約人民法院涉外民商事審判質效的一大難題。該解釋緻力于建立統一規範、科學完善的查明規則,確定人民法院準确查明外國法律。同月,釋出《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設立國際商事法庭若幹問題的規定〉的決定》。該決定适應國際商事審判實踐新的發展變化,擴大當事人協定選擇國際商事法庭管轄的案件範圍,拓展國際商事法庭查明外國法律的途徑,并與前述解釋規定的外國法律查明途徑保持一緻,展現了司法解釋之間的統一性和協調性。此外,還釋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适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若幹問題的解釋》。該解釋展現了善意履行條約義務原則,尊重國際慣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有利于解決在涉外民商事審判中如何适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問題。這些檔案對于提升大陸涉外民商事審判質效,擴大大陸司法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完善涉外法律制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内容導引

10 · 準确适用民法典合同編通則

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關于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幹問題的解釋》,明确了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變更和轉讓、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等方面的具體規則。

點評

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王利明

為了更好配合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部分的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借鑒域外制度和凝聚理論共識基礎上,制定了《關于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的解釋》。該解釋具有本土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呈現出以下突出特點:一是探究立法原意。綜合運用文義解釋、體系解釋、目的解釋、價值補充等法律解釋方法,準确解釋合同編通則規定的含義,對合同編通則以及與之存在體系關聯的有關規則進行了細化和發展。如關于合同訂立中的第三人責任、債務加入人追償權等規定發展完善了民法典合同編的相關規則。二是堅持價值引領。秉持保障自治、維護誠信、鼓勵交易、保護交易當事人的預期等價值,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通過具體規則而實作。三是統一裁判尺度。該解釋堅持問題導向,以案例為支撐,着重解決審判實踐中常見多發但裁判尺度又不統一的問題,最大限度統一裁判尺度。四是實作實體法與程式法的銜接。如對訴訟中如何行使履行抗辯權、代位權和撤銷權作出具體規定,将實體法規則落到實處。五是保持司法政策的延續性。如有關合同效力、以物抵債等規定來源于《九民紀要》,合同保全、合同終止等很多内容則源于原合同法司法解釋,适用時要注意新舊規則的聯系和差別。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