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宣宗臨終前,本想讓三子登基,最後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呢?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皇帝臨終遺失,朝堂風雲變幻,誰說封建宮廷不精彩?

846年,李忱作為唐宣宗登基,開啟了他輝煌而又坎坷的13年治世。859年,這位英明的君主因服食仙丹藥而倒在病床,死神逼近,朝局風雲突變。宣宗唯一的心願,是傳位給心愛的幼子李滋。然而,這一心願終究落空,皇位最終落在了長子李溫手中。究其原因,不外乎宣宗立嗣失誤,以及朝中宦官勢力盤根錯節。這就是,一個皇帝的心願,如何在權謀算計中煙消雲散的故事。

唐宣宗臨終前,本想讓三子登基,最後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呢?

善打天下者,必先善治宮中

846年,宣宗的登基有些戲劇性。當年,他的兄長唐武宗死的蹊跷,毒死武宗的兇手很可能就是身為宦官的馬元贽。馬元贽見武宗無子,于是定下奸計,策反皇太叔李忱,迫使年僅9歲的唐宣宗李윤登基。然而,馬元贽小看了這個九歲的孩子。李忱登基後,很快奪去了馬元贽的相位,将他和其黨羽全部誅殺,開始了自己的親政。

李忱此舉,無疑是為了鞏固自己剛剛擷取的皇權。在他看來,武宗之是以失敗淪為傀儡,就在于未能有效控制朝中宦官,終至被其所控制、迫害而死。是以,李忱認定要善打天下者,必須先善治宮中,控制住權傾朝野的宦官勢力。于是在位期間,李忱一直小心翼翼地培育自己的親信宦官,并且派系林立,互相制衡。

唐宣宗臨終前,本想讓三子登基,最後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呢?

李忱出生于宦官世家,他深知那些陰險狡詐的太監們心思難測,必須嚴加防範。是以,他甯可分散宦官勢力,也不肯讓某一派系勢力過分膨脹。李忱的這一深思熟慮的布局,使他得以有效遏制住了宦官勢力,確定它們不至對皇權構成威脅。這為日後李忱的大中之治打下了基礎。

十三年間,李忱治國有方,史稱“大中之治”。然而,他在宮廷内政上犯下的一個緻命錯誤,卻為他日後遺失皇位埋下了隐患。那就是,他沒有明确立儲,導緻皇位繼承人問題懸而未決。誠然,這主要是因為李忱并沒有喜愛的皇子人選。但在封建王朝,皇位繼承問題若不明确,則勢必為日後宮廷内鬥埋下隐患。這一隐患,終于在李忱生命的最後一年爆發出來。

唐宣宗臨終前,本想讓三子登基,最後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呢?

風雨欲來,甯王心系幼弟

859年,宣宗已在位13年,突然染上怪病,狀似中風,動彈不得。醫官斷定是長期服食仙藥所緻。李忱此時已五十有六,尚有12子,但都不是寵妃所出,他也沒喜歡的兒子。鎮國軍節度使、原本有機會做儲君的李渼已于數年前病逝。眼下,宣宗的心中隻有一個人選:自己最疼愛的四子、字元休的夔王李滋。

李滋生母不詳,容貌标緻,聰穎好學,頗得宣宗寵愛。他從小就住在宣宗身邊的大明宮内院,時常侍奉皇上左右。宣宗更是親自安排大臣為他上課,教他治國之道。宣宗見李滋聰慧遺傳了自己,深具君王潛質,便将他視如掌上明珠。而李滋也極其敬重宣宗,甘于永遠侍奉左右。父慈子孝,兩人情同父子。

此時此刻,宣宗已經沒有幾天好活了。他躺在龍床上,心中充滿了對李滋的牽挂。宣宗知道李溫即位後,定會清洗異己,置李滋于死地。為了心愛兒子一世榮華,也為了確定自己多年治世業的延續,宣宗決心在死前傳位給李滋。這個決定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宣宗作為父親那略帶偏頗的愛,與此同時也預示着危機四伏的宮廷風暴即将來臨。

唐宣宗臨終前,本想讓三子登基,最後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呢?

三司宦官,同床異夢

要實作這個心願,宣宗必須依靠權傾朝野的宦官勢力。當時禁軍大權握在三位宦官手中:樞密使王歸長,掌管神策軍的王宗實,以及剛代替王宗實任宣徽南院使的王居方。這三人同為宦官,卻各有算盤。

王宗實曾長期把持神策軍禁軍,實力雄厚。他本不願讓出宣徽南院使這重要職位,被宣宗迫使讓賢才陽奉陰違。王歸長和王居方則是宣宗的心腹,但彼此互不信任。宣宗想依靠他們扶持李滋即位,三人 卻都在盤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導緻他們對宣宗遺囑的執行産生分歧,最終鬧成一場龃龉。

唐宣宗臨終前,本想讓三子登基,最後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呢?

宣宗駕崩前,先是傳召王歸長和王居方入宮,表示想傳位給李滋,讓二人執行這個計劃。王歸長、王居方得令後,決定先下手為強,将握軍的王宗實趕出朝堂。他們深知王宗實野心勃勃,一定會阻撓宣宗的遺命。為了完成聖上的心願,他們聯合起來,準備發動政變。

然而計劃還沒實施,王宗實就察覺風聲,搶先一步率神策軍入宮,關閉宮門,控制大局。于是王歸長等人的計謀落空,反被王宗實以謀叛的罪名繩之于法。王宗實此舉,無疑是為了扶持自己心儀的皇儲人選。但迫于封建禮法,他隻能立長子李溫為帝。至此,宣宗在生命最後關頭的心願落空,他壯烈的一生也劃上了句号。

唐宣宗臨終前,本想讓三子登基,最後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呢?

結語

13年的大中之治,宣宗可謂用心良苦。他一個人的心願,關乎他多年心血的延續。然而,封建王朝的宮廷風雲變幻莫測。宣宗立嗣問題上的失誤,為朝堂暗湧埋下隐患;心腹宦官們的争權奪利,将他的遺願推向泡影。

宣宗在病榻上咽下最後一口氣時,心中充滿了萬分的不甘與遺憾。他艱難轉動眼珠,望向屋内默默伫立的李滋。終究還是讓他受委屈了,宣宗心想。然而遺憾終究是遺憾,宣宗感到視線漸漸模糊,腦海中開始浮現往事,他知道,自己的一生也走到盡頭......

種種迹象表明,即便宣宗如願傳位給李滋,後者恐怕也會被朝中宦官勢力所控制。李滋終究太年輕,還沒有充分的皇權和執政能力。宣宗一心想傳位給心愛幼子,也許就是上天對他的警示——你終究會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