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作者:海邊的西塞羅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不被這樣争論的産業,才是最幸運的産業。

這兩天,由于國産新能源車定價的問題,中文網際網路上兩位頂流大V——盧克文和九邊掐起來了,兩人各另一幫自己的粉絲互噴了好幾天,說什麼的都有,場景一度好不熱鬧。今天周末,我們就來品評一下這件事。

1

有人說,眼下能在網際網路上爆火的,都跟海南那個“慶祝”日本大地震、一夜漲粉700萬的主持人一樣,是極左。是以九邊和盧克文争吵屬于極左互掐。對這個說法,我其實是持保留觀點的。

我個人其實也經常讀九邊老師的文章,在我看來,他在當下的中文網際網路輿論光譜當中,其實應該算是“中左”,甚至比胡錫進老師可能還稍微偏右那麼一點點——也就是說,還是比較說人話的。

你看九邊在此次互掐的過程中所持的觀點就比較平民化,他的意思是:普通老百姓不應當為國産汽車定價過高而歡欣鼓舞,關你什麼事兒啊。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是啊,一群連十萬塊錢都拿不出來的人,到處怼買不起國産高價車的人“哪李貴了”,這個場面其實比李佳琦老師去年直播線上作死還要搞笑——就李佳琦那個身家,真可能他覺得手上那根貴比小金條的眉筆“哪李貴了”,人家說的發自肺腑。

可你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個月才掙幾個錢?就癡迷于“宏大叙事”,非為一輛你這輩子都買不起的進階國産車歡呼……這是不是腦髓裡有點貴恙?

但他嘲諷“宏大叙事”的這個提法,是比較踩盧克文老師和他那幫粉絲的尾巴。人家肯定要跳。

應為盧老師這一次主張和他平素一樣,就是在搞宏大叙事,總結起來就是:我們這些月薪三千的人,平時跟人吹牛逼,有什麼可吹的呢?還不就是我們現在國家工業實力強大了,能和那些老牌工業列強一樣造好車,尤其是高端電動好車麼?是以我們雖然買不起國産豪車,但不妨礙我們支援國産電動車高端化!

抛去收了錢給車企站台這個動機不談。我在之前某篇文章中說過,盧克文老師寫文章水準是有問題的。因為他總會采用一個叙事詭計——虛構一個現實中壓根不可能存在的場景,然後在這個不存在的場景當中,說服他的閱聽人接受某種宏大叙事,營造一種本不存在的榮耀感。

你看他這次營造的“月薪三千的老百姓要靠國産豪車吹牛逼”的場景,救贖此列。表面上看挺有面子,細想之下非常搞笑——

你如果月薪三千,平時聊天吹牛的對象,能是些什麼人呢?會是列強老外麼?

别搞笑了,你月薪别說三千,就是五千、一萬,現在想拿個出國簽證都很困難。更何況就咱國内這些企業恨不得把你擰在生産線上的德行,你要跟老闆請個年假比登天還難的情況。

是以就問你,你一工薪階層,一年能出多少次國?能出國跟老外面對面吹這牛?

一個月薪三千的人,平素能見到的吹牛對象,也就是同樣月薪三千的國人同僚。

可是吹牛這個事兒,講究的一定是自我高價值展示——有這麼個東西,我有你沒有,這才值得一吹。你跟一個和你同階層的平頭老百姓吹牛,說我們國家現在真強大啊!生産的國産電動車真高端啊!高端到我都買不起了!……

你說這算吹牛麼?人家聽了雙手一攤: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啊@你能拿國産豪車吹牛我也能啊。你買不起我也買不起啊!咱倆在這兒窮對窮,說個寂寞!

再退一萬步講,就算有月薪三千的小老百姓,真的勒緊褲腰帶出了一次國,有幸跟洋人吹噓一番我們現在也能造豪車了。洋人會是以對你敬重三分麼?

我覺得盧老師又在憑空臆造洋人的心情。

更何況,我受累問一句,盧老師,你真能跟你月薪三千的那幫粉絲互道一聲“我們”麼?您月薪多少?

你看這又是另一層虛構,盧老師這個人,不去寫科幻小說屈才了。

2

真說起來,豪車這東西,其實算是奢侈品,而奢侈品生産這東西,從來是跟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正相關性最差的。

比如晚清時代,咱中國就是奢侈品生産大國,鼻煙壺這東西本來是西方傳過來的,咱都能迅速本土化,把它玩出花來,在内膽裡刻字雕花什麼的。可是你幾時見過當時的洋人因為這事兒高看中國人一眼了?

晚清的洋人看不起中國人,不是因為我們當時不能造什麼名貴的吓死人的奢侈品,甚至跟咱工業實力、軍事實力強不強大也關系不大。最關鍵的問題是當時大清人跟人家行為标準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的大清,别說國内了。駐海外使館每到國内來了欽差,都必須到碼頭去迎候,現場三叩九拜,跪一地的迎聖旨,還被洋人登在報紙上公之于衆。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你說這樣的“東洋景”弄多了,你再吹我們鼻煙壺做的有多好、大煙槍的雕花有多巧奪天工,轎子做的多麼多麼舒适,洋人能看得起咱麼?

人格的平等,舉止的得體,三觀的相合,外加你個人能力或者魅力的出衆,這些要素才是兩個現代人交往之中,對方能不能高看你一眼的關鍵所在。

像盧克文老師臆想的那樣,見個老外靠尬吹什麼我們豪車造的有多好多貴,貴到我買不起、你也夠嗆買得起——都21世紀了,你還這麼吹牛,是不是太low了點?

英國有勞斯萊斯、意大利有蘭博基尼,那都是全球最貴的豪車。

但我也沒見過哪個英國人、意大利人逮着别人就吹,你看我們有勞斯萊斯、蘭博基尼,車造的有多好多貴啊!你應該看得起我!

那不是神經病麼?

他們真想吹牛,會怎麼說?

一個有文化的英國人頂多說,你看,我們有莎士比亞、有大憲章,有亞當·斯密、有約翰·穆勒,我們的個人主義和保守主義的發源地,孕育了工業革命,我們啟發了全世界。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我甯可英國失去印度,也不願它失去莎士比亞。”——溫斯頓·丘吉爾

而一個有修養的意大利人則會領你去看博物館,看達芬奇、美開朗基羅、拉斐爾的畫,看伽利略的望遠鏡,看聖彼得大教堂,看羅馬的古建築,告訴你他們一直是歐洲的精神與法制之源,是歐洲文明再啟動的發動機。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羅馬的榮耀,不在于它的疆域,而在于它的公民高貴的共和精神”——馬爾庫斯·西塞羅

真遇到外國人需要吹牛,想靠你的國家給你自己的身份鍍金,靠的也不是什麼豪車,而是這個國家向文明世界貢獻的璀璨思想和文化底蘊。

因為豪車你買不起,但精神、文化底蘊這東西,是免費的,是一個民族的全民所能共有的。

但諷刺的是,學這些東西、能教育我們怎樣正常、有效的外國人吹牛的學問,現在在國内反而是最讓人看不起的專業——借張雪峰老師吉言,打暈也不能讓孩子選的那種。

這是為什麼?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盧克文老師純粹在那兒瞎扯淡,還是扯淡中扯的最土最俗的那一種——

你想想,現實中你碰見一大哥,逢人就吹自己買的豪車有多貴多豪,你咋想?

你肯定覺得這人是個俗不可耐、受教育程度很低、精神空虛到除了幾個臭錢啥都不剩的土大款。

而一個人,要空虛、無聊、乏味、外加窮困到什麼樣一種程度?才會拿着自己買不起的國産豪車,去幻想跟别人吹牛呢?

吹豪車本身就已經很俗了,你吹了半天你還買不起!這是怎樣一種尴尬?

恭喜盧克文老師,又一次創造性了土俗吹牛法的新高度。

3

這樣一說,好像我在這場争論當中是完全站九邊的。

可我又覺得這樣說有點别扭。

其實在我看來,這兩位大V掐的這一架,本身就很無厘頭,他們所争論的,是個本就不應該存在的話題。

想起一個笑話,說:有一對夫婦,看報紙上别人買彩票中了一個億的大獎,結果就開始暢想自己如果買彩票中了獎應該怎麼配置設定。老婆說要接濟一下娘家親戚。老公說我買彩票中的錢,憑什麼給你親戚?

結果兩人就吵了起來,吵着吵着就打了起來,第二天直接去辦離婚手續了。

在我看來,中文網際網路在兩位大V的帶領下為“國産車該不該走高端路線”這事兒吵,其搞笑程度不亞于這對夫妻為那虛幻的一個億吵架——這壓根就是一個鹹吃蘿蔔淡操心的事兒。

你盧克文就算能說出一千種“應該支援國産車走高端路線”的理由,可是如果車企造出來的這些高端車,下了生産線壓根就沒人買,車企個個賠個底掉。你和你的粉絲在那兒空喊“鼎力支援”“我自豪”,有屁用?

同樣的道理,九邊縱然能說出一千種“國産車還是要優先顧及平民”的道理,可是如果國内車企造出來的豪車真的有人買、口碑不錯,讓他們造一造、賣一賣,研發出了新技術反哺平民車的制造,讓平民車變得更便宜、好用、甚至也豪華起來,又何樂而不為呢?

問題的關鍵,在且僅在于市場會給國産造車業的高端化一個什麼樣的答複。

如果他們的新車物有所值,有存在足夠的購買力人群,消費者自然會用手裡的錢去投票,這個産業就會自己蓬勃發展起來,用不着盧克文們去給它加什麼“利國利民”的神聖BUFF。

是的,在一個正常且健康的市場經濟社會中,企業家推出一款産品,也許需要考慮很多問題,但唯獨不需要回答一件事:他搞這個産品到底是不是“利國利民”的?

你的産品推出來以後銷量好,能多掙錢,給國家多繳稅、給老百姓多提供就業機會。這個産品和你的企業就是利國利民的。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至于其他的事情,請讓市場去自由選擇。

市場是自由的,是以企業也應該是自由的。一個企業決策者,有夢想,想造豪車,當然可以!受歡迎你就會活下來、繼續擴大生産線繼續發展。賣不動,你就死掉,自然會有新的、别的填補你留下或棄守的商業生态位。

人想自由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商業更是如此。

這才是正常的商品社會的運作邏輯。

而拿這個邏輯去看盧克文與九邊對國産車到底該不該高端化的争論,你會發現他們吵的其實特别龜毛。

這兩位大V居然能夠帶動如此多的人參與這場本不應該存在的論戰……

我想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确有很多人,思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在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當中,某個行業隻要出了一個什麼新動态,他們本能的就想要争論這個動态到底是不是“利國利民”,甚至這個行業到底應不應該發展。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計劃經濟思維方式,幻想通過人的主觀臆斷,而不是客觀的市場反應,去左右、決定一個産業的發展方向。

是以從這個角度講,你說九邊和盧克文都是左派,倒确實如此——隻有左派才會生這種妄念,操這份有害無利的閑心。

但沒辦法,目前這個輿論場認知,不左你火不了啊。

可你去看看蘇聯造的那些傻大黑粗、倒貼錢你都未必願意買的民用轎車、聽聽俄羅斯人今天還流傳的調笑他們汽車的那些笑話……你就能知道,靠這種思維方式,既造不好高端車,也造不好平民車;甚至既搞不好汽車工業,也搞不好一切産業。

九邊和盧克文這一架,掐的有點搞笑

蘇聯當年造汽車不可謂不用力,高端車、平民車都試過。

什麼産業能利國利民?企業家能盈利,産業能發展,國家有稅收,老百姓有工作,這就是最大的利國利民!把當由市場決定的事情讓市場來決定,企業家們願搞什麼産品,讓他們自己搞去!我們這些旁觀者,就少操這份閑心,行不行呢?

當然我知道,九邊和盧克文,都是大V,而大V是經常能接單到車企的公關廣告的。其實作為小V一名,我去年也終于蹭上幾家車企的類似活動。還記得有一次車企的公關負責人跟我們說:“請各位老師來,不求别的,請大家幫我們營造友善的輿論氛圍、寬松的營運環境。”

我聽了以後就苦笑——友善的輿論氛圍、寬松的營運環境。這不是一家企業,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隻要合法,都應該天然得到的麼?

一個不被曆史記載的民族才是最幸福的。同理,一個不被公共輿論這樣議論、争論他們這樣發展到底是不是“利國利民”的産業,也才是最幸運的。

把市場的還給市場,讓企業家想造什麼車,就造什麼車——反正他們自負盈虧,市場總會給他們最合理的那個答案。

全文完

本文4000字,感謝讀完,喜歡請三連加關注,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