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作者:曆史的足迹
美國空軍飛行員馬丁·詹姆斯·蒙蒂在二戰中選擇叛逃,駕駛P-38飛往米蘭加入黨衛軍。蒙蒂成長在愛國氛圍中,受廣播布道者考夫林思想影響。成為飛行軍官後,他在試飛途中轉變路線,成功加入備受矚目的黨衛軍。在德國宣傳部門工作時,與其他叛逃者未能合作。投降時穿着黨衛軍制服,被指控叛國罪,多次争取自由,最終于1960年假釋。蒙蒂的生平充滿戲劇性,叛逃之旅成為備受關注的二戰曆史故事。

二戰年代,曾有一位美國空軍飛行員勇敢地邁出了一步,踏上了一段史詩般的叛逃之旅。這位名叫馬丁·詹姆斯·蒙蒂的飛行員,在戰火紛飛中選擇了離開,駕駛他的P-38飛往米蘭,最終加入了當時備受矚目的黨衛軍。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1921年10月24日,蒙蒂誕生在密蘇裡州聖路易斯,是家中七個孩子的其中一個。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四個兄弟都選擇在美國軍隊中為國役。這使得蒙蒂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個充滿愛國熱情的美國人,但事實卻更加曲折。

故事的發展與20世紀30年代的一位人物密切相關,他就是查爾斯·愛德華·考夫林,一位加拿大裔美國羅馬天主教神父。在那個時代,他主持了一檔備受歡迎的廣播節目,成為電視報道的先驅。

到了1934年,考夫林神父在美國和加拿大擁有了數千萬的追随者,盡管當時還是通過廣播而非電視。盡管最初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的支援者,考夫林神父卻改變了立場,成為新政的堅定批評者,反對一系列自由主義社會計劃。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1933年,查爾斯·愛德華·考夫林神父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考夫林神父的觀點出現了巨大的轉變。他由一個反資本主義者變成了一個令人讨厭的反猶太主義者和激進的反共主義者。這種觀點讓他在天主教會中聲名狼藉,以至于在1936年,天主教會曾試圖讓他保持沉默。

然而,這一切并沒有使考夫林在追随者中失去支援,反而讓他更加受歡迎。他的觀點鼓勵他更進一步,公開支援德國和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權。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他的廣播才最終停播。

在這個時候,考夫林神父仍然有一批忠實的粉絲,其中就包括了一個年輕的蒙蒂。從小就一直聽着牧師的廣播,21歲的蒙蒂在1942年10月親自拜訪了他兒時的英雄和精神導師。根據後來的心理學家的說法,無論他們會面期間發生了什麼,都必須對這個年輕人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1943年7月,一架貝爾 P-39Q-1-BE Airacobra 在加利福尼亞州漢密爾頓陸軍機場

随着接下來的一個月,蒙蒂以航空學員的身份加入了美國陸軍航空隊。在1944年,他成功完成了飛行訓練,成為一名精通駕駛P-39 Airacobra和P-38 Lighting的合格飛行軍官,并榮升為少尉。

同年8月,他奉命前往卡拉奇(當時在印度,但現在在巴基斯坦)加入第126替換倉庫,擔任替換飛行員的職務。不久後,他晉升為少尉。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否有意前往印度,或者是什麼因素将他推向這一邊緣地帶。

然而,戰事的腳步并未停歇。1944年10月2日,蒙蒂搭乘柯蒂斯 C-46 飛往埃及開羅。從那裡,他踏上了前往利比亞黎波裡的旅程,那裡剛剛從軸心國的掌控下解放出來。接着,他抵達了意大利的福賈空軍基地,這裡也已經處于盟軍的控制之下。在這裡,他成為了第82戰鬥機大隊的一員……但好景不長。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1944 年 3 月,佛羅裡達州奧蘭多陸軍空軍基地 AAF 戰術中心的洛克希德 P-38H

蒙蒂的下一站是波米利亞諾機場,他加入了第354空中服務中隊。在那裡,他發現一架剛剛修好且需要試飛的偵察P-38。當然,他毫不猶豫地自願駕駛它。盡管他的AWOL身份未被察覺,但他們仍然讓他進行試飛。

他的飛行目的地是意大利北部,于10月13日降落在米蘭——當時米蘭仍處于德國的控制之下。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沒有對他進行攔截。

“我叛逃了,”他說道……或類似的話語。

然而,他們對他的說辭并不相信,正因為如此,他最終被扔進了戰俘營。但有趣的是,他的故事與考夫林如出一轍。就像考夫林一樣,他成為了一個惡毒的反資本主義者、反共産主義者和反猶太主義者。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柯蒂斯C-46“突擊隊”在飛行中

根據他後來的證詞,蒙蒂聲稱他并不是反美的。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将他的國家從真正的敵人——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威脅中解救出來。在他看來,美國無法了解真正的威脅,這并不是他的過錯。

在德國,蒙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小心翼翼地帶到了柏林。在那裡,他被引導進入了黨衛軍标準庫爾特·艾格斯工作室——這是武裝黨衛軍的一個宣傳部門,許多外國叛逃者在那裡工作。去年12月,他通過第一次麥克風測試,表現出色,是以被認為足夠出色,可以進行無線電廣播。

1945年1月,他成為了帝國廣播公司的雇員,采用了筆名“馬丁·維索普特上尉”。與考夫林類似,他的工作職責涉及通過德國廣播向外傳遞資訊。

在這個環境中,他遇到了另一位叛逃者——“軸心薩莉”,她的真名是米爾德裡德·伊麗莎白·吉拉斯(Mildred Elizabeth Gillars)。吉拉斯是一個嫁給德國人的美國人,在戰争爆發時發現自己被困在德國。盡管他們看似命中注定的合作,但事實并非如此。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米爾德裡德·伊麗莎白·吉拉斯(Mildred Elizabeth Gillars),又名“軸心薩莉”

吉拉斯對蒙蒂無法忍受,并威脅要辭職,拒絕繼續與他合作。對她而言,幸運的是,蒙蒂在電台名人這個角色上并不為人熟知,是以RRG解雇了他。而蒙蒂則在黨衛軍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寫宣傳傳單。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戰争的結束,他于1945年5月10日向美軍投降……仍然身穿着他的黨衛軍制服。他聲稱自己被德國人抓住,但由于意大利地下組織的幫助而逃脫。關于他穿制服的解釋?他聲稱為了自衛和為盟軍搜集情報而偷走的。

然而,這個解釋并沒有得到認可。關于他作為“馬丁·維索普特上尉”的短暫任期,他聲稱這是在武力威脅下完成的。然而,他們對此并不相信,但卻不确定他具體做了什麼。他最終被指控開小差和偷飛機——是以被判處了15年的監禁。

二戰時期美軍飛行員大逆不道:駕P-38飛抵米蘭,竟投靠黨衛軍

堪薩斯州萊文沃思的美國監獄

1946年2月11日,蒙蒂面臨着一個重大的選擇——以二等兵的身份重新參軍,一切都會被原諒。是以,他在1948年1月26日光榮退伍時成為了一名中士......然而,在幾分鐘之後,他被聯邦調查局逮捕。軍事情報部門已經發現了他與黨衛軍的關聯。10月13日,聯邦大陪審團指控他犯有21項叛國罪,判處他25年監禁和10,000美元的罰款。

蒙蒂于1949年1月17日對所有指控表示認罪,這讓所有期待漫長而曠日持久的審判的人都感到驚訝。然而,他在1951年改變了态度,聲稱他是被迫這樣做的。

1958年,他再次嘗試争取自由,但未能成功,繼續在堪薩斯州的萊文沃思監獄服刑。最終,在1960年,他被假釋。蒙蒂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他的叛逃之旅成為了二戰曆史上一個獨特而備受争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