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70%,這兩家下跌王,背後到底藏啥陰招?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元月1日,價值線文章預見新年的下跌,但新年持續4連跌,還是超出我們的想像。

截至1月5日,A股總市值已經由2023年底的77.62萬億降至75.82萬億(A+H股僅統計A股市值)。A股總市值已從以前的6個蘋果變為3.5個蘋果(蘋果漲A股跌)。

在過去的2023年,A股表現全球倒數第一,但新增了313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不增反降,究其背後的原因之一,是一些近年榮光耀眼的A股所謂明星公司遭到了“降維式”抛售。

市值500億以上公司2023年跌幅TPO10

價值線研究院統計顯示,A股500億市值以上的公司中,“下跌王”中國中免2023年全年跌幅超過60%,總市值從去年初的4217.9億元跌至年末的1634.0億元;100-500億市值公司的“下跌王”則被昱能科技拿下,公司去年市值從年初的454.8億降至137.1億,股價跌幅近70%。

一家消費“下跌王”,一家科技下跌王,去年暴跌前後,到底藏有什麼陰招?

連續4天的下跌之後,A股人氣已經跌到了谷底,新的一周即A股該如何抉擇?截至今晚,66家公司公布2023業績預告,48家預增,都是誰?

外資出逃,機構出逃

中國中免股價暴跌60%的背後

2020年6月,中國國旅更名為中國中免,股價一飛沖天。

2020年4月公司股價從60元左右啟動,2021年2月創出曆史峰值,前複權價400.48元,市盈率最高時期炒到200多倍。

從2020年3月最低的63.28元/股一路飙升到了2021年2月最高的401.28元/股,股價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便翻了超過6倍。

中國中免周K

如今,公司股價又回到了77塊,到底發生了什麼?

發“疫情财”的中國中免,增長不動了

2020年,新一輪免稅牌照的發放,讓A股瘋狂。

任何需要牌照經營的行業,天然就具備着極深的護城河,中國至今隻頒發了10張免稅牌照,中國中免就手握3張。“免稅茅”名副其實。

2019年年末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中免成為了最大受益者。消費者無法出國買買買,推動了境内免稅店的瘋狂大賣。

根據媒體統計,疫情前中國消費者的在海外地區的奢侈品消費占比能達到80%,但由于封控的原因,消費者對于奢侈品的消費不得不轉移到海南, 2020年中國中免海南地區的營收為299.6億,但到了2021年就飙升到了471億,營收增幅高達57.2%。2022年中國中免在海南地區的營收為347.1億,上海地區的營收為141.4億,營收占比分别為70.43%和28.7%,兩者合計超過了99%。

從淨利潤來看,中國中免在疫情肆虐的2021-2022年,分别實作營收526億、676.8億,實作淨利潤為61.4億、96.54億,淨利率則分别為13.95%、18.95%。

然而到了2022年,中國中免突然“賺不動”了。2022年全年,中國中免實作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幅度達19.57%;淨利潤為50.30億元,較上年減少46.24億元,近乎腰斬。

有業内人士指出,中國中免淨利潤下滑的背後,是奧密克戎的超強傳染性,國内疫情多點散發,防疫手段越來越嚴,效果卻越來越差。中國中免賺錢的大學營上海和海南,零售業務均收到了巨大的沖擊,疫情的反複導緻公司重點管道客源銳減,主力門店幾度閉店,物流營運出現中斷,線下業務遭受嚴重沖擊。

2023年,1月8日,疫情管控正式放開,中國中免業績有所反彈。2023年1-9月,中國中免實作營收508.37億元,同比增長29.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06億元,同比增長12.49%。

但去年60%的年跌幅明确地告訴投資者,股價大機率再也回不去了。

誰在瘋狂賣出中國中免

如果重新審視中國中免最高時期的股價,也許很多人都覺得無比荒謬,公司市盈率最高一度達到215.36倍,長期在高估值區域徘徊。

與其他白馬股一樣,中國中免的高估值是過去基金抱團取暖的産物,抱團的瓦解,必然導緻市值的崩塌。

知名基金經理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0年曾創下了85.97%的投資回報,其當時第一重倉股就是中國中免。大家所熟知的價值投資派基金經理裡,張坤、曲陽、楊浩、董承非等人對中國中免也都有基金建倉。

2022年一季度,景順長城新興成長首次小幅減倉中國中免,結束了此前近7個季度的連續增持,可以看作一個時代的結束。

資料顯示,中國中免機構持股數量由2022年底的1391家降至去年6月底的635家,累計持股也由15.25億股降至14.14億股,持倉累計市值則由3294億元降至1563億元。

空頭也在阻擊中國中免,前高瓴資本消費行業負責人,現渾瑾私募創始人李嶽坦言自己做空了一家免稅公司,極有可能就是中國中免。

瘋狂賣出中國中免的還有外資,中國中免是外資的重倉股,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持續賣出,疊加港股中免解禁,造成港股下跌,引領A股下跌。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中免港股共遭摩根大通減持12次,合計減持超過700萬股。

回不來的中産,不再寬闊的護城河

重倉中國中免的基金經理劉彥春曾堅定不移地表達自己對的看好, “目前消費闆塊受到家庭部門縮表的負面影響,但是隻要經濟内生活力向上,免稅闆塊的估值會系統性提升”。

劉彥春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經濟将在2023年一整年維持弱複蘇,消失的中産已經回不來了。

國貨的崛起,也在沖擊中免的銷售額。2023年,中國79.9%的消費者增加了國産品牌的消費,被中國中免寄予厚望的千禧一代,更是所有年齡段的消費者裡增加購買國産品牌最為突出的。

疫情的消退,也讓中國中免紅利不再,高端人群争相奔赴境外消費,去年6月日本百貨店銷售額顯示,免稅品銷售額達到約280億日元(約合14億元人民币),飙升至上年同期的約4.2倍。該數字創下2020年2月以來的單月最高額。與2019年6月相比,也僅減少0.8%,基本完全恢複。随着中國大陸訪日遊客的回歸,化妝品及高檔品牌銷售實作增長。

更不用說,随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瞄準免稅行業,中國中免的競争優勢也在下降……

2020年的那一輪股價暴漲、市值新增數千億元,透支的其實是中國中免未來許多年的業績增長預期。

上市一年,暴跌70%

庫存比營收還高的昱能科技,誰在割韭菜?

如果剔除ST股和退市股,全A股2023年跌幅最大的是一家名叫昱能科技的公司,公司全年跌幅近70%。

如果不是股價暴跌,昱能科技的成立,可能是中國上市公司史上的一段神話。

這是一家 2022 年 6 月剛剛登陸科創闆的公司,曾頭頂“光伏微逆小龍頭”的光環, 創始人一分錢不出,憑技術入股;IPO前獲資本大佬力挺,要錢給錢、要房給房、要人給人;新股上市股價最高沖到700元(除權後500元),成為市場第三高價股;公司拟募資5.6億,實際募資32.6億,27億資金躺在銀行睡大覺……

可惜,如今的昱能科技股價僅剩100元,距最高點已跌去了80%,昔日神話如泡沫一般幻滅。

創始人一分錢不出,

大佬要錢給錢,要房給房,要人給人!

昱能科技的創始人是兩位海歸博士,一位叫作淩志敏,一位叫作羅宇浩,淩志敏此前曾在AMD公司出任資深主任工程師,後去美國Xilinx(賽林思)公司資深總監,羅宇浩是其在Xilinx工作時結識的同僚。

2010年3月,二人共同回國創業成立了昱能,主攻光伏産業中元件級電力電子裝置,主要産品是光伏分布式發電的電池元件中用的微形逆變器、智能交斷器和能量通信器。

最牛的是,兩位創始人創辦公司一分錢不出,以“微型逆變器系統技術”評估價值為1386萬元,作價1285萬元投入昱能有限,出資占比29.99%。其他的資本金,全部由各方大佬投資人以真金白銀入股。

公司初始投資人包括時任天通股份董事長的潘建清、海利得董事長高利民,士蘭微董事長陳向東。

昱能科技前10大股東

媒體報道稱,潘建清除了通過天通股份投資900萬現金外,在人、财、物等全方位支援。

淩志敏和羅宇浩初創時沒地方辦公,潘建清就将天通股份的房子租給昱能科技,直至現在昱能科技的還在從天通股份租來的房子裡;

淩、羅初創時沒有人,潘建清就自己的愛将邱志華派給他們用。邱志華經濟管理專業大學學曆,在國企當過副書記,在天通股份任總裁辦主任助理兩年;

昱能科技主要做産品研發,需要委托國内廠家生産。天通股份親自下場,由其控股的天通精電幫助昱能科技生産微型逆變器;

此外,潘建清在昱能科技的資金問題上,更是不遺餘力地給予幫助。在2016年至2022年期間,天通高新累計為昱能科技銀行貸款擔保額高達2.76億元……

股價一度超700元,

上市第二年業績驟降96%!

2021年,是光伏最熱的一年。昱能科技乘上了風口。

上市前被衆多大佬看好,昱能科技上市後同樣受到資本市場追捧。公司拟募資5.56億,實際募資32.6億,超募486%,27億資金躺在賬戶上睡覺。

公司IPO發行價163元,2022年6月上市首日上漲78%至290元,到8月29日創726.50元曆史新高,成為當時市場第三高價股,隻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

(昱能科技周K走勢)

昱能科技是典型的上市前業績高速增長,上市後業績迅速變臉的例子。上市之前,即2019年至2021年,昱能科技淨利潤為0.22億元、0.77億元、1.0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分别為70.74%、256.22%、33.99%;扣非淨利潤為0.46億元、0.72億元、0.96億元,同比增長593.32%、57.61%、33.83%。

上市首年,公司業績依舊高速增長,2022年營業收入為13.38億元, 同比增長101.27%,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别為3.61億元、3.39億元,同比增長250.30%、251.18%。

但上市剛滿一年,公司業績迅速變臉, 2023年二季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2.22億元,同比-31.35%。對應的淨利潤為1655.66萬元,同比-83.12%;扣非淨利潤395.56萬元,同比-95.85%。

大資金早就瘋狂出逃,去年三季度末,一度有81家基金持有昱能科技,今年三季度末,僅剩兩家。

單一的産品,離奇的庫存

有分析稱:公司業績非常單一:公司收入主要靠核心産品微型逆變器。2022年,這一産品貢獻了約80%的營業收入,2023年上半年貢獻了77.25%的收入。

昱能科技的窘境,部分原因是行業需求疲軟形成的,但其他A股光伏逆變器公司如固德威、禾邁股份并未出現如此大的股價調整,固德威去年股價跌了43.14%,禾邁股份跌了56.66%,比昱能科技少了許多。

庫存才是昱能科技最大的問題:

有媒體點出了昱能科技離奇的庫存,昱能科技在上市前存貨3億多,上市後的首份年報時存貨就達到13億元。去年一季報、中報、三季報存貨維持在17億左右。

對于存貨增加的原因,昱能科技在年報中解釋:系公司預計市場快速發展增加備貨所緻。事實證明,公司的備貨都砸在手裡了。

随後去年2季度昱能科技業績大幅變臉,公司給出的答案是,一季度過度發貨,加上客戶消化能力不足,二季度,用戶端整體比較疲軟,去庫存的壓力大,再加上公司在陽台光伏系統上的産品切換,造成了庫存發貨量的颠倒。

有媒體指出:從資料上看,昱能科技的存貨和另外一個逆變器企業固德威差不多,但是兩家企業卻根本不是一個體量:固德威2023年前三季度實作營業總收入56.50億元,同比增長93.80%;歸母淨利潤8.93億元,同比增長224.49%。

而昱能科技2022年營業收入為13.38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昱能科技實作營業收入9.69億元,也就是說,公司17億的庫存,即使公司 2024年停産一年都賣不完!

引發外界強烈質疑的是,昱能科技甚至表示,公司的銷售模式通常是在經銷商處的庫存較少,在公司自己手上的庫存較多。有媒體質疑,昱能科技既然是以經銷為主的銷售模式,連經銷商的訂單都沒有,公司還要繼續瘋狂生産嗎?

諷刺的是,仍有賣方機構在不遺餘力鼓吹昱能科技,今年以來,共24篇研報唱多昱能科技。其中,最新研報為國金證券10月29日釋出,其表示,截至9月底,昱能科技存貨今年以來首度呈現環比下降。随着先前累積庫存逐漸回歸合理,有望推動公司後續出貨持續修複。

事實上,2023年上半年末,昱能科技存貨約16.99億元,至三季度末約16.79億元,這點降幅算啥?

2024 年昱能科技的勞工們,真的可以放假了。

後記

昱能科技與中國中免的暴跌,僅是A股某些股價突然暴又突然暴跌的上市公司中的兩個例子,讓我們看到了資本的陰毒。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這兩個公司屬于初創或轉型公司,其成長和業績帶了偶然性,突發性,但投機資金拼命下注,不斷加大下注,最後害人害己!

A股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尤其是可持續競争力,不應永遠停留在口号上。

打擊A股包裝上市,打擊機構瘋狂炒作和研究機構高位吹号子,更不應是口号!

有關方面應對這兩家公司近年的所為進行系統性調查。

本文源自價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