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作者:曆史那些趣事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這是一句在坊間闾巷流傳多年的俗語,其中雖然有百姓戲谑調侃的成份,卻也不失為是一種對曆史事實的記述。在嘉慶正式掌權之後,以雷霆手段處置了和珅,從和珅府邸中搜出來的金銀财寶堆積成山,隻可惜和珅費勁心思收刮多年的民脂民膏最後全填了嘉慶的國庫。

其實,和珅的貪官形象早已認證各種小說和電視劇深入人心,本不值得再說。隻是,我們在熟知故事的同時,卻不禁會問,像和珅這樣一個大貪官,為什麼能夠在乾隆一朝潛伏數十年之久,直到嘉慶親政才“跌倒”呢?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和珅又是依靠什麼手段在為官期間收羅了數目如此巨大的錢财呢?對于長期斂财,已經到達喪心病狂程度的和珅,乾隆真的一無所知嗎?清朝第一貪真的是和珅嗎?

和珅倒台

嘉慶三年,乾隆皇帝龍馭賓天,舉國哀痛。而一朝天子的逝去往往也意味着朝堂要換一次天了,是以,官員們都在一片靜肅的哀聲中靜觀時局的變化。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此時嘉慶已經登基三年了,但是在這三年中朝政大事還是由作為太上皇的乾隆乾剛獨斷,嘉慶很少有表達自己主張的機會,是以,官員們都不太了解這位天子行事風格到底是怎樣的,他要怎樣在朝堂樹立自己的權威呢?

很快,嘉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乾隆駕崩後不到半個月,嘉慶以命和珅專心辦理先帝喪事為由,免除了他的職務,并且指令他不得随便出入。這道旨意瞬間在朝堂上引起了千重浪,誰也沒有想到嘉慶掌權之後,第一個要開刀的人竟然是和珅。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和珅是誰?那是先帝跟前最受寵的大臣,乾隆不僅把自己最寵愛的十公主許給了和珅做兒媳,還讓他身兼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要職,其寵信重視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如今先帝喪儀未完,嘉慶就要拿這位先帝寵臣開刀,這部棋到底什麼意思?

然而,就在衆人都還在驚疑觀望的時候,已經有人先一步看出了朝中風向的變化。劉墉等人立刻上奏彈劾和珅,慷慨陳詞,列舉和珅欺上瞞下,魚肉百姓的種種罪行,甚至還将和珅與乾隆後期屢鎮不息的白蓮教起義聯系起來。朝中一時風雨紛紛,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位在乾隆朝風頭無限的重臣此次是要徹底倒台了。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緊接着和珅被抓捕下獄,聖谕明令抄家,和珅家堪比國庫的财寶在奉命前往查抄的官員面前露出了真容,舉朝為之震驚,也徹底坐實了和珅“巨貪”的罪行,甚至數百年之後的現代,人們提起和珅,首先想起的也是“貪官”二字。

下獄之後的第五天,嘉慶以一條白绫結束了和珅的性命,沒讓他喋血刑場,算是嘉慶給這位先帝重臣留的最後一點臉面。和珅死後,接踵而來的是一股清掃之風,一大批與和珅沾親帶故的官員接連落馬,朝堂換天,嘉慶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的權威。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史書中的記載不過平鋪直叙,而民間傳說則在故事細節上有着更為生動的演繹,相傳在和珅臨死之前,嘉慶曾親自入獄去見過和珅,那麼這對君臣之間都說了些什麼呢?

真正的“巨貪”

在民間故事之中,嘉慶曾與和珅在獄中對坐而談,嘉慶質問和珅先帝待他恩厚,為何作出如此背主忘恩之事,誰知和珅卻答複說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别人,正是為了先帝乾隆,乾隆才是真正意義上“巨貪”。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這個故事的真假暫且不論,單就“乾隆才是大清第一貪”這個論斷而言,這并非是空穴來風。

乾隆秉政的前期還算得上勵精圖治,開創出了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但是乾隆生性好大喜功,縱樂享受,随着他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沉迷在聲樂享受之中,幾次下江南,排場宏大,而這都給了底下官員民脂民膏的機會。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而貪腐往往是吏治敗壞的開始,而腐化的吏治又為貪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金錢的腐蝕之下,大清帝國的整個架構幾乎從上到下都長滿了蛀蟲,在乾隆盛世的畫皮之下,無數百姓被剝削壓迫得無以為生,而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也正是這種“官逼民反”的畸形社會所孕育的産物。

而此時的乾隆已經沒了年輕時的明斷,而且在一片阿谀奉承中的他也不願再去看鮮血淋漓的民間,對于手下官員的枉法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這種放任的結果就是孕育出了和珅這種前無古人,後少來者的貪官。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是以,從這個角度而言,說乾隆才是大清巨貪并不為過。

嘉慶的朝政

對于嘉慶而言,誅殺和珅并非是他想要的結果,這不過是他整頓朝政的開端。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自從嘉慶上位以來,就對朝政中的種種弊端冷眼旁觀,當時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把控着朝政,嘉慶沒有置喙的餘地。如今自己親政,嘉慶便迫不及待地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大清上下推行一股煥然一新的風氣。

為了平複乾隆愛好奢華對國力的虛耗,嘉慶力行節儉,下令拜谒皇陵的儀仗減半,後妃不必随行。有官員按照舊例向朝廷上供美玉,嘉慶知道之後,立馬下令停止。因為美玉雖好,于民生無益。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嘉慶的種種舉措向官員傳達了一個明确的信号,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溜須拍馬那一套在新帝面前已經行不通了。貪腐之風雖未能根除,但一時之間也扼住不少,

政治清明,百姓得以有喘息的空間,能夠活得下去,自然不會再冒着殺頭的危險造朝廷的反,白蓮教的勢力被削弱,終于不再是大清的心腹大患。嘉慶的新政取得了他想要的成果。

和珅入獄到死僅5天,臨死與嘉慶一次談話,道出誰才是大清第一貪

結語:

自古以來,百姓最恨的不過是“貪腐”二字,但貪腐往往不是個别現象,隻有建構清朗的風氣,邪惡才會沒有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