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60歲以後就不能打工了,他們應該拿什麼來養老?專家提出的三點建議使農民朋友們拍手叫好。我們都知道,醫療和養老是我們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問題,尤其是農村的老人。
相對城老人裡來說農村的老人,沒有養老金,隻有一個月100多塊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是這100元錢要是對于我們現在的消費水準來說也是微乎其微了。是以農民的日子相對過得比較艱難,城裡老人過了60歲退休的年紀,就可以安享晚年 ,但是對于沒有經濟支柱的農村老人來說,沒有退休這一說法,隻要身體能幹活,就不會停下來。平時有機會就去城裡打工,要是打不了工了,在做點小零活,或者種種地。起碼這樣日子不會過得那麼緊吧。但是一旦身體出現了重病,或者年紀大了幹不動了,那他們該怎麼辦?
針對這一情況專家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個建議,是補交養老金,根據農民自己手裡的老本,多交多得,少交少得。但是保證最低标準1000元。這樣錢交出去,國家給規劃養老,就不用愁老本花光了怎麼辦了。以後就保養身體,活的年齡越大越有福。
第二個建議,就是退休工資平衡法。我們都知道城裡老年人的退休工資也是高低相差懸殊,特别對于一些事業企業機關的老幹部來說,他們的工資5000到8000不等,有的地區甚至一萬以上。我們可以把高工資的老年人按照比例降低一點零頭補助給我們農村的老人。對于城裡的老人來說降低一點零頭對生活不會産生什麼影響。但是對于農村的老人來說,每個月的收入增加到1000元,那生活品質可完全是質的飛躍啊!
第三點推廣農村福利養老院,這個養老院主要針對沒有生活能力,或者是大病,重病的老人。由于他們對于農保的補助已經根本無法正常生存下去。是以基于村裡的補助,呼籲各界人士的捐贈。讓這些老人在晚年最無助的情況下還能感受到村裡的幫助,社會的溫暖。
同時當然專家也呼籲老人的子女們,對待老人也多用心。人老了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很重要。平時多回家看看老人,老人手頭緊了,也多給老人一些零花錢。雖然現在年輕人也不容易,生活壓力大,工作忙。但是對于老人的孝順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做到的,當你不忙了有時間了,也許就在沒有機會孝敬老人了。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雖然這三點專家的建議得到了農民朋友們的拍手稱贊,但是我們國家人口衆多,全面實施起來也需要時間。我希望能夠早日實施起來,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更加善待,關愛老年人。如果您支援專家的觀點還請您長按大拇指三秒強烈推薦,也希望您在評論區留言說出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