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yangtuo
無思考,不突圍。
01
先問一個問題,你覺得一個二線城市的發型師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我發小說,他能賺2萬。
剛聽到時,我打心底不信,在二線城市,哪怕全月無休,也不可能這麼多吧。
他告訴我,很多人即便全月無休、累死累活,也就七八千。
工資由底薪和提成組成,底薪很低,除去理發燙染提成,還要外出拉客、賣會員卡。
但發小不這樣,他工作量很小,一天隻接有限的客,剩餘的時間,隻做三件事。
一是鑽研理發技術;
二是花錢學習形體、妝容、穿搭知識;
三是拍視訊,做自媒體,分享發型知識、顧客前後對比照,積累粉絲。
久而久之,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
客單雖少,但品質高,而他的預約更是常常排到一個月以後。
他說,理發師的工資看似底薪加提成,但真正影響收入的,就幾個因素:技術、客源和知名度。
可大多人普遍有一個心态:有單就接,沒單就拉,停下來就沒收入。
于是隻能接更多的單,賣更多的卡,拉更多的客……
反觀發小,不用加班,不用發傳單,跟其他整日累癱的理發師相比,既輕松,還能賺更多的錢。
但其實剛開始,發小也和其他理發師一樣,天天賣卡搶客戶。
隻是在整日累得苦哈哈還賺不到錢時,他選擇了停下思考,尋求改變。
可很多人卻是甯願累死,也不願換一種工作方式。
這也讓我越發堅信,在如今這個人人内卷的環境下,能從工作中脫穎而出的,永遠是那些願意改變的人。
02
梁家輝年輕時很窮,直到成為一名演員,才有了穩定收入。
那時他認為,隻要自己多演一部戲,就能多賺一筆錢,生活就會更好一些。
抱着這種念頭,他常常同時拍3到4部影片。
有時忙到沒時間研究劇本,就索性在新作品裡套上上部作品的表演模式。
這讓他确實賺到了一些錢,但更多随之而來的,是對他演技的質疑和批判。
邀請他的劇組在變少,偶爾有片約,片酬也低得可憐。
為了保障日常開銷,他隻能去接更多低回報的片約。
結果不到兩年,自己累得半死不說,生活還回到演戲前那種捉襟見肘的狀态。
他這才意識到不對,開始停下來思索:
是去接更多更低回報的片約,還是專注打磨一部劇?
最終,他選擇了後者。
他開始去研究劇本,揣摩人物,花大量的時間去生活中找原型,去模仿、去學習。
慢慢地,他的演技越發精湛,上能演皇帝,下能演混混,能輕松把握住每個角色的精髓。
約片人紛至沓來,片酬水漲船高,他也是以被譽為“千面影帝”。
“矽谷投資教父”納達爾說過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
在現代職場中,努力隻是一個正常因素,而不再是決定因素。
那些工作中看起來很忙碌、很拼命的人,往往表現平平,收獲甚少。
反倒是那些願意停下來思考,集中心力改變自己,轉變工作方式的人,能一舉突破,登上更高的台階。
03
思維導師葉修說:
“像野草一樣的普通人,想出人頭地簡直難于登天。對我們而言,人生角逐的入場券僅剩一張,那就是思考力。”
你深度思考的能力,就是你一躍而起的底氣。
作家李笑來到新東方任職時,發音不如别人,學曆不如别人,屬于新東方裡最不起眼的那種老師。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不僅學生評價常年保持第一,還輕而易舉賺到了比其他老師更多的錢。
為什麼呢?因為他懂得思變。
在李笑來看來,學生最終成績的影響因素有很多。
除去老師的專業能力,還有學生自身努力、學習效率等。
單比專業,他不及其他老師,但若從學生方面入手呢。
于是他根據自身情況,做了兩點調整:
用各種心理學研究成果,為學生克服學習的心理障礙;
用統籌和機率知識來明确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而就是這兩點小小的改變,讓他跳出與其他老師互卷的陷阱,最終輕輕松松就提高了學生成績,增加了收入。
卡尼曼說: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隻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難的是思考。沒有深入的思考,勤奮就沒有意義。
要知道,工作中最不缺的就是埋頭苦幹者,無論哪個行業,都有一大群人卯足了勁往上擠。
單憑勤奮就想超越衆人,無疑是異想天開。
無思考,不突圍。
唯有比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你才能持續精進,領先絕大多數人。
04
作家劉潤說:進化意味着痛苦,不進化意味着死亡。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考能力的進化。
工作中,大部分人為了躲避思考,不願意做任何事。
可這個世界的殘酷就在于,一個不思考的人,永遠取得成就。
一個人在工作中最大的本事,是養成高水準的思考模式。
1. 有效的勤奮。
古典老師說,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水準勤奮靠努力,高水準勤奮靠方法論。
無效的努力,即便花上200%的精力,也難有成就。
任何一種工作,别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那些端茶送水跑腿的工作,盡量少做或不做。
那些耗時而沒有成長性的工作,能兩小時完成就别拖到四小時。
瑣事上躺平,成長上内卷。
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提升價值,精進技能上,才能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系統的思考。
《躍遷》中講: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隻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
同一份工作,有人隻看到眼前的麻煩,有人卻能看到整個行業的興衰。
同一個問題,有人隻看到細節,有人卻能把整個系統分析透徹。
這兩種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就像發小和其他理發師。
前者着眼于行業的本質,從技術、客戶、知名度三個次元,系統地規劃自己的工作;
後者卻隻看到底薪和提成,于是拉更多的客,賣更多的卡,陷入越忙越窮的死循環。
可未來,終究是“腦力為王”的時代。
凡事站上高處,放眼全局,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精進自己。
05
最後,想和你分享一個故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剛進工廠上班時,隻是一個小小的裝線員,負責釘鉚釘。
和多數人一樣,工作第一天,他的手就被錘子砸青了。
但不同的是,隻有他,在工廠來回踱步,想了一晚上,制作了一個木頭節子。
這種木頭節子,可以将鉚釘固定,避免手受傷,還将效率提高了1倍。
随後,他又想辦法幫工廠中的房間女工調整作台高度,使她們工作得更順,并在任何可能的環節中,幫大家解決難題。
就這樣,憑着這種不斷思考,不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短短3個月,他就從小裝線員升到了部門經理助理,工資翻了幾倍。
香奈兒CEO在《深度思考》裡寫道:
人之是以脫穎而出,首先必然是思考力的出類拔萃。
工作的本質,是解決問題。
有思考為支撐的努力,才能讓工作變得輕松。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