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超”新賽季打響 三大看點可期

作者:新華體育

新華社貴陽1月6日電(記者羅羽)6日上午,“村超”新賽季揭幕戰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正式打響,全縣62支村隊将通過預選賽争奪20強席位,進而登上總決賽舞台,奪取總冠軍。

“村超”新賽季打響 三大看點可期

從2023年的20支村隊擴充到2024年的62支,從以本土球員為主到囊括高水準外援,從文化展演以榕江為主到輻射至全省甚至全國……2024年的“村超”賽事将呈現球隊更多、水準更高和文化活動更豐富三大看點。

球隊擴容 “黑馬”可期

2024年的“村超”由于有62支球隊、超1800名球員參與,組委會将比賽分為1月6日至2月24日舉行的預選賽階段,以及3至5月舉行的總決賽階段。

預選賽中,62支村隊分成10組,每組取前兩名,決出20強進入總決賽,争奪總冠軍。“2023年很多村隊錯過了報名時間,不少優秀的球員沒能參賽。”“村超”組委會成員之一、縣第一中學體育教師賴洪靜介紹,“新賽季大家幾乎全報了名,是以預選賽必将有不少‘黑馬’球隊出現。”

“村超”新賽季打響 三大看點可期

從各隊情況來看,作為種子球隊的上賽季八強陣容稍有變動,但仍是實力擔當:冠、亞軍車江一村足球隊、忠誠村足球隊依然排在實力榜前列;季軍場壩村足球隊重組成為大河口村足球隊、龍泉井村足球隊和菜園村足球隊,不少新鮮血液加入,三隊有望成為新勢力;第四名新中村足球隊更名為黨相村足球隊,年輕氣盛的他們對總冠軍虎視眈眈;平均年齡最小的小瑞村足球隊賽前就展現出昂揚鬥志,誓要大幹一番……

新加入的球隊中,扒王村隊、東門村隊、高硐村隊等主要由大學生或有豐富踢球經驗的青壯年人士組成,這些“新軍”或将成為新賽季“黑馬”。“扒王村、東門村隊等具備年齡、體能、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日常交流賽中表現也很搶眼,将大大提升預選賽的競争力和觀賞性。”上賽季八強之一、平地村足球隊隊員吳化勇說,這些隻是可以預測的部分“黑馬”。

賴洪靜介紹,進入決賽階段時,為了增強競技性,經過球員代表會議商定,20強隊伍可以從未出線的42支隊伍中補充本土優秀球員,給球員們更多競技機會。

外援提質 水準提升

據“村超”組委會介紹,2024年“村超”預選賽允許每支球隊報30名隊員,其中包括5名非榕江籍的貴州籍業餘高水準外援。

“畢竟是貴州‘村超’,外援制度是為了提升‘村超’的競争力和觀賞性。”賴洪靜介紹,每支球隊每場比賽隻允許三名外援同時在場,如此既不對榕江本土球員造成影響,又能相應提升比賽的競技水準,也基本符合賽事慣例。

“村超”新賽季打響 三大看點可期

“更加明确和規範的外援制度有利于調動貴州民間足球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貴州民間足球的交流和發展。”“村超”組委會成員、車民國小校長楊亞江說,經過2023年的出圈,“村超”已成為民間足球交流的重要舞台,其顯著的IP效應吸引着更多民間足球高手通過外援制度進入“村超”賽場一展身手。

“外援制度的規範化,要求每支球隊在引入外援時更加注重‘優中擇優’。”吳化勇說,伴随2024年各支球隊外援品質的提高,各隊的“隐藏實力”必将有所提升,這加大了競技比賽的變數,預選賽的結果将難以預測。

“新球隊、新球員、新外援,帶來的是每支球隊滿滿的神秘感,競争過程也将充滿未知,這就是新賽季的重要看點之一!”“村超”上賽季射手王、忠誠村足球隊隊員董永恒表示,新賽季他很期待與更多的高手交流切磋。

文化展演 輻射全國

與球場上更精彩的對決相伴随的,是更加豐富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動。

“新球隊的背後是更多的拉拉隊和親友團。”“村超”組委會成員、縣文化館館長李莎介紹,預選賽期間,62支村隊的拉拉隊肯定會自發前往球場開展多元多彩的文藝展演和文化活動,非常令人期待。

“村超”新賽季打響 三大看點可期

根據賽程安排,春節前的“村超”球場周一至周五每天上演2場比賽,周末則幾乎每天上演7場比賽。密集的賽事也意味着更多的拉拉隊伍和更豐富的文化活動。進入春節後,賽事的節慶和文化氛圍将更加濃郁。

“新賽季前就有不少村寨代表給我們組委會打電話,表示要組織拉拉隊前往球場加油。”楊亞江說,62支村隊的村民為了幫助球隊打入20強,必将竭盡全力、變換花樣為球隊加油助威。

“不少村民還表示,要展現出與2023年不同的創意。”古州鎮人民政府黨政辦主任楊連江說,古州鎮共有19支村隊參加新賽季賽事,從首場比賽開始,他們的拉拉隊将自發前往球場加油鼓勁。

“村超”新賽季打響 三大看點可期

李莎介紹,一旦進入決賽階段,“村超”賽場将鼓勵和統籌民族文化展演,一方面把2023年還未登上“村超”舞台的節目提煉潤色後推向賽場;另一方面則合理協調、安排各地優秀民族文化節目登台交流展示。

“決賽階段的文藝展演将輻射全省甚至全國,更多神秘的民族文化表演将出現在新賽季的舞台,助力打造更加多元多彩的‘村超’文體嘉年華!”李莎說。

部分圖檔由新華社記者羅羽、簽約攝影師王炳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