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作者:每日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大地震來了,準備好。”1月1日,我正在陪來東京跨年的朋友觀光,突然收到了雇員發來的一條消息。緊接着,我就接到了分社社長的電話:能登半島地震,做好随時去現場的準備。匆匆作别朋友,我便緊鑼密鼓地回去收拾行李。

作為記者,要時常準備應對“不确定事件”,是以我總是習慣每次采訪完都把所有電子裝置充好電、做好保養。同時因為新年,日本部分加油站也會放假,是以我年前也給車加好了油,這些都能為我節省許多時間。

對于攝影記者來說,時間猶如生命般寶貴,為了那轉瞬即逝的瞬間,連換鏡頭的時間都需要想方設法節約。剛好有一個雇員在受災範圍内的富山縣,于是我一邊盤算去災區需要什麼裝備,一邊聯系雇員拍攝傳稿,一邊安排另一個雇員查找目前抵達災區的可行性交通方案。團隊協作在最大程度上幫我争取時間,為搶抓報道的時效性提供強力支撐。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1日,日本富山縣小矢部市的高速公路因地震關閉,訓示牌提示從此駛出高速公路。 新華社發(孫佳林 攝)

面對諸多“不确定”、工作時長近60小時的三天開始了。

我們在離災區最近、能降落航班的機場着陸,計劃從這裡開車進入災區。飛機一落地,我們就遇到了阻礙,因為日本正值新年假期,機場的租車行全部休息。好在我之前辦理了日本的共享汽車業務,最後順利租到了車。

然而,我們的報道小分隊低估了這次地震帶來的影響——并沒有攜帶水和食品等生活物資,從機場出發遇到第一個便利店時,我們還想着,再走走再說,甚至當我們看到路上便利店已經貼着“因為避難暫停營業”的告示時還在奇怪:還有一百多公裡呢,怎麼那麼緊張?

路過第一個大型超市時,我們決定無論如何還是買點什麼,但是一走進去卻傻眼了:吃的和礦泉水全沒了。這一下我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們隻好買了許多功能飲料、咖啡等,同時,帶着對前方還能買到食品的幻想,繼續上路。接下來三天的困難,很多都源于這一次大意。面對突發災難報道,物資的準備永遠不會過度。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在日本石川縣羽咋郡一家大型超市拍攝的食品貨架。超市部分物資發生短缺。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從距離受災最嚴重的輪島市50公裡開始,地面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裂痕,能否進入災區,成了一個最大的問号。

這時雖然還有信号,可以查手機地圖,但是已經無法準确提供道路資訊了。第一次進入災區的嘗試,以泥石流斷路告終,我們隻能回到交叉路口嘗試第二條路。這個過程耗費了大量時間,一是因為傳回的路很遠,二是因為地面到處都是裂縫,稍有不慎車便會陷進去,除了人身安全問題,如果車壞了,那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也都可能化為烏有。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在日本石川縣羽咋郡,道路被地震損壞。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在日本石川縣羽咋郡,地震引起山體滑坡。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在日本石川縣羽咋郡,道路被地震損壞。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可是,越擔心的事似乎越容易發生,我們汽車的底盤被凸起的路面剮了。因為是租的車,即便遇到這樣的大地震也不得不走程式。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過來定損的警察,竟是走了一小時的山路才來到的事故現場。

這個“不确定事件”,我們雖然沒能順利通關,卻也有收獲:如果不是這次事故,我們也不會停下來,先做出鏡報道,讓今天有稿子能傳回國内,也不會在天快要黑時看見唯一亮燈的國小,拍攝了這個臨時避難所。有時候無法順利抵達新聞現場也不要太着急,因為随處都有新聞,更重要的是擺好心态,團隊作戰,保持良好的合作狀态。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在日本石川縣志賀町的志賀町立富來國小,居民将汽車停在國小操場在國小内避難。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人們在日本石川縣志賀町一處國小内避難。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人們在日本石川縣志賀町一處國小内避難。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2日,人們在日本石川縣志賀町一處國小内避難。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有了前一天的經驗,第二天,我們選擇保底戰術,先去當時遇難人數第三多并且已經确認可以到達的七尾市。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一名市民從日本石川縣七尾市一處因地震受損的房屋旁走過。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在日本石川縣七尾市拍攝的一處因地震倒塌的房屋。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七尾市采訪結束後,我們通過警察了解到一條通往輪島的路已經開通,雖然到了災區吃什麼、住哪裡都還不确定,但我們來不及多想了,馬上出發。因為擁堵,抵達時已接近天黑。到達嚴重災區,搶時效采訪是第一要義。

這時候,天下起了大雨。身為四川人,因為曾經的汶川地震,我知道要為災後大雨做足準備,是以我得以在大雨中保證拍攝器材不受損,自己也能持續工作。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市民在一家超市外排隊等待采購生活物資。飲用水、友善面及友善米飯等物資限量購買。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拍攝的損毀房屋。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消防員在設法營救被困人員。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一處容納超700人的臨時避難所内,一名老人閱讀報紙上的地震報道。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人們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一處容納超700人的臨時避難所内休息。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一處容納超700人的臨時避難所内,人們席地休息。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在僅吃了一些早餐面包和淋了一場大雨之後,我們完成了當天的拍攝工作。這時我們發現還不知道晚上住哪。彼時已經10點,若開車前往最近能住宿的地方,以當時的路況,既危險又太耗費時間,于是我們選擇在避難所和災民度過一夜。這一夜是難熬的,此時的我們可謂饑寒交迫。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鼾聲,我在冰冷的地闆上睡着了,但也僅僅睡了三個小時。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3日,記者張笑宇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的一個避難所小憩。

3日上午,5.5級餘震導緻輪島市著名觀光地“輪島早市”發生嚴重火災,超過200棟房屋被燒毀。“輪島早市”有1200餘年曆史,是日本三大早市之一。

4日,迎着緩緩升起的朝陽,我們站在了火災的廢墟前。日本禁飛無人機,本地媒體能用直升機拍攝全景,而我們能去哪裡找到高點拍攝呢?最終我與視訊記者標明了一個燒焦了但是整體結構還在的大樓,準備探索是否能去到樓頂。這個決定頗有挑戰性——災區此時還餘震不斷。新聞人的責任感給了我們勇氣,我們在廢墟中爬到了頂樓,完成了報道。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警察進入“輪島早市”火災後的廢墟。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拍攝的“輪島早市”的廢墟。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拍攝的“輪島早市”的廢墟。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拍攝的“輪島早市”的廢墟。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一名市民檢視日本石川縣輪島市“輪島早市”廢墟。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日本石川縣輪島市“輪島早市”被大火燒成廢墟。 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輪島早市”上拍攝的被燒毀的大樓,記者便是從這裡爬上頂樓。

下午兩點過後我們開始撤離,雖然導航顯示,98公裡需要開車4小時,但是災區的道路,開始的7公裡我們就開了4小時。等到達飯店時已是深夜。

記者是個經常需要和“不确定事件”打交道的職業。經過一次次磨練後,面對“不确定事件”時會越來越遊刃有餘。然而,經驗卻無法幫助我應對一大問題——餘震。這次地震是震群型地震,時不時的餘震仿佛要把人“搖麻了”。餘震發生時,山裡巨大的聲響、突然響起的警報、避難所搖晃的房子,都會讓我本能地害怕……

但是越害怕,害怕過後,我卻也越激動。大概我太愛冒險,也太愛這個職業吧。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直擊日本地震現場——在“不确定事件”中尋找确定性

↑1月4日,記者張笑宇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輪島早市”上被燒毀的大樓内拍攝。

策劃:蘭紅光

統籌: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張笑宇

編輯:林立平、蔡湘鑫、尹棟遜、徐嘉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