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猴子為什麼總能搬來救兵

孫猴子為什麼總能搬來救兵

明末清初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對悟空有一個評論:“《西遊記》每到弄不來時,便是南海觀音救了。”語氣中的不以為然,隔着三百多年的時空,我們依然感受得到。

在很多時候,悟空自己明明可以“弄得來”,他也會去找觀世音或其他大神。這絕非悟空無能,而是出于一種比獨立自主、萬事不求人更進階的智慧。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隻是一味地索取,或者說單方面的“受”,當然是不好的,這一點誰都知道;但一般人往往不知道的是,萬事不求人,甚至隻是一味地施與,也并不是很好。“施”與“受”常常是統一的,套用《心經》中的話來表述,就是“施即是受,受即是施”,在很多時候,放下身段求助對方,接受對方的施與,甚至主動向對方索取,乃是一種更進階的施與。

當然,這種進階的智慧,并非是悟空一開始就具備的,而是随着生命的曆程逐漸領悟的。

在悟空最早的性格詞典裡是找不到“求助”這個詞的。自從他學成大道離開了須菩提祖師後,指導悟空的行為準則就是所謂的“強者為尊”。在這種處世哲學的指導下,即使他缺少什麼,都是以自己的實力為基礎的索要,而非放低身段的求助。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到東海龍宮索要兵器。

孫猴子為什麼總能搬來救兵

悟空的性格開始發生變化,是從他敗給如來、被鎮壓在五行山下,經過了五百年的反思之後。

那天,觀音接受了如來的囑托,帶着木叉到東土尋訪取經人,路過五行山,看到山頂如來的壓帖,于是就議論起了悟空當年大鬧天宮、最終被如來鎮壓的往事。悟空聽到議論,在山腳下高聲喊叫,将觀音和木叉吸引了過來。觀音菩薩見到悟空,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姓孫的,你認得我麼?”凡是中國人,都能聽出這個問句中極其強勢的語氣。悟空的回答呢?是:“我怎麼不認得你?你好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回答中的謙卑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而當觀世音菩薩說出“你這厮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的時候,悟空的回答是:“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在所有這些對話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悟空的柔軟。悟空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當然是因為他在如來那裡吃了大虧。這個大虧告訴悟空,他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樣天下無敵。這樣,他“強者為尊”的處世哲學就執行不下去了。在悟空的觀念中,就有了“服軟”這個概念。

等到真的走上護送唐僧取經的西行之路,經曆了衆多的妖魔、明白了“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之後,悟空看待這世界的方式更是有了很大改變。是以悟空後來遇到事情向别人求助,也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孫猴子為什麼總能搬來救兵

不過,悟空的求助于人,又不可以一概而論。這裡面有些情況,就是簡簡單單地出于無計可施的無奈,比如在通天河遇到的靈感大王、鳳仙郡的大旱。

當然,悟空的成熟不僅表現在他已經懂得人都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是以不必所有問題都靠自己一個人扛,也表現在他求人之後的種種表現。

以通天河、鳳仙郡為例。通天河上,當觀音菩薩把靈感大王降服之後,悟空請觀音菩薩立在空中,好讓陳家莊百姓都來一睹菩薩金面,一則留恩,二來說此收妖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養。菩薩答應了。又如當風雲雷電四部奉玉帝之命到鳳仙郡降雨之後,悟空沒有放衆位神仙馬上傳回天宮,而是讓他們伫立雲霄,撥開雲霧,各現真身,大約半個時辰之後才放他們回去。

悟空為什麼讓觀音菩薩、風雨雷電四部衆神留在空中?原因很簡單,一是給足這些前來幫忙的神靈們面子;二來他是讓凡人們把這些神靈畫下來,供奉在家中,四時祭祀。

悟空對這些神佛菩薩在有所求之後,都是有所報答的,這其實也就是孔子所說的“惠則足以使人”。

但也有一種求助,就是悟空明明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但仍然選擇了求助于人。而正是這種求助,展現出了更高的人際交往的智慧。

比如在祭賽國遇到的九頭鳥。九頭鳥或說九頭蟲是碧波潭老龍的女婿,偷了祭賽國的國寶舍利子,結果讓全寺的和尚為他背了黑鍋。悟空替和尚打抱不平,帶着八戒到碧波潭捉拿妖怪,悟空與九頭蟲争鬥,八戒助陣,結果九頭蟲現出原形——一隻兇惡的九頭鳥,一口将八戒咬住。悟空潛入龍宮,打死老龍,救出八戒,正在商議下一步如何對付九頭蟲時,正好碰上打獵路過的二郎神和他的梅山六兄弟。悟空當即就讓八戒去約見二郎神,請求幫忙。二郎神慨然應允。當天晚上,悟空和二郎神開懷暢飲,第二天一早,即兵合一處,前往碧波潭收妖。萬聖老龍的兒子、孫子先後被八戒等人打死,九頭蟲現出原形,伸出一個腦袋要咬二郎神,被二郎神的細犬一口咬下,九頭蟲負痛帶着剩下的八個腦袋逃之夭夭。

悟空為什麼要請二郎神幫忙?我們來聽聽悟空自己的解釋:“八戒,那是我七聖兄弟,倒好留請他們,與我助戰。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也。”這個“大機會”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與二郎神去除前嫌、建立交往的機會。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看悟空在這一回裡與二郎神見面的前後種種表現,比如讓八戒先去通報,待二郎神請自己而後才與其相見;與老龍一家交戰時自己隻是與八戒打下手,把主要的敵人九頭蟲交給二郎神處理等等,都能看出悟空的心思。再看一看悟空與二郎神交談時那溫文爾雅的外交語言,我們不得不說,經曆過“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後的悟空,真的連氣質都發生重大改變了。

來源:《讀者》、《閱讀時代》2024年01期

作者:韓田鹿

編輯:伍希城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