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作者:上觀新聞

穿羽絨服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

羽絨服為啥隻有鴨絨、鵝絨

沒有雞絨呢?

這要從羽絨服的保暖原理說起↓

羽絨服保暖的原理

熱量的傳遞有三種方式:熱輻射、熱傳導和熱對流。熱傳導就是熱量由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在氣體、固體和液體中,氣體的導熱性能最低,是以相對而言,空氣可以隔熱,能夠阻止熱量的流失。

冬天環境溫度較低,由于空氣會對流,緊貼身體的那層空氣接受了身體的熱量,密度變輕上升,空出的位置會被旁邊的冷空氣及時補充,是以我們會感到寒冷難耐。

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而羽絨因其具有特殊的球狀纖維結構,每一根絨絲都是由許多鱗片疊加而成,每個鱗片又都是中空的,在這些微小的孔隙中,可以固定大量的靜止空氣。當一陣寒風吹過的時候,就不至于熱對流把熱量全部奪走。

羽絨到底是什麼?

鳥類的羽毛分為很多種,我們熟悉的是像正羽(下圖A)、飛羽(下圖B)這樣的大羽毛。而羽絨服用的是藏在這些大羽毛下的絨羽(下圖C),長得像蒲公英,一簇簇、蓬松柔軟。

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絨羽的角蛋白纖維交錯在一起,能夠把空氣困在其中。空氣本身不易傳導溫度,對流又受到阻礙,這樣就能避免身體産的熱量流失出去。而且角蛋白富有彈性,即使被擠壓也能快速回彈,保持蓬松。

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鵝絨(左)比鴨絨(右)

鴨、鵝等遊禽,以及生活在寒冷地帶的鳥類在身下保留了更多的絨羽。對于遊禽來說,絨羽困住空氣除了保暖,還有增加浮力的作用。而雞等陸禽絨羽相對少,結構也不同。

絨羽是從一根細短的柄(絨核)上放射出許多羽枝,羽枝又分出羽小枝,羽小枝上分布着一個個節點。正是這樣樹杈般的枝枝節節讓絨絲能彼此鈎連,同時保持一定空隙。

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羽絨服為什麼沒有雞絨的

1. 雞的羽毛羽多絨少

如果我們用顯微鏡觀察雞的羽毛會發現,雖然雞也有絨毛,但是雞的羽毛大多緊密且分叉較少,大部分都是粗壯的二層分支,也就是羽很多,但絨很少。

國際羽絨羽毛局對“羽絨”的定義是,附着在水禽羽毛下、一層輕柔蓬松的朵狀物。雞屬于陸禽,不習水性,身上就算有一些細小的絨毛,也沒什麼用。

反觀鴨、鵝就不一樣了,它們的羽毛層層分叉,且細緻緊密,體型又比雞大,單體的絨含量要高于雞,是以羽絨服多選擇鴨類、鵝類的羽絨進行加工。而且雞絨羽的柄比鴨絨、鵝絨更突出,如果用作羽絨服填充物,還可能戳傷布料。

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雞的絨羽結構

2.加工雞絨成本更高

我們知道雞如果掉進了水裡,立馬就會變成“落湯雞”。這是因為雞毛的表層外缺乏一層油脂,這層油脂可以讓羽毛隔絕水,鵝類、鴨類的羽毛上有這層油脂,是以可以在水上進行遊走,且不會因為羽毛吸水而沉入水中。

這層油脂的存在也友善了人們将其進行加工處理。當工廠将鵝類、鴨類的羽絨集中收集後,經過脫脂處理,就可以去除掉絕大多數的雜質。

但雞類的羽絨由于沒有油脂層的保護,裡面則混雜了各類雜質,這些雜質都緊緊吸附在羽絨之上,這導緻了清洗加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是以加工雞絨并不劃算。

不過市面上确實有用粉碎雞毛來冒充鴨絨、鵝絨的情況,這些細碎的羽絲困住空氣的能力沒有朵狀的完整絨羽強,還容易鑽出羽絨服。

本期封面:

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