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作者:小羽看看

荷蘭的“新年禮物”給中國半導體帶來了什麼?

新年伊始,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在官網釋出聲明稱,該公司旗下NXT:2050i及NXT:2100i光刻系統的出口許可證已被荷蘭政府部分撤銷,影響了少數中國客戶。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這是在美國的極力施壓下,荷蘭政府對華出口管制措施從1月1日起全面生效的結果。

這意味着,阿斯麥将無法向中國出售其先進的光刻機裝置,這些裝置是制造晶片的關鍵工具。這對中國的半導體産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那麼,荷蘭的這一“新年禮物”給中國半導體帶來了什麼影響?中國又将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一、荷蘭對華禁令的背景和動機

荷蘭對華禁令并不是一時之間的決定,而是美國長期施壓的結果。美國一直視中國為其最大的戰略競争對手,尤其是在科技領域,美國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威脅其全球上司地位。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是以,美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試圖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華晶片封鎖。晶片是現代科技的核心,幾乎所有的電子産品都需要晶片。

而光刻機則是制造晶片的關鍵裝置,沒有先進的光刻機,就無法生産先進的晶片。而阿斯麥則是全球光刻機的霸主,其産品占據了全球市場的80%以上的份額。

是以,美國一直試圖阻止阿斯麥向中國出售其先進的光刻機裝置,以削弱中國的晶片制造能力。

美國對阿斯麥的施壓始于2019年,當時的特朗普政府推動荷蘭政府禁止向中國銷售阿斯麥的頂級極紫外光刻裝置(EUV),這種裝置可以制造7納米以下的先進晶片。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去年,在拜登政府的推動下,荷蘭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對華出口管制,從1月1日起限制阿斯麥對華提供先進光刻機裝置,包括深紫外光刻裝置(DUV),這種裝置可以制造14納米至7納米的中高端晶片。

美國的目的是要将中國永久性地排除在全球高端晶片供應鍊之外,迫使中國依賴于美國和其盟友的晶片供應,進而控制中國的科技發展。

荷蘭政府為什麼會屈服于美國的壓力呢?

一方面,荷蘭是美國的重要盟友,與美國有着深厚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的關系,不願意與美國發生沖突。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另一方面,荷蘭也是歐盟的成員國,受到歐盟的法律和規則的限制,不能随意違反歐盟的出口管制政策。

歐盟在去年也修改了其出口管制條例,增加了對人權、安全和外交等因素的考量,使得歐盟成員國在對華出口敏感技術時更加謹慎。

此外,荷蘭也有自己的利益考慮,阿斯麥是荷蘭的國寶級企業,其産品不僅對荷蘭的經濟貢獻巨大,也對荷蘭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荷蘭不想讓阿斯麥的技術落入潛在的競争對手或敵對勢力的手中,損害其自身的利益。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二、荷蘭對華禁令的影響和挑戰

荷蘭對華禁令對中國的半導體産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中國是阿斯麥的全球第三大市場,僅次于台灣和南韓。

在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成了其最大出口市場,占到阿斯麥銷售總量的46%。

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如中芯國際、華為海思、紫光等,都是阿斯麥的重要客戶,依賴于阿斯麥的光刻機裝置來生産晶片。

由于荷蘭對華禁令的實施,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無法獲得阿斯麥的先進光刻機裝置,這将嚴重影響其晶片的生産和研發。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導緻其在晶片技術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無法滿足國内的晶片需求,也無法與國際市場競争。

荷蘭對華禁令對中國的半導體産業帶來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面臨供應鍊的斷裂和不穩定。

由于無法從阿斯麥獲得先進的光刻機裝置,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不得不尋找其他的供應商,或者使用現有的裝置來生産晶片。

然而,其他的供應商,如日本的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其光刻機裝置的技術水準和産能都遠遠不及阿斯麥,無法滿足中國的晶片制造商的需求。

而使用現有的裝置來生産晶片,也會面臨裝置的老化、維護和更新的問題,無法保證晶片的品質和效率。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此外,由于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封鎖,中國的晶片制造商也難以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獲得晶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軟體,這也會增加其晶片生産的成本和風險。

其次,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面臨技術的落後和缺乏。

由于無法從阿斯麥獲得先進的光刻機裝置,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無法生産7納米以下的先進晶片。

這将導緻其在晶片技術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無法滿足國内的高端晶片需求,也無法與國際市場競争。

目前,中國的晶片制造商最高的技術水準是14納米,而且隻有中芯國際一家能夠達到,而其他的晶片制造商還停留在28納米或更低的水準。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而國際上,台積電、三星等晶片制造商已經實作了5納米的量産,甚至正在研發3納米或更低的晶片。

這樣的技術差距,将使得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在性能、功耗、成本等方面都無法與國際市場競争,也将影響中國的晶片設計和應用的發展。

最後,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面臨市場的萎縮和失去。

由于無法從阿斯麥獲得先進的光刻機裝置,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無法提供足夠的晶片供應,這将導緻其在國内和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下降,甚至被其他的晶片制造商取代。

據統計,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為5.9%,較上一季度下降了0.4%。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而在國内市場,中國的晶片制造商也面臨着來自台積電、三星等晶片制造商的競争,這些晶片制造商不僅擁有先進的技術,也擁有穩定的供應鍊,能夠滿足國内的晶片需求。

是以,中國的晶片制造商将面臨市場的萎縮和失去,這将影響其收入和利潤,也将影響其未來的投資和發展。

三、中國的應對政策和展望

面對荷蘭對華禁令帶來的影響和挑戰,中國并沒有放棄,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政策,試圖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實作晶片的自主可控。中國的應對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加大了對晶片産業的政策支援和投資。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中國将晶片産業作為國家戰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規劃,如《國家內建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國家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旨在提升晶片産業的整體水準和競争力。

據估計,中國在2023年對晶片産業的投資達到了500億美元,是全球最高的。

這些投資主要用于建設晶片制造廠、引進和培養晶片人才、研發和創新晶片技術等方面,以期縮小與國際市場的差距,提高晶片的自給率。

其次,中國加強了對晶片産業的國際合作和交流。

中國認識到,晶片産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産業,需要各國的共同參與和貢獻,不能孤立地發展。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是以,中國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和交流,如歐盟、日本、南韓、東南亞等,以期打破美國的晶片封鎖,拓展晶片的供應管道,擷取晶片的技術和資源。

例如,中國與歐盟在晶片産業方面有着廣泛的合作,不僅涉及到阿斯麥的光刻機裝置,也涉及到其他的晶片裝置和材料。

如荷蘭的貝塞爾(BESI)、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法國的索菲亞(Soitec)等。

中國與歐盟的合作不僅有利于中國的晶片産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歐盟的晶片産業的繁榮。

最後,中國加快了對晶片産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中國明白,要想實作晶片的自主可控,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晶片的核心技術,形成自己的晶片品牌和标準。

是以,中國加快了對晶片産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不斷推出自主的晶片産品和解決方案,以期提升晶片的性能和效率,滿足國内的晶片需求,也能夠與國際市場競争。

例如,中國的晶片設計公司,如華為海思、紫光展銳、聯發科等,都推出了自主的晶片産品,如麒麟、虎贲、天玑等。

這些晶片産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受到了國内外的認可和歡迎。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中國的晶片制造公司,如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微等,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晶片制造能力,試圖突破7納米以下的先進晶片的研發和生産,以期縮小與國際市場的差距,提高晶片的自給率。

結語:荷蘭對華禁令是一場危機,也是一次機遇

荷蘭對華禁令給中國的半導體産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挑戰,但也激發了中國的半導體産業的應對能力和創新動力。

中國的半導體産業在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後,已經開始逐漸恢複和發展,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荷蘭對華禁令全面生效,阿斯麥宣布,兩款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入華

中國的半導體産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想實作晶片的自主可控,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但中國的半導體産業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荷蘭對華禁令是一場危機,也是一次機遇,中國的半導體産業将在這場危機和機遇中,不斷成長和壯大,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和國家崛起做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