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出鞘,令敵膽寒;刀鋒所指,所向披靡。在人民軍隊的浴火征程中,誕生了很多被譽為“尖刀連”的英雄集體。
“走向訓練場嗷嗷叫,回到連隊哈哈笑!”作為曾經“尖刀七連”的連長,張國永帶領官兵屢創戰績:連隊榮獲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兩次;七連多次被軍、師、團評為“基層建設标兵連隊”。
本期報道,在張國永連長的回憶中,一同走近他和“尖刀連”其他士兵的故事,感悟尖刀精神的鐵血傳承。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尖刀連的榮譽不僅代表了曾經的輝煌,更成為一個群體的精神品格。
張國永連長
隻吹沖鋒号、不打退堂鼓
凝聚 “三敢”尖刀精神
2002年,張國永從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畢業配置設定到原一師一團,在全軍全國聞名的英模連隊——“硬骨頭六連”擔任排長、副連長,2006年6月28日到“尖刀七連”擔任連長。
七連,是一個有着優良傳統、從戰火中走來的英雄連隊。它誕生于1927年,曆經湘鄂西蘇區反圍剿、雁門關伏擊戰,陝北三戰三捷等數百次戰役戰鬥,形成了“赤膽忠誠、敢打頭陣,堅貞不屈、敢于拼搏,勇往直前、敢于勝利”的“三敢”尖刀精神。先後被授予“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夜老虎連”“尖刀七連”榮譽稱号。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盛大閱兵,英模方隊中有一支高擎“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戰旗的昂揚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這就是我終生引以為榮、曾經戰鬥過的七連。”擔任連長後,張國永團結七連的全體幹部,以軍事訓練為中心,一心謀打赢——四百米障礙跑第一道,射擊考核打第一槍,五公裡越野訓練一周兩次和戰士一起練。
幹部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擔任連長期間,張國永所在連隊榮獲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兩次;七連多次被軍、師、團評為“基層建設标兵連隊”。
張國永在組織連隊進行登島戰鬥演練 受訪者供圖
“我愛我的連隊,更愛我的戰士。”當時,連隊提出的口号是“走向訓練場嗷嗷叫,回到連隊哈哈笑!”張國永深知,訓練要猛,官兵之間關系要和諧。不光連隊要建設好,培養人教育人更是幹部的責任,為此“建連育人”是深藏張國永心裡的不變的原則。
軍旗飄揚,無數年輕的肩膀,義無反顧地扛起了保家衛國的重擔。師團的先訓示範、比武對抗、渡海登島演習樣樣有七連官兵的身影。七連的幹部團結,七連的戰士勇猛,一直出色完成任務。作為連隊建設的中堅力量,七連的士官高歌猛進,取得無數成績與榮譽。“連隊的士官不管是技術士官還是指揮士官每個人都非常的優秀,七連的榮譽牆上有他們重要的一筆,我相信所有七連人都會記住為連隊建設作出貢獻的‘班長們’。” 張國永表示。
連長回憶錄:鐵打的“士兵情”
刀在石上磨,兵在苦中練。在張國永的回憶下,無數士兵的形象鮮活而生動。他與這些熱血男兒并肩作戰,不辱從軍報國之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成就“國泰民安”。
“神奇的炮手”——曾維竹
湖南人曾維竹,家中有兄弟二人,父親體弱多病,母親在兄弟很小時就離家了,生活很苦。曾經在地方考上大學因學費問題錯過讀書機會,後來選擇當兵。連隊安排他考了兩次軍校都是第一名,但都因檔案問題而沒去成。
在地方沒機會上大學、在部隊沒能上軍校,小曾思想包袱非常重。張國永了解情況後,立即找他談心開導,那年恰逢部隊裝備換裝,來了新裝備,裝甲“射擊、通訊、駕駛”三大專業對戰士的文化要求非常高。張國永推薦他選擇炮專業學習留在部隊。小曾白天晚上訓練,廢寝忘食,炮射擊比武年年拿獎,成了全團的有名的射擊“炮教員”。
有一年,師政治部金登尚主任在七連蹲點,張國永把曾維竹的情況向首長做了彙報。首長離開連隊時給他5000元用于其父親治病,後又安排師宣傳科幹事到湖南他老家去采訪,對他的成才典型進行報道,此後他立了二等功,獲得提幹,現為部隊營職幹部。
曾維竹在戰術訓練 受訪者供圖
“舉炮彈小王子”——張浩蕩
張國永當連長時,張浩蕩是新兵。在新兵下連五一運動會上浩蕩在舉炮彈比武項目上拿了全團第二名。55斤的炮彈一分鐘舉了103次。第一名是一個老兵舉了104次。
在野戰部隊比武賽場就是戰場,拿名次南都很高。“記得當時他問過我,為什麼優秀士兵都給了老兵,我說隻要你能打的過他們,你也能拿優秀士兵。” 張國永如是鼓舞到。就這一句話,張浩蕩刻苦拼搏,一“舉”成名,年底被評為新兵裡唯一的“優秀士兵”。
初生牛犢不怕虎,浩蕩生來就有七連的那股狠勁。後來他當了指揮班長,2015年參加9.3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閱兵式,雄赳赳氣昂昂走過天安門,在閱兵村立了三等功,回來後獲得提幹,後來擔任連隊的副連長,目前是步兵連的連長。
張浩蕩和王建在浙江衛視相關報道中
“瘦而高的博士”——李國華
海訓場每天烈日當頭,戰術訓練、武裝泅渡、登陸班戰術,非常辛苦。張國永忘不了在訓練場,初見李國華的深刻印象。在那晚點名中,張國永在台上講評一天工作,由于光線很暗,又有蚊蟲,部分戰士站姿放松,但隊伍裡有一個人仍堅持标準的軍姿。感覺到這個戰士的極度自律,張國永當着全連的面表揚了他。後來找他談心時,了解到他有考軍校的想法,于是,在他完成軍事訓練的同時,張國永盡可能保障他學習時間。海訓結束後,張國永把副指導員的房間騰出來給李國華用于熄燈後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順利考進了第四軍醫大學,研究所學生畢業後考取浙江大學博士,博士畢業後在省裡一家醫院工作。
張國永回憶,有一次,他嚴肅詢問:“國華,你老實交代,目前有沒有女朋友?”他很認真且很堅定地說“連長、沒有!” 張國永哈哈大笑:“那連長幫你介紹一個。”就這樣,張國永牽線搭橋,為國華介紹了一位富陽的碩士女研究所學生,兩個人學的是同一專業。喜結連理,生有一子,去年在杭州買了新房。
李國華在訓練間隙休息 受訪者供圖
“能文能武多面手”——王建
王建是2005年兵,張國永到七連當連長時把他選送到師教導隊指揮班長集訓,回來當指揮班長帶兵。王建非常優秀,能文能武,素質全面。在連隊當過班長,當過文書,後來到營部當文書後來到師裡,當了16年兵,四期士官複員,一路走來非常的不容易。
張國永認為,王建身上有非常可貴的品質的就是人品好。他能團結所有的人,一心為了連隊的發展,不計個人得失,在任務面前就是搶,在榮譽面前就是讓。做的讓大家佩服,讓上司心疼。對待戰士真心寬容,對待上司忠誠友善,對待親人孝心感人。2015年9.3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閱兵式,王建作為連隊的核心骨幹代表,參加了“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英模方隊,走過天安門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北京載譽歸來後,榮立了個人三等功。歲月如梭,一晃王建服兵役已經16載,如今脫下鐘愛一生的綠軍裝,複員在山東齊魯師範學院工作。
左側排頭為王建、右側排頭為張浩蕩在北京訓練。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