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商船 今年初歐洲航線運價翻倍

作者:南方都市報

2023年12月12日,葉門海岸護衛隊在紅海南部的曼德海峽附近巡邏。 新華社發

蘇伊士運河位于紅海以北,連接配接地中海,是亞洲和歐洲之間最快的海上航線。

當地時間1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關于紅海局勢緊急公開會。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紅海水域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去年11月中旬起,葉門胡塞武裝開始在紅海對“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實施襲擊,多家國際航運公司陸續宣布暫停其船隻在紅海及附近海域航行。多家國際航運企業出于安全考慮宣布暫停紅海航線,轉而繞行非洲南端。資料顯示,亞洲至地中海和北歐的運費大幅飙升,已有航運企業宣布本月中旬再次提高運費。

據報道,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表聲明,當地時間2023年12月30日,美國海軍擊落了兩枚從葉門胡塞武裝控制地區向軍艦發射的反艦彈道飛彈。美國中央司令部還表示,一艘懸挂新加坡國旗、由丹麥營運的集裝箱船報告被飛彈擊中。美中央司令部稱,這是自2023年11月19日以來胡塞武裝對國際航運的第23次非法襲擊。

被視為巴以沖突外溢表現之一的紅海危機何時了?近日,南都、N視訊記者采訪了船長、物流平台負責人及專家等多方人士。國際物流平台“運去哪”方面告訴南都記者,紅海危機持續時間還不明朗,很難明确其具體影響。與此同時,在是否對胡塞武裝動手這一問題上,美國自身顧慮重重。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打擊葉門胡塞武裝将使更多國家卷入沖突,導緻地區陷入更廣泛的戰争。而若把整個紅海南端變成戰區,将對紅海航運造成更大損失。

紅海:兵家必争之地

往返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必經之路 本月中旬歐洲航線運價上漲約1倍

紅海是非洲和亞洲之間的狹長海域,南端通過曼德海峽連接配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北端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和大西洋相通。擁有10多年航海經驗的吳船長告訴南都記者,他駕駛的集裝箱船每年都要多次往返歐洲和中國。由于紅海航道是世界船隻往返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必經之路,是以被視為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具争議的航道。

公開資料顯示,紅海北端的蘇伊士運河每年通過超過1萬億美元的貨物,處理全球約12%的貨物運輸、30%的集裝箱貿易和近10%的原油貿易。美國能源資訊局援引沃泰克薩咨詢公司資料稱,2023年上半年,每天約有920萬桶石油經過蘇伊士運河,約占全球需求的9%。英國能源視線咨詢公司稱,全球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去年的估計值為3.91億噸)中約有4%經由蘇伊士運河運輸。

是以,不管是曆史上還是現代,紅海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多次中東戰争都與這裡有關。

近期,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南端對商船發動襲擊,促使多家航運公司改變船隻航線,避開途經埃及蘇伊士運河的航線。國際物流平台“運去哪”向南都記者表示,途經紅海區域的中國貿易商亦受到影響。

有國際物流公司的業内人士向南都記者分析,目前船隻前往歐洲的運價已經上漲。船公司現在都會做兩手準備,能直行就直行通過紅海,一般需要給貨船購買高額的保險以防被襲擊,這種方式風險高,但利潤也相對較高;部分遠東-北歐航線從途經蘇伊士運河改為經好望角繞行,這也意味着更高的燃料成本和人工開支。至于船運涉及的各種額外費用,最終都會轉移給生産商和消費者。

吳船長告訴南都記者,據他了解,年前是航運市場傳統需求淡季,但是從貨櫃價格來看,今年1月中旬歐洲航線運價還是出現了大幅上漲,從每貨櫃1500美元上漲至3000多美元。

截至3日,數以百計的集裝箱船選擇繞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以避免遭襲,而繞行使航程增加7到20天不等。報道稱,由于宜家、沃爾瑪和亞馬遜等公司的貨物此前都經由蘇伊士運河運輸,繞行導緻許多産品傳遞推遲。

胡塞武裝:連續襲擊商船

胡塞武裝與葉門政府打打停停 其戰鬥力或令某些阿拉伯國家忌憚

事情要追溯到去年的巴以新一輪沖突。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爆發新一輪軍事沖突,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當天對以色列發起軍事行動,以軍則對加沙地帶展開多輪空襲。

2023年11月中旬起,葉門胡塞武裝以支援巴勒斯坦為由,對以色列頻繁發動飛彈和無人機攻擊,并在紅海連續襲擊“關聯以色列”的船隻。為避開這一險情疊出的水域,多家國際航運企業陸續宣布暫停紅海航線。

胡塞武裝多次在聲明中表示,除非以色列停火并允許人道主義物資暢通無阻地運入加沙地帶,才會停止襲擊。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開發中國家研究所研究員董漫遠看來,一方面,胡塞武裝近年來日漸羽翼豐滿,自信心大增;另一方面,該組織雖控制葉門部分地區多年,但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不承認胡塞武裝是一個國家行為體,胡塞武裝襲擊紅海亦是為了“要一個名分”。

葉門胡塞武裝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

2014年,葉門爆發内戰,胡塞武裝奪取葉門首都薩那,後占領南部地區,迫使總統前往沙特避難。2015年,沙特牽頭成立多國聯軍,對胡塞武裝發起軍事行動,胡塞武裝卻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2018年,在聯合國斡旋下,葉門政府與胡塞武裝就停火、換俘等議題達成協定,但不久後互相指責對方破壞停火協定。葉門沖突方先前在多方斡旋下同意自2022年4月2日起停火兩個月。這一停火協定後來兩次延長,至2022年10月2日到期。之後,沖突各方未能就延長停火達成協定。

面對胡塞武裝的攻擊,2023年12月19日,美國防長奧斯汀通路中東國家巴林時宣布代号為“繁榮衛士”的紅海護航行動,英國、巴林、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荷蘭、挪威、塞昔耳和西班牙将加入這一聯盟。一名了解組建聯盟細節的美國官員稱,還有幾個國家亦同意加入聯盟,但不願公開。然而,西班牙方面表示,不會參與美國組建的所謂“紅海護航聯盟”。

董漫遠向南都記者表示,要求匿名的國家中可能有伊斯蘭國家或阿拉伯國家,一方面,若公開參加該聯盟,這些國家擔心會被了解為支援美國的盟友以色列,另一方面,這些國家亦對胡塞武裝頑強的戰鬥力有所忌憚。

至于作為阿拉伯國家一員的巴林公開參加該聯盟的原因,他認為,一是巴林已與以色列建交,二是美國第五艦隊在巴林駐紮,若美國要求巴林參加,巴林不得不參加,“但從巴林的能力上講,它參加這一聯盟隻能發揮象征作用,背後仍是美國在發揮實質作用”。

美國:對巴以問題煽風點火

正考慮向葉門胡塞武裝發動攻擊 成本高昂卻不一定取得理想戰果

“紅海襲擊頻發,最根源性的原因,是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及美國對以方軍事行動的支援。”董漫遠說道。

這場危機被視作是巴以沖突的外溢表現之一。2023年11月24日起,以色列和哈馬斯進行了為期7天的臨時停火,其間紅海地區相對穩定。但随着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臨時停火協定于12月1日結束,雙方恢複交火,紅海局勢亦開始不斷升溫。

12月8日,美國行使了一票否決權,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一份旨在推動實作巴以人道主義停火的決議草案,多國對此表示失望和遺憾。

第二天,美國繞過國會,準許向以色列緊急提供大約1.4萬發坦克炮彈,金額近1.1億美元。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表示,美方“預期”武器接收方“将完全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和戰争法,以色列也不例外”。美國正是在巴以問題上煽風點火最突出的那一方。

董漫遠向南都記者分析稱,目前胡塞武裝的行為可能會更激進,甚至将襲擊紅海區域的船隻,進而導緻美國對它進行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上升。

“一方面,因美軍有在中東駐紮,且美國近期向中東地區派出兩個航母打擊群,美國随時可對胡塞武裝進行打擊;另一方面,若美國對胡塞武裝進行軍事打擊,亦有利于修補其與中東地區盟友的關系,便于繼續開展合作。”

而随着紅海局勢的更新,美國在他國點燃的動蕩火焰,正逐漸引回到自己身上。此前,歐洲四大集裝箱航運巨頭因紅海局勢全部暫停了需要經過紅海航線的服務。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4日,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釋出聲明表示,由于美國上司的聯合護航行動的部署,該公司正準備恢複在紅海和亞丁灣的航運業務。董漫遠認為,馬士基這一做法亦是考驗“紅海護航聯盟”是否可靠。

在短暫恢複紅海航線後,12月31日,馬士基方面确認“馬士基杭州”輪在從新加坡到埃及蘇伊士港途經曼德海峽時遇襲,該公司事後表示,“鑒于這一事件,并為留出時間調查事件細節及進一步評估安全局勢,馬士基決定在未來48小時暫停經過該地區的航行。”當地時間1月4日,馬士基宣布部分滞留紅海的集裝箱船改道好望角。記者梳理,馬士基最新公布的船舶名單中,有135艘船繞道好望角,仍有37艘船待定。

據美國軍事網站“戰争地帶”援引美國軍方匿名官員的消息,為應對紅海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頻頻遭襲,美國正在考慮向葉門胡塞武裝雷達設施發動打擊的可能性。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美軍打擊胡塞武裝面臨諸多不确定性。雙方進行的是一場不對稱的戰争,美軍付出高昂成本卻不一定能取得理想戰果;同時胡塞武裝為報複可能加大對紅海航線的襲擊,進一步影響全球供應鍊。

“世界經濟等不了了。”董漫遠預計,若美國對胡塞武裝發動打擊,作戰重點可能會放在剝奪胡塞武裝封鎖紅海航運的能力。

美媒援引美國政府葉門事務特别代表倫德金的話說,美國擔心打擊葉門胡塞武裝将造成局勢更新,乃至使更多國家卷入沖突,導緻地區陷入更廣泛的戰争。

葉門政府軍前進階将領薩拉姆·阿斯巴希則指出,若把整個紅海南端變成戰區,将對紅海航運造成更大損失。

全球貿易:運輸用時延長

國際航運價格提升全球物價上漲 甚至讓部分國家通貨膨脹率上升

蘇伊士運河至紅海這一國際航運要道連通紅海與地中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而蘇伊士運河亦是中國産品進入非洲、歐洲等市場的重要門戶。在董漫遠看來,紅海危機造成航運價格提升,削弱中國商品物美價廉的競争優勢,對中國相關的中小微企業影響較大。

有中國的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亦告訴南都記者,受目前紅海局勢影響,遠東-北歐航線從途經蘇伊士運河改為經好望角繞行,航程将增加10天左右,對中國貨物運輸物流、貨櫃價格等将産生直接影響,此前中國至歐洲航線運價已經上漲數周。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巴拿馬運河由于幹旱限行,紅海又有戰争風險,亞洲、歐洲和美洲的貿易都面臨着運輸不暢的問題,對全球貿易産生較大影響。

董漫遠向南都記者指出,紅海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更為明顯——歐洲航運巨頭暫停經過紅海航線的服務轉而繞道好望角,造成國際航運價格提升,運輸用時延長,進而進一步推動全球物價上漲,一定程度上甚至會造成部分國家通貨膨脹率上升。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集集團”)則公開表示,短期來看,紅海局勢使得紅海航線出現延誤和改道,将帶來航距拉長和運輸時間延長。理論上而言,此次事件大機率會增加對集裝箱運輸的使用需求。

中集集團表示,世貿組織最新預測到2024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将增長3.3%;同時,逐年遞增的集裝箱保有量帶來的正常實體更替需求将進一步得到釋放,集裝箱制造業有望在2024年向常态方向恢複。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集裝箱制造呈現逐漸回暖趨勢,具體而言,紅海局勢如何發展并不影響複蘇趨勢,但可能會對集裝箱的需求帶來短期波動。

國際物流平台“運去哪”方面則回應南都記者稱,目前部分海運公司逐漸恢複通行紅海航線,同時上調運價。但從整體上來看,紅海危機持續時間仍不明朗,很難明确其具體影響。

紅海局勢緊張,開展鐵路運輸的中歐班列能否成為替代選擇?這一話題近日亦引發廣泛讨論。

據董漫遠分析,一方面,中歐班列運輸用時比海運短;另一方面,若紅海航道正常通行,鐵路運輸成本高于海運運輸成本。若紅海航道長期不通,貨運公司轉向選擇中歐班列,将會增加中歐班列的營運效益;若紅海航道危機在短期内得到解決,那麼海運仍是貨運公司的首要選擇。

“運去哪”方面亦認為,與海運相比,空運成本相對較高,鐵路運輸運力相對較低,從時間和經濟成本來看,海運依然是目前較為主流的選擇。

關注

巴以沖突風險外溢,全球海運能力或将是以下降20%

紅海航運受阻 去年年底國際油價漲幅超3%

據《日本經濟新聞》2023年12月22日報道稱,至少已有120艘集裝箱貨輪選擇繞道,有觀點認為全球海運能力或将是以下降20%。配送延遲引發的供應鍊紊亂和成本上升對物價的影響也讓相關企業産生了擔憂。

海上集裝箱貨輪承擔了全球30%的貨物運輸,其中大約10%取道蘇伊士運河。有分析稱,“已經有四成集裝箱貨輪出現延遲,全球海運能力恐将下降20%”,如果算上回程所需的時間,船隻在海上停留的時間還将大幅增加,進而導緻整體運輸效率下降。

由于航運受阻引發的緊張局勢仍在繼續,2023年12月26日國際油價上漲。具體行情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7日,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漲逾3.3%,自2023年12月1日以來首次重返76美元上方;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上漲超3%,報每桶81.25美元,也回升至2023年12月的高位附近。

今年1月1日,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9美元,收于每桶77.54美元,漲幅為1.17%。 綜合參考消息、财聯社

出品:南都即時

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何嘉慧

采寫:南都記者 梁令菲 楊苓妍 何嘉慧 翁安琪 見習記者 肖玥 實習生 呂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