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作者:哈哈啦啦

“金門島和馬祖島是台灣當局控制的離大陸最近的地區。”金門島地處福建廈門的東南沿海外,和廈門島隔海相望。金門島一共包括大、小金門島、大擔等12座島嶼,完全将廈門島的入海口扼守住。

“金門炮戰并不為攻取金門,而是一場政治仗。”在1958年7月,美國公然出兵侵略黎巴嫩,軍事幹涉中東事務,制造中東事件。同月,台灣試圖趁火打劫,下令其陸海空軍進入到特别戒備狀态,表示要加速反攻大陸。

在台灣不斷派空軍進行偵察挑釁,派炮兵轟擊福建沿海村鎮的情況下,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了加強東南沿海軍事鬥争決策,并訓示空軍、地面炮兵部隊立即行動。7月29日到8月22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入閩(福建)航空兵就通過4次空戰基本取得了制空權。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美方态度

“美國向台海增兵,集結飛機430餘架、艦艇60餘艘。”在台灣多次軍事挑釁和軍事攻擊的情況下,解放軍先是通過4次空戰基本奪取制空權,接着又通過大規模炮戰将金門島基本封鎖起來。

炮戰爆發後,美國随即向台灣增兵,并于9月開始派遣軍艦,為向金門運送物資的國民黨軍護航。

對美國的狼子野心再清楚不過的人民解放軍,在上級指令下,立即“向金門實施第三次大規模炮擊”,長達5個多小時的炮擊,炸得護航美國軍艦倉皇逃離,飛速撤離到外海區域。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美國軍艦的這一行為充分表明了,其并不想真的為國民黨軍隊保駕護航,主要目的還是在于離間海峽兩岸,利用國民黨政府來制造兩岸對立。

為了迫使美國全力參與進來,幫助國民黨軍隊,台灣在金門島已經陷入到嚴重困境的情況下,揚言要對福建和江西進行轟炸,“進而反攻大陸”。

利益至上的美國自然不會是以而加大軍事投入,畢竟其從一開始就是想像分裂北韓一樣分裂海峽兩岸。是以美國不僅沒有同意蔣介石的計劃,相反的,其又一次開始勸台灣減少或撤出在金門島和馬祖島的國民黨駐軍,以此來換取台海永久“停火”。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徹底看透美國想法的蔣介石,在心涼的同時,不得不開始思考對策。自己現在還需要美軍的軍事、經濟援助,可一旦自己聽從美方建議,讓國民黨軍隊從金門和馬祖島撤兵,那美國方面就會迅速通過聯合國等平台,以及在台灣的美國軍事駐軍來将海峽兩岸徹底割裂。

關鍵時刻,從對岸傳來的炮擊聲提醒了蔣介石。蔣介石心中有了一個想法,但這個想法需要對岸同胞的配合。蔣介石表示,金門炮戰顯示了中共要把戰場推向台灣的決心,是以要守衛台灣,就必須要死守金門和馬祖。

得知此事後,中共做出迅速反應。中共中央軍委和毛主席在10月5号做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針,并于次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表示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暫停炮擊7天。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互相配合

“13日,彭德懷又宣布炮擊再停兩星期。”蔣介石頂着壓力拒絕美軍建議,中共中央關鍵時刻停止炮擊,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有共同認知的,即雙方之間沖突再大,那也隻是内部沖突,美軍可以提供軍事武器和技術幫助發展,但絕不能是以而在中華大地上制造分裂。

在雙方這種心照不宣之下,國民黨軍抓住解放軍停戰的這段時間趕緊運輸物資,增強補給,解放軍則嚴密關注美軍動向。

并沒有是以放棄的美軍,一面表示中共停止炮擊是因為受到了美軍的威懾,一面在19日夜間,以為國民黨軍運輸艦護航為由,派軍艦再度“侵入金門海域。”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得到消息後,中共中央軍委立即做出20日恢複炮擊的決定。在20日當天,解放軍發動了第五次大規模炮擊,發射炮彈高達8800多。

無法繼續軍事威懾的美方,在21日派杜勒斯通路台灣和蔣介石簽署“減少金、馬駐軍”的聯合公報。針對美方的行動,同時也是為了提醒蔣介石,解放軍于25日發表《再告台灣同胞書》,表示國民黨軍隊可以每逢雙日進行補給。

這次的聲明,不僅說明了美軍所謂的護航毫無必要,也使得美方無法再找理由讓台灣從金門和馬祖撤兵。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在這之後,為了得到“拒絕從金、馬減少軍隊的口實”,即表明反對美國幹涉中國内政決心,解放軍在向金門軍民作了炮擊預告後,于11月3日向金門發動了第六次大規模炮擊。

1959年1月 ,金門國民黨軍突然向大嶝島狂轟濫炸,炸死了事先串通的人所兒童13人,“為懲罰其罪惡行徑”,福建炮兵先是1月7日發動第七次大規模炮擊,擊落擊傷飛機36架,又于1月9日做出之後即使是單日,也不一定都打炮的決定。

在内戰上,中共态度很明顯,要戰,奉陪到底。而在海峽兩岸的問題上,中共和台灣也有明确共識,戰争範圍必須明确在内戰上,絕不容許别國借機分裂。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後續發展

“艾森豪威爾通路台灣。”1960年6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出訪台灣。為警醒台灣當局和美方,解放軍分别在艾森豪威爾通路前夕和離開台灣的時候,進行了大規模示威性炮擊。

為了保障同胞安全,解放軍在炮擊之前做了精準探測,確定炮彈落點都在“灘頭、水窪和陣地之間,”是以這起聲勢浩大的上萬發炮彈轟炸,最終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1961年12月,接到中央軍委訓示的前線部隊,開始隻在單日用宣傳彈射擊。事實上,不僅隻是雙日不打,每逢節假日的時候,部隊還會很人性化的停火三天,讓軍民放心過節。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明白對岸意思的台灣,也下令,對“大陸方面用宣傳彈。”

要保證美軍不徹底分裂海峽兩岸,國民黨就必須有駐軍在金門、馬祖上,中共也就必須保持一定頻率的炮擊行動。為了做足表面功夫,雖然雙方都已經換成宣傳彈了,蔣介石還是會經常去到金門巡視,以示重視。

這種情況一直發展到1979年左右,美國在大局壓力之下,終于同意了一個中國原則,并同意從台灣撤軍。在這一前提條件下,中國和美國正式建交,并在建交當日再次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在書中,中共明确表示已經下令讓解放軍“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海峽兩岸需要通過商談來結束這種軍事對峙,進而為後續的來往接觸創造必要前提,以及安全的環境。

在《告台灣同胞》書的最後,祖國向台灣同胞發出了親切呼喚,表示祖國的美好前途是屬于我們雙方的,“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了祖國強大繁盛而共同努力。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上演了一場曠世大戲,騙了世界21年

小結:

“在我活着的時候不會撤軍。”美國方面為了自己的利益,一直都在世界各地制造對立和沖突。蔣介石雖然希望得到美方的軍事支援,但内心始終有一條底線。

在美方并不真心幫助蔣介石反攻,反而一直催促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的時候,得到解放軍炮擊回應的蔣介石底氣十足地表示,隻要自己還活着,就不會撤軍。

1958年,為了粉碎美國分裂海峽兩岸的陰謀,蔣介石和大陸聯手,一起導演了一場炮擊大戲。這處戲一直持續了21年,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從台灣撤軍才結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