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八路軍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到第2戰區司令部去開會的115師參謀長一去不回,下落不明。這麼高階的一個人物,就這樣在曆史上銷聲匿迹,成為永遠的謎。
關于他的下落,有三種不同說法,一種是遇害,一種是投敵,一種攜款隐居。
到底是哪一種說法更接近事實?
周昆,湖南平江人,1902年10月出生。
平江人傑地靈,出了60多位開國将軍,光是上将就有五個。
周昆有幸參加了秋收起義,在主席的指揮下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這樣的經曆很難得。周昆家境不錯,上過私塾,博覽群書,他也很喜歡看書,即使在行軍途中,也背着鼓鼓囊囊一包書。
他的與衆不同引起了主席的注意,從此走入偉人視線,受到刻意培養。
在偉人的教導下,周昆的進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三年之後的1930年,周昆已經是紅12軍34師師長,開始成為紅軍進階指揮員。
此後,周昆曾經先後在6個紅軍師擔任師長,有這樣經曆的,恐怕也隻有周昆了。
他可不是到哪都不行才被調離,而是到哪都表現出色,才被頻繁調離到更重要的崗位上,事實上他帶過的師,戰鬥力普遍都有很大提高。要不然的話,早就被撸下了。
1931年10月,周昆擔任紅四軍紅10師師長,他的頂頭上司是林彪,跟他同級的有陳光、尋淮洲等人,他們都是紅軍中赫赫有名的戰将。而紅10師的前身是紅28團,曾經參加過南昌起義,成員多是職業軍人,是中央紅軍中戰鬥力數一數二的部隊。
把這樣一支整體素質高的英雄部隊交給周昆統率,足見上級對他是多麼器重與信任。
1934年9月,以紅21師、紅23師合編為紅八軍團,由周昆任軍團長,兼任紅21師的師長。
抗戰爆發後,周昆擔任115師參謀長,成為林彪的助手。這已經不是周昆跟林彪的初次合作,在1935年初,周昆就成為紅1軍團的副參謀長(紅8軍團因為在湘江戰役中損失較大而取消),開始給林彪出謀劃策。
115師組建之前,林彪出任抗大校長,周昆也到了那裡,擔任抗大校務部主任。由此可見,林彪對周昆也是賞識的,對他的指揮才能也是認可的。
115師後來出了三個元帥,他們是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如果沒有意外,作為參謀長的周昆,在我軍中的地位也舉足輕重,建國之後也是将帥中的佼佼者,授銜時至少是上将。
作為參謀長,115師的成名之戰平型關戰鬥,周昆全程參加,而且參與籌劃和指揮,功不可沒。
如果說此戰之前,周昆還對日軍有所顧忌,戰鬥之後,他對戰勝日寇已經充滿信心,打破了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愛國軍民奮起抗戰的必勝信心。
看着公路上遍布的侵略者的屍體和山溝裡燒毀的日軍車輛,周昆信心滿滿,對身邊的同志說:“日寇并非不可戰勝,抗戰勝利可期。”
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幾個月之後,周昆的命運就将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10月下旬,115師在五台進行分兵,林彪和周昆率領師部和343旅進軍晉東南轉移,在娘子關跟日軍周旋。聶榮臻率師獨立團等部隊留在原地,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日寇攻占太原,山西形勢變得異常嚴峻。115師直屬隊和343旅在林彪、周昆的帶領下,由正太路南移到了呂梁山脈的洪洞、趙城一帶,建立晉西南抗日根據地。
2個月之後,一次會議的召開,為周昆人生的改變埋下了伏筆。
1938年1月下旬,全國師以上各級參謀長會議在武漢召開,八路軍在國民政府的上司下,隸屬于第2戰區,自然也要參加。
八路軍方面派出了4名将領參會,除了總部參謀長葉劍英、參謀處長彭雪楓、進階參謀邊章五,還有第115師參謀長周昆。而八路軍的129師和120師,則沒有人參加,這也說明周昆很受重視。
沒想到,這一次的武漢之行,讓周昆的命運徹底改變。
一個不好的苗頭是,會議結束後,周昆在1938年2月初傳回山西前線,途經臨汾時遇到兩位首長,一個是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一個是八路軍總參謀長左權。彭德懷他們當時去武昌向國民黨當局商談八路軍支援徐州會戰問題,傳回山西八路軍總部路過臨汾。
在和彭德懷、左權談到這次會議的見聞時,周昆就流露出了不正常的情緒。
他說,同樣是師參謀長,國民黨的參謀長很排場,坐着小汽車前呼後擁,還出手闊綽。自己坐着黃包車去開會不說,八路軍辦事處連一分錢零花錢都不給。跟國民黨将領在一起,自己顯得很寒酸,看起來跟叫花子差不多。
彭總聽了之後臉色大變,指着周昆說:“你的思想不對頭,怎麼可以這樣想?”
左權參謀長沒有發脾氣,而是語重心長地說:“這正是我們兩黨的差別,說明我黨是為人民的,我們應該引以為榮才是……”
周昆不服,嘟囔說:“我不就是随口說了兩句嘛。”彭德懷火了,拍着桌子罵了起來,罵得很難聽,導緻這次會面不歡而散,周昆帶着牢騷繼續離開了臨汾。
臨走的時候,周昆不再身無分文,而是鼓鼓囊囊,腰纏萬貫。在臨汾的時候,他從國民黨2戰區領走了115師一個月的軍費,一共是6萬元(法币)。
一百法币在當時可以買到兩頭牛,折合現在的人民币約2萬元,6萬法币絕對是巨款了。
想想也是,八路軍一個師當時1.5萬人,那筆錢不光是這一萬多人的軍饷,還有全師運作的費用,錢能少的了嗎?
周昆拿到這筆錢之後,就和上級與師部失去了聯系。
不過周昆沒有将這筆錢全部卷走,隻帶走了一部分,根據當事人115師司令部作戰科長王秉璋回憶,周昆臨走時将一個挎包交給自己的警衛員,說:“這裡面有重要檔案,你回去後馬上交給作戰科王科長。”
警衛員回去後,立即将挎包交給了王秉璋,他打開一看驚呆了。裡面哪有什麼檔案,而是一沓一沓的紙币,數了數一共有3萬元。挎包底部,還發現一封短信:“我在國民黨那裡共領取了6萬塊錢,留下3萬塊交警衛員帶回,那3萬我帶走了,望查收。”
王秉璋一看,筆迹很熟悉,是周昆的。在信中周昆沒有說自己去哪裡,也沒有說自己拿走3萬元巨款要去幹什麼。
奇怪的是,周昆從此沒有了消息,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周昆的攜款潛逃後,在八路軍總部和115師師部掀起軒然大波。震驚之餘,大家百思不解。
在大家心目中,周昆的革命意志是最堅決的,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掀起血雨腥風,全國一片白色恐怖。當時有不少人被吓倒,選擇了退出革命陣營,有人還變節投敵。這種情況下,周昆卻跟着毛主席參加秋收起義,成為首批上井岡山的将領。之後的幾次反“圍剿”,兩萬五千裡長征,他一路走來,表現出色。
如此一個身經百戰,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戰士,怎麼會突然離隊?
僅僅是看到國民黨将領的生活優越,就抛棄自己的信仰,離開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說他見财起意吧,利令智昏吧,他為何隻帶走一半經費?是“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嗎”?之後他銷聲匿迹,也沒有再現身。
說他做事留有餘地吧,其實也夠狠的,他拿走了115師一萬多人的一半軍費,大家這段時間可怎麼過?要知道這是抗日戰場上,他的心腸也夠狠了。
解放後,組織上也來他湖南平江老家,進行過走訪和調查,沒有他的任何消息。從繳獲的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檔案中,也沒有周昆的蛛絲馬迹。
周昆到底去了哪裡?說法不一。
首先,見财起意是闆上釘釘的事實。
如果周昆領到錢之後,跟警衛員一起失蹤,還有可能是被壞人發現,謀财害命。但周昆把錢給了警衛員一部分,自己攜款失蹤,擺明了是不打算回去,目的是非法占有這筆錢,沒有别的解釋。
他也沒有投敵的可能性,如果那樣也不用攜款出逃,否則到了國民黨那邊也會被人瞧不起,也無法交差。畢竟當時國共合作,周昆不會不受到追究。
剩下的可能隻有兩個,一個是帶着巨款被歹徒發現,将其殺害。另一種可能是,帶着巨款潛逃,隐姓埋名,逍遙自在地度過餘生。
也有人猜測,周昆有閱曆,也有人脈,很可能拿着這筆巨款到海外發展,辦企業、開公司。
如果是這樣,當年雙手沾滿鮮血的國民黨大佬後來都回國探親了,周昆一個有家庭觀念的人不可能不回歸故土,祭拜父母。
再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周昆如果活着的話,肯定要回老家去為父母養老送終,村裡人不可能不知道。
唯一的解釋是,在建國前,周昆已經不在人世。這樣看來,周昆被謀财害命的可能性最大。
總之,各種說法沒有證據,也隻能是猜測。無可否認的是,如果周昆沒有出逃,建國後肯定地位很高。
在1955年授銜時,115師出了3位元帥,下面的旅長、團長也都是開國将軍,有大将也有上将。
作為115師的參謀長,周昆大機率是開國上将。他參加過秋收起義,屬于紅一方面軍的“山頭”,不但有資曆也有能力,如果參加授銜,不可能級别太低。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因為革命立場動搖,周昆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消失在曆史長河,悄無聲息。
參考文獻:《烽火關山:戰争年代記事》王政柱《彭德懷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