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作者:北京衛視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對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糧食作為固國安邦之本,始終占據着重要地位。今晚由北京廣播電視台出品、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聯合出品,首席戰略合作夥伴華夏銀行、特約贊助京能集團、特别支援金隅集團贊助播出的大型文化原創音樂真人秀《最美中軸線》将以“倉”為線索脈絡,走進南新倉、先農壇神倉、祿米倉胡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谷文化的内涵,尋找主題曲的制作靈感。本期,由金志文、伯遠、任自豪組成的“拾音團”,将偶遇穿越而來的孔子、明朝嘉靖皇帝之子裕王和明朝中期名臣徐階,在與古人的對話中進一步讀懂何為“糧安天下育蒼生”。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探訪600歲的皇家糧倉,“拾音團”偶遇紀曉岚後人

南新倉始建于明永樂七年,是明、清兩代北京糧倉之一,也是大陸僅有、北京現存規模最大、儲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倉廒建築群,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本期《最美中軸線》,“拾音團”的第一站就是南新倉。

從地理位置來看,不在中軸線之上的南新倉,與中軸線有什麼關系呢?“這兒(南新倉)的糧食是通過朝陽門送到中軸線去。”曆史文化自媒體部落客故小貝解答了衆人的疑惑。

同時在南新倉,“拾音團”還邂逅了紀曉岚的後人、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紀清遠。節目中,他用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正楷、草書寫下了七個“倉”字。衆人發現無論字型如何演變,這些“倉”字都包含一個“口”字。而在南新倉的建造過程中,這個“口”字其實也融入其中。這個“口”字代表了什麼?又藏在南新倉什麼地方呢?“拾音團”将去到南新倉中去尋找答案。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先農壇神倉大門首開放,情景複現裕王憂民之思

離開南新倉,“拾音團”來到了先農壇。這裡的神倉是中軸線上唯一的皇家糧倉。兩百年來,神倉建築群幾乎與世隔絕,而今晚的節目将是其修繕後首次展露真容。

推開神倉大門,一組對稱式的四合院落映入眼簾,由神倉圓廪、倉房、碾房、收谷亭等建築組成。節目中,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李瑩帶來四樣農具,給“拾音團”來了一個突擊小考。“每個人挑選一樣,将它們放到你們認為它應該屬于的房間門口。放對了,我們就可以進屋了!”幾經嘗試,“拾音團”到底能否通過這次考驗,順利進入?

随後,“拾音團”又在先農壇偶遇了明朝嘉靖皇帝之子裕王和明朝中期名臣徐階的曆史情景複現。“如今祭禮愈發隆重,可天下百姓卻頻遭饑荒,這是為什麼?”裕王發出了憂民之問。對此,徐階會如何作答?“拾音團”又會從他們的對話中獲得怎樣的靈感啟發?

“拾音團”體驗米皂制作,孔子感歎從“倉”到“創”的進階

本期節目的最後,“拾音團”來到了祿米倉胡同,遇到了福祿米行的老闆尚迪,在他的“米行”裡,咖啡、肥皂都是用米制作而成的。“拾音團”通過親身體驗米皂的制作,在從“倉”到“創”的轉變中感受着糧食文化的更疊與傳承。

“正所謂倉廪實而知禮節。隻有安康太平,豐衣足食,人們才能有精力、有時間、有興趣、有動力去追求更為美好的精神享受。這個道理,不但适用于人,還适用于國度和時代。”這一路探訪,也讓穿越而來的孔子感慨頗多。本期節目中,他會與“拾音團”上演怎樣跨越時空的交流?今日20:20,北京衛視《最美中軸線》精彩不容錯過!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
《最美中軸線》帶你探尋“天下糧倉”,紀曉岚後人解讀南新倉“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