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作者:國際線上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把目光投向廣袤鄉村。2023年,綠水青山成色更足,鄉村振興展現新氣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和美鄉村”的目标,從此前的“生态宜居 美麗鄉村”升格為“宜居宜業 和美鄉村”,中國的鄉村應該在哪裡更新蛻變?需要每一個具體的村莊尋找最為适合自己的答案。2023年底,記者來到了浙江省德清縣,這裡正在解鎖着不一樣的詩畫田園。

這個冬季,江南水鄉德清蠡山村,吸引着不斷到訪的遊客。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民宿管家正忙着接待客人乘船入住。

2023年,26歲的黑龍江姑娘柴秀紅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辭掉在杭州星級酒店的工作,來到蠡山村當民宿管家,同時也成了這裡的新村民。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蠡山沄居”民宿管家 柴秀紅:選擇了來這邊,然後就是選擇一個慢生活和一個深文化的地方。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個很喜歡中式文化和中式美學的那種人。

喜歡,讓不止一個像柴秀紅這樣的年輕人,在2023年選擇就職蠡山村。他們給這個小山村帶來了新鮮的理念和創業方式:比如給遊客定制專屬的鄉村遊路線、設計一頓儀式感滿滿的傳統中餐或者拍一套美美的漢服照。

河南遊客魏琰笑:可以讓第一次來的遊客就能夠一站式到底沉浸式的一個體驗,我們會更希望去一些比較安靜的大自然,那農村的話其實就是一個比較合适的地方。

浙江德清:保護為先 擘畫宜居宜業山水田園

“景中有可居住的村、村中有可就業的景”。此前,有山有水的蠡山村就一直在嘗試發展旅遊經濟,村委曾收到過不下百份的合作意向,而他們最終的選擇标準是:在宜居和宜業的相容中解鎖鄉村的和美。從規劃建設到營運管理,力求每個環節都最大限度保護村莊原有水系生态和文化古迹,同時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最終,“蠡山沄居”項目在村裡落地,用 “範蠡西施”典故、古橋古迹等傳統文化,打開“鄉村+民宿”的新模式,同時參與到村莊的保護中去。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蠡山沄居”創始人 唐仲磊:我做這個項目的是為了把中國傳統文化保留在當地。既把古建築跟旅遊,包括一些住宿這塊結合在了一起,也希望給當地帶來新鮮的理念。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新鮮的理念,切實的改變。這裡一年四季向村民免費開放,茶餘飯後村民都可自由進出、散步遊玩。宜居,也要宜業。土地租賃模式,為當地村民每年增加超百萬的租金收入,很多村民還多了一份家門口的工作機會。鄉村創客中心裡,村民們手工制作的精美漢服供不應求;村民範壽山在退休前開公交,如今在家門口的湖裡開起了船。

範師傅說,村裡像他這個年紀的老人,大多都身體硬朗,不少村民都在這個民宿上班,有做船夫的,有打掃衛生的,有燒飯做菜的,一日三餐包吃,每月還賺3000多元。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立足資源禀賦,做好山水文章,是蠡山村解鎖和美鄉村的方式。

而在2公裡外的城北村,轉變思路,打開想象,廢棄礦坑也可以變成寶藏營地。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2023年的冬至這天,全國各地素不相識的人來到這片“看得見稻田的礦坑營地”,一起生火、包餃子。

浙江德清:轉變思路 廢棄礦坑變寶藏營地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這裡原本既沒有稻田也沒有營地,隻是一座廢棄多年的礦坑。政府帶着村民複墾,讓一千多畝的礦坑地種上了水稻、飄起稻花香,然而還有幾百畝不具備複墾條件的礦坑一直裸露着,直到幾個創業年輕人和村裡一拍即合,在礦坑上改造和美鄉村的行動開始了。打造酷炫的“礦坑露營地”,融入露營咖啡、圍爐煮茶、傳統文化課等文旅消費熱點,從“初級農産品産銷”到“農文旅融合發展”,曾經寸草不生的礦坑變成了村裡的風景線和搖錢樹。

我與國家一起前行丨“解鎖”和美鄉村

這個項目為當地村民帶來了150多個就業崗位。24歲的咖啡師陳尊康,就是在這裡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在他看來,在家門口做好一杯咖啡,服務南來北往的顧客,生活也可以很充實。

用“鄉村+”打開中國鄉村振興萬千氣象

鄉村+露營,鄉村+民宿,鄉村+生态,鄉村+文化。當你用不同的關鍵詞“解鎖”和美鄉村,會發現還有一種可能:鄉村+數字。在德清縣,通過“數字鄉村一張圖”實時大屏,城北村的垃圾桶能智能感應垃圾分類情況;曲溪村的漁民打開手機就能看魚池的溶氧量、pH值、水溫;蠡山村實作了全村水系24小時雲眼監測,污染或是違規捕魚,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家家戶戶門口的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看到公共資訊、享受便民服務,還能挂号,而不久後,老人健康監測也将全覆寫。新的一年,更“聰明”的鄉村治理和服務,将觸達生活的各個角落,新老村民也對和美鄉村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期待。

“蠡山沄居”創始人 唐仲磊:每當我勞累下班之後回到家裡面吃完晚飯,走出家門,那就是一個很好的風景畫面,一個很和美的畫卷。

“稻頌乾元”礦坑營地創始人 謝遜:和美鄉村它是一個載體。鄉村有鄉村的一種鄉愁或者情懷在裡面。它也很适合現在的年輕人投身到鄉村裡面,找到一些歸屬感,通過付出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跟價值。

此心安處是吾鄉

很多中國人的骨子裡都有一份鄉土情結。75年前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10個中國人裡有9個人是農民。今天的廣大農村地區,依然是近5億農民常住的家園。農村美不美,農民生活好不好,直接影響着中國式現代化的成色和品質。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既要有田園風光的外在美,也要有幸福生活的内在美。既要留住鄉風鄉韻鄉愁,也要讓廣大農民群衆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實作由表及裡、内外兼修、形神兼備的鄉村大美。這樣的鄉村,發展機遇天地廣闊,自然能吸引人;這樣的鄉村,田園宜居環境優美,也就能留住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