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作者:冬瓜瓜瓜瓜

《戰後德國:冷戰風雲與西德誕生》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大家好,我是棠棣,一位深愛曆史的探索者。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專欄,讓我們一同穿越時光,深度剖析曆史河流,探讨過去與現在的奧秘。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雅爾塔會議後,東西歐的版圖已基本确立。然而,德國問題卻成為美蘇在歐洲争奪的焦點,波茨坦會議後的德國政策令人咋舌。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上,美英已經認定蘇聯是戰後的主要對手,而非德國。是以,對德政策開始從分割和限制轉向扶持德國的複興。然而,在對德問題上,美英蘇三國的分歧越發顯著,阻礙了協定的達成。

首要分歧之一是關于經濟統一。美英主張先在四個占領區實作“經濟統一”,促進資源和人力的交流,以實作互利互補。相反,蘇聯主張先建立全德中央政府,實作“政治統一”,才考慮其他問題。蘇聯對德國崛起的擔憂使他們不願意在德國政權未明确之前看到德國經濟複興。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其次,賠償問題也成為争議焦點。蘇聯堅持在雅爾塔會議上提出的對蘇賠償100億美元,而美國則認為波茨坦會議已取代了雅爾塔會議的決定,原先的100億不再适用。英國對于蘇聯索取高額賠款的指責,雖然存在,但仍傾向于在此問題上讓步,以換取蘇聯在政治上的妥協。

法國在德國複興問題上的疑慮也是其中之一。法國力争在解決德國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特别強調沒有哪個國家比它更關心德國的未來。初期,法國與蘇聯立場接近,主張高額賠償和政治上的分割,以限制德國的工業發展,防止再次形成戰争實力。然而,随着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和“北約”的建立,法國逐漸與美英接近。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1946年6月至7月的巴黎外長會議讨論德國問題,卻未能達成一緻。英國威脅,在占領區無法平等合作的情況下将在自己的占領區采取單方面措施。于是,英國正式宣布成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通過此舉來優化經濟和在政治上削弱蘇聯的影響。

随着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和“北約”建立,法國的态度逐漸與美英接近。然而,對于魯爾的國際共管、萊茵蘭的分離以及賠償問題等,法國依然存有疑慮。在1947年底,法國外交大臣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表示支援将薩爾并入法國,但要求重新考慮對德國賠償的要求,以适應形勢的變化。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随着馬歇爾計劃的推進,對德國經濟的扶持成為焦點。1946年冬季自然災害襲擊西歐,加重了德國的困境。1946年底,由胡佛上司的委員會調查了歐洲的糧食狀況,特别強調德國的糧食供應問題,提出如果不恢複德國經濟,将成為整個歐洲的負擔。這份調查報告為美國扶持西德政策提供了基礎。

随着“冷戰”的更新和“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對德國問題的處理逐漸趨于一緻。1947年3月至4月的莫斯科外長會議中,西方提出德國重新工業化的計劃,但蘇聯、法國持不同意見。面對來自蘇聯的要求,包括取消美英占區的聯合并立即建立一個德國民主政府,西方力圖通過協商解決德國問題,但最終仍未能達成一緻。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到了1948年,馬歇爾計劃宣布将德國納入援助範圍,為德國經濟的複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英美宣布“雙占區”工業化計劃,放寬了對德國工業發展的限制。這引發了法國的擔憂,但随着法國的逐漸妥協,包括接受将薩爾并入法國等條件,西方國家在對德政策上的統一愈發凸顯。

1948年6月,西德貨币改革成為曆史性的一刻。通過将新馬克取代舊貨币,西方國家在經濟上剝離了蘇聯占領區,進一步推動了西德經濟的複蘇。蘇聯對此做出強烈反應,于同年6月24日實行柏林封鎖。然而,在美英法的堅決反制下,蘇聯于1949年5月解除封鎖,但柏林封鎖事件使得東西方關系進一步惡化。

冷戰為何始于德國?逼迫法國,美國為把德國"忽悠"分裂,有多拼

1949年5月23日,西德正式宣告成立。這标志着對德問題上的分歧迎來了一個曆史性的妥協。英法和美國在對德政策上取得了一緻,建立了聯邦德國,為西歐的經濟複蘇和冷戰時期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倫敦協定的達成為西方國家在對德政策上提供了一緻的支援。随着西德政府的建立和經濟的逐漸複蘇,德國逐漸成為歐洲的經濟引擎。冷戰時期的德國問題,既是大國博弈的産物,也是在政治、經濟和安全等多個領域共同努力取得平衡的結果。這段曆史告訴我們,在國際關系中,妥協和合作是解決分歧的關鍵,也是實作和平與繁榮的基石。

在戰後德國問題的協商中,各方在意識形态、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上的分歧交織在一起。最終的曆史妥協雖然解決了當時的緊張局勢,但也在後來的曆史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冷戰時期的德國問題,既是大國博弈的産物,也是在政治、經濟和安全等多個領域共同努力取得平衡的結果。這段曆史告訴我們,在國際關系中,妥協和合作是解決分歧的關鍵,也是實作和平與繁榮的基石。

通過對這一曆史時期的深入了解,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當今世界的複雜局勢。每一個妥協,都是對人類理性思考和共同利益的勝利。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我們的責任是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智慧,引導未來走向更加和諧的方向。【關注】我,一起探讨曆史的精彩與啟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