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作者:李律依法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國際上發現“衣原體”第一人。

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

主持了新中國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檢定規程》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他帶領團隊分離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體,為測試實驗效果,将病原體親自“種”在自己眼部,進而使得大陸沙眼病發病率從超過50%降至10%以下。

太多的标簽向這位令人尤其尊敬的微生物專家襲來,“以身犯險”“以身試毒”,這個被稱為“中國疫苗之父”的男子又到底有着怎樣的非凡經曆?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醫學界的戰士

“中國為什麼不能出一個‘東方的巴斯德’”?

這是在接觸醫學後,湯飛凡立下的目标,在他看來,國外有的醫學水準,中國也不能落下。

從此立志發明一種預防方法,并可以使得億萬人不得傳染病成了湯飛凡一生的奮鬥。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從17歲棄工學醫,報考湘雅,到後來選擇成為東方“巴斯德”考進北京協和醫學院細菌學系繼續深造,湯飛凡都有在為自己想要成為醫學領袖人物而奮鬥。

在北京協和醫院三年的光景,湯飛凡熟練掌握了各種實驗技術,但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技術更為精湛,湯飛凡選擇出國深造。

湯飛凡的目标很明确,既然自己便是要發明出能夠億萬人不得傳染病,那麼進修細菌學則是必需的,在哈佛的幾年,這個醫學領域的佼佼者受到美國導師的青睐,但湯飛凡意志從來堅定。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我的國家科學事業很落後,我希望為我的國家微生物科學的發展盡到綿薄之力。”

重新背上行囊,滿腹在國外積累的學識,湯飛凡眼中滿是堅定,而回到祖國的第一件事便是做研究。

“盡力”“盡快”便是湯飛凡堅信的人生信條,同樣地也是因為湯飛凡毅然回國,用自己的學識促進國家的醫學發展,從此大陸有了自己的病毒學學科。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從1929年到1937年,湯飛凡在研究病毒方面的方法學,諸如沙眼病以及牛胸膜炎等光是釋出有價值的論文便超過20篇。

湯飛凡便是醫學界看好的未來之星。

然就在湯飛凡認為一切都會向好之際,日本的侵華戰争使得湯飛凡重新思考的自己研究的意義。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時刻為祖國奮鬥

湯飛凡的目标從來便是要研制出能夠使得億萬人免受災苦的疫苗,但是看着百姓流離失所,城市被侵占,成為亡國奴令湯飛凡開始對自己的醫學研究進行思考。

畢竟他的目的是為了讓國人的健康得到保障,而非是侵略者。

就在湯飛凡失意之際,收到了此時擔任國民政府衛生署署長顔福慶的邀請,邀請其去到長沙主持中央防疫處工作。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也是是以,為人民服務,時刻為祖國奮鬥,對于自己對病毒進行研究,湯飛凡似乎又找到了些意義。

然而戰火無情,長沙幾度岌岌可危,但湯飛凡想要促進醫學進步的心思卻是愈加濃烈了。

因為長沙的岌岌可危,中央防疫處将地點搬離到昆明,而一個叫做昆華醫院的便是最終的實驗室。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也是在此處進行微生物研究的緣故,中國的第一支臨床的青黴素在此地誕生。

1941年,美國兩位科學家在青黴素發現者弗萊明的基礎上,找到了提純方法,青黴素的誕生可是造福多少人類的利器。

但在戰亂期間,光是美國對于青黴素便是“求”跟不上“供”,更何況是中國,且青黴素提取被列為美國的軍事機密。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為了能夠提取出青黴素,湯飛凡帶領團隊靠借自己的知識開始一次次“試制”青黴素,從找到産生青黴素的菌株,到找到适合菌株生長的環境,再到後來意外在一個技術員長久不穿的皮鞋上提取出青黴。

縱然提取出,如何能夠培育出合格的青黴菌便成了關鍵。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

1942年,湯飛凡帶領團隊終于培育出合格的青黴菌。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1949年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瓶青黴素粗制品在昆明的中央防疫處誕生。

由此,中央防疫處在湯飛凡的帶領下逐漸成為絕無僅有的生物學研究基地,狂犬疫苗、牛痘疫苗......湯飛凡率領團隊逐漸拯救了上萬人的性命。

那個曾經心中願景渴望更多人希望免受疾病災苦的湯飛凡,正在一步步實作自己的願景。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1949年北平解放之後,湯飛凡繼續帶領團隊為國民的健康而努力着。

也正是在湯飛凡的獻計獻策下使得大陸從此有了統一的生物制品品質管理體制。

可以說,湯飛凡每一步走的都極為有風險,新中國後大量百姓出現鼠疫現象。

為了能夠使得國民免受災難,湯飛凡将僅有的存留于東北的且是日本人殘存的治療疫苗,進行提取改良,隻為研制出更适合中國人體質的疫苗。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1949年11月中旬,僅僅一個月時間,鼠疫活疫苗900份,遠超中央下達指令要求份數的9倍。

夜以繼日的研究,廢寝忘食的試驗,一個月的時間,湯飛凡帶團隊研制出了疫苗。

然而這些在湯飛凡為國家做出的貢獻當中,也不過隻是冰山一角。

1951年,為了消滅“天花”,湯飛凡帶領團隊研制出乙醚殺菌法,正是在湯飛凡的帶領下,大陸早于全球十六年控制住天花。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1954年,湯飛凡帶領團隊将目光轉向沙眼病,彼時的大陸因為沙眼病的發病率大概在55%,在農村因為備受沙眼病折磨的人群高達80%以上。

因為醫學水準的落後,不少人因為沙眼病遭受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的折磨,甚至嚴重者出現眼盲。

為了使得國人免受沙眼病症疾苦,1957年,湯飛凡決定“以身試毒”。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湯飛凡指令助手将沙眼病原體“滴”入自己的眼睛,堅持四十天不作任何治療,隻為獲得了一套臨床資料。

而至此之後的兩年裡,中國國民因為沙眼發病率從曾經的50%靠上降低至不到10%。

這個中國醫學界的泰鬥人物,湯飛凡創造了太多醫學奇迹。

然而可惜的是,這個令人尊敬的學者因為遭人誣陷于61歲當年自缢身亡。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而他留下的标簽與成就卻終是至今造福國民的最佳幫手,而為後人留下太多醫學著作的湯飛凡又如何不是正如其當年的願望一般,早已成為像“巴斯德”那樣造福人類的一個傳奇人物。

湯飛凡便是一個“大寫的人”,寥寥幾筆終是難以展現這個偉大的醫者對國民的貢獻,也難以展現其當年毅然決然選擇回國為祖國醫學事業奉獻的決心。

湯飛凡在醫學界創造了太多個“第一”,而正如他起初的願景一般,湯飛凡希望創造出能夠讓億萬人免受災苦的研究正在造福曆代國人。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為測試試驗,将病原體親自“種”入眼睛

而這個“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也将永遠被國人所銘記。

參考資料:

湯飛凡——中國疫苗之父,科技世界,2023,中國知網

科學家月曆 | “他的貢獻助大陸早于全球16年消滅天花”——湯飛凡,2023,澎湃新聞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