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700W+時代,光伏浪淘沙

作者:青橙财經
走進700W+時代,光伏浪淘沙

作者丨青沐

編輯丨六子

光伏在内卷,龍頭在聯手。12月15日,阿特斯、東方日升、TCL中環、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六大企業作為發起機關,在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啟動 “7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态聯盟”領航更新。

走進700W+時代,光伏浪淘沙

*來源于中國能源報

就在幾天前,這幾大巨頭才共同釋出了《關于推動700W+光伏元件标準設計和應用的聯合倡議》,對700W+光伏元件的外形尺寸和長邊安裝孔距做出統一約定。

可見,行業正在加速在産品的大尺寸和高功率方向上達成一緻。對光伏這個本身缺乏固定标準的行業而言,也許隻有這樣的聯盟形式,才能加速讓行業勁往一處使。而對領航的巨頭來說,即使真正的700W+不會一下就改變行業既定的發展軌迹,若能提早在規範化趨勢中占據一個先發地位,也能給後續的業務發展,帶來不小的助力。

01

「标準,打破瓶頸的最佳路徑」

700W+聯盟之是以能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是因為阿特斯、東方日升、TCL中環、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六大玩家這次是鐵了心要讓行業盡可能看到和參與這個趨勢。

走進700W+時代,光伏浪淘沙

*來源于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

一方面,它們在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面向愛旭新能源、弘元綠色能源、華晟新能源、捷泰新能源、凱盛新能源等聯盟響應企業代表,及現場300位行業第三方機構、媒體共同發出聯盟消息,無疑是希望直接擴大聯盟影響力,将行業視角焦點移到700W上來。

另一方面,在12月11日,聯盟成員已然便公布了具體的元件尺寸要求。六家聯合提出了推動700W+光伏元件标準設計和應用的倡議,延續既有标準的700W+光伏元件外形尺寸及安裝孔技術規範:元件外形尺寸2384mm×1303mm,長邊安裝孔距400mm和1400mm,增加790mm孔位。元件尺寸的統一,也是光伏元件市場走向标準化的一個重要表現,更是聯盟的價值所在。

并且,在會上,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Stefan W. Glunz教授等行業專家指出,龍頭企業正在引領中國光伏行業進步。聯盟由這群有行業話語權的重量級玩家推動,意味着這個高功率标準可能一誕生就會快速走上繁榮道路。

現場,通威光伏首席技術官邢國強表達了對大尺寸的看好與支援:“210的66片元件‘出生即标準’,它的寬度、長度都做了充分的論證。今天能把210元件的尺寸、設計、安裝等标準都統一起來,對我們行業也是一個裡程碑的事件。”這樣一來,行業總體可以降低成本,使用者安裝的成本也随之降低。

TCL中環新能源光伏材料BG張海鵬及凱盛新能源總裁章榕則表達了對高功率生态的看法,前者認為聚焦700W+新時代,“應該從以前聚焦資本的快速擴張到未來聚焦創新和基于産線的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的價值創造”。後者則表示輔材企業和的元件需求端的合作夥伴需要形成一個緊密的長效機制,充分協同。

可見,700W+大功率方向最重要的意義還是“統一”,這既是指元件尺寸和安裝标準上的統一,也是指更多企業戰線上的統一。而從利好角度看,當行業總成本是以降低後,大多數企業能獲得利潤空間就能改善。

就像那句有名的流行語一樣:在光伏進入700W+時代以前,就經過了很多探索曆程。是以現在,要寫700W+的價值,就不能隻寫700W+。大功率和大尺寸有着很多鋪墊,一切成果都來自過去的競争與合作。

02

「功率,降本增效的最優解」

2020年時,聯盟發起者之一的天合光能,先後推出了500W+、600W+、660W+的超高功率元件,從結果來看,确實能降低3%以上度電成本。那麼,循着這條路線繼續深入,是不是能讓光伏行業有更強的規模效應?為此,700W+被提上日程。

在行業發展中,由于光伏元件的制造沒有标準,且應用場景不一樣,企業們大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标準尺寸。矽片尺寸大概經曆了125*125mm、156*156mm、166*166mm、182*182mm和210*210mm等一系列變化,但全都以每個企業自身的規劃為準。

到了實際應用中,元件尺寸的不同,開始對效率、功率、安裝和運輸費用等細則産生負面影響。在行業視角下,不同尺寸的存在,意味着生産能力被分割,上遊原材料廠商和下遊安裝都要付出對應的适應成本,總體付出的成本變多。且大尺寸元件背後其實是大尺寸矽片,而矽片尺寸變大,在拉棒生産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就會變小,總效益提升。

而到了算賬的時候,因為前文提及的大尺寸元件意味着接收更多光照、提升光電轉換效率、降低機關電站需要的安裝和維護成本,進而可以降低每度電的成本,做大尺寸、大功率就意味着能給光伏企業帶來降本增效的效果,成為絕大部分企業的追求。

Intersolar South America展會上,接近80%的參展商推出了600W+元件。2023年SNEC光伏展上,600W+元件産品在80%以上的企業展台出現,聯盟中的東方日升、通威股份都推出了700w+元件,阿特斯和天合光能的産品功率則在700W左右徘徊。今年8月,天合光能首次實作至尊N型700W+元件的量産。

走進700W+時代,光伏浪淘沙

*來源于隆基新聞

但如果放任企業自然發展,元件尺寸差異越來越大,行業近乎無序,好不容易提升的效益又被消磨。何解?

7月,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協鑫內建、通威股份、正泰新能、東方日升、一道新能這九家國内一線元件品牌聯合釋出共識:新一代矩形矽片中版型元件尺寸選擇2382mm*1134mm,長邊安裝孔距400mm/790mm/1400mm。天合光能又直接在新品量産時拉上合作夥伴,釋出《共同推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穩步邁入700W+》倡議書,為今天的聯盟奠定了基礎。

是以,在度電成本和機關效益驅動下,追求大功率是每個企業都會走上的路。現在,核心問題落到了企業們身上:主流企業都有産出能力了嗎?又如何利用好大尺寸大功率趨勢?

03

「競争,趨勢與落地的博弈」

作為本次聯盟的發起者之一,天合光能一向是光伏行業大功率發展最活躍的支援者。天眼查顯示,天合光能近期一直在投資光伏技術、科研等相關公司。早在今年三月,天合光能就開始倡議矽片電池元件尺寸标準化,順帶向行業公開210R矩形産品解決方案及産業化可行性路徑。而再往前推三年,也就是2020年下半年,天合光能也面向行業首次推出600W+元件。

走進700W+時代,光伏浪淘沙

*來源于天眼查

實際上,這群玩家鼎力支援的210mm矽片本身就是目前行業最大尺寸規格,原先的182方片元件最高量産功率隻有610W,并不适應往大功率發展的需求。是以,搶布局的第一是有意義的。當天合光能率先拿出成熟的大功率量産方案,其市場領先地位必定又被夯實一次。尤其是在産業大功率化後的話語權上面,天合光能之是以大力推動産業聯盟的形成,也是為了早些建構行業的統一戰線。

不過,在競争高度激烈、門檻越發走低的光伏行業,幾乎沒有什麼技術能用作長期的護城河。就功率這一點上,主流光伏元件廠商如TCL中環、晶澳科技等均有能力産出700W+元件産品,隻是根據項目需求,不同的企業對于量産都有自己的考量。

今年7月,TCL中環210矽片出貨量突破100GW,達到又一個裡程碑。把時鐘撥回2109年夏天,正是TCL中環首發210大尺寸矽片,并提出600W和700W+大功率元件。此外,聯盟發起者之一的正泰新能也在今年釋出了标稱功率700W+的ASTRO N6産品。

走進700W+時代,光伏浪淘沙

*來源于TaiyangNews

雖然聯盟來勢洶洶,行業仍有自身規律需要遵守。主要的限制在于應用端,光伏行業以項目招标制為主,在今年的招标市場上,不少需求方暫時還隻對流行功率産品有認知。

例如,今年7月,中廣核新能源釋出2023至2024年光伏元件架構集采招标公告,其中選型主要為600W以下産品。而在11月國家能源集團物資公司釋出的2023年度集團級光伏元件公開招标鋪貨采購中标候選人公示中,隆基、晶科、通威和正泰新能四家入選,其規格也在600W以下。

可見,對天合光能、TCL中環等公司而言,要做的不僅僅是定标準,還有推動市場落地。大功率大尺寸趨勢下,隻有那些真正深度紮根市場的玩家,才能把自己的規格優勢轉化為商業優勢。當聯盟開始産出利益,這個市場就将迎來更活躍的階段。

「結語」

必須承認的是,所有共識一定要由具體的利益驅動,才能真正在産業中産生廣泛影響。通過上文的分析,目前光伏行業雖然已經在心态上準備好了700W+時代的來臨,但在最重要的商業層面,700W+還不能說是最佳的選擇。

對光伏元件廠商們而言,700W+及其背後的210mm元件對降本增效的作用更多停留在理論上,因為光伏行業的成長更多還是靠技術進步,例如當初多晶矽被單晶矽取代,這樣的跨越式發展在短時間内很難出現,光伏降本隻靠尺寸有些獨木難支。而在需求側,正如前文的例子,客戶們實際上并不會過多關心元件這些細節特性,真正能拿下市場的是符合需求的産品和方案——在今天,關鍵因素還是低價。

但這些問題都會被時間解決,現在,要讓巨頭們真正接受統一尺寸和大功率的疊代,意味着要讓它們逐漸放棄現有的産能。比如,晶科、晶澳和隆基等龍頭企業在182mm元件上傾注的巨量産能,豈能因為一紙倡議就改弦更張?也許,光伏行業下一步到底怎麼走,還需要經曆時間的考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