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作者:曆史掌故王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文|曆史掌故王

編輯|曆史掌故王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相關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難道文化滲透已經如此嚴重,就連大陸國産劇都不能幸免?”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2022年的6月份,一部大陸的古裝劇還未上映多久,就直沖熱搜榜首,本以為又是一部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爆火的熱播劇。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卻沒想到沖上熱搜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這部劇有多好看,而是因為劇中涉及了大部分“以倭代華”的内容,乍一看還以為是日劇。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最讓人意外的是,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不少我們心目中的“神劇”同樣存在這種“日本元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國産劇這種“以倭代華”的局面?

●○溢出螢幕的日本元素○●

國産古裝劇原本是弘揚大陸文化自信的有利途徑,可總有些國産劇想以服裝做文章!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就在上一年的7月,上映的不久的古裝劇《我叫劉金鳳》疑似下架,在各大平台皆搜不到其關鍵詞。劇中更是發現多處日本服飾的影子,還有一些的主角的服飾甚至與和服相似無兩。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要知道在這部劇還未播出之前,國家廣電總局就已經強調,古裝劇美術要真實還原所涉曆史時期的建築、服裝、服飾、化妝等基本風格樣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風模仿外國風格樣式。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由辣目洋子和李宏毅主演的《我叫劉金鳳》無疑是頂風作案。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看過這部劇的宣傳海報你就會發現,辣目洋子身上穿的顯而易見是和服,無論是從配色還是妝容,都與日本元素息息相關。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若宣傳海報還不能說明問題的話,那你當看到她在劇中的造型,就徹底坐實了這部“倭劇”的身份。

見過國産古裝劇吃壽司的嗎?見過主角身穿日本狩衣裝束的嗎?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可以說在《我叫劉金鳳》這部劇中,“以倭代華”的場景比比皆是,如果不是因為說的漢語,還真就因為它是一部“日劇”了。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不僅僅如此,這部劇男主的服飾更是從細節上打造“日式文化”。

都知道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吧,日本人也經常将櫻花印在衣服上,深受日本皇室的喜愛。但這出現在大陸的古裝劇中,就實在讓人沒眼看了。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還有辣目洋子在與男配放日式燈籠時穿的戲服,有熟悉曆史服飾的網友直接揭穿,這種服裝其實就是和服初期的設計,在女子的腋下剪出開口,防止悶熱而設計,名為“身八口”。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這些還隻是不容易被發現的細節,劇中的輔相劉歇的服飾則是直接照搬日本服飾,從頭上垂纓冠到身上的狩衣裝束。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電視劇作為一種傳播手段,若遇到那些對真實曆史不了解的年輕人,是否會下意識誤導他們對中華傳統服飾認識。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讓人感到震驚的是,在傳統服飾研究員陳詩宇的口中,大部分的國産劇中都存在日本傳統服飾,有些甚至直接照搬。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像趙露思和吳磊主演的《星漢燦爛》同樣沒能幸免,在這部劇的宣傳海報上同樣發現有日式蝴蝶的存在,不過在網友的指正後,很快就被修改了。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就連我們熟知林青霞主演的《東方不敗》,也一樣由日本服飾的影子,她頭上戴的就是日本傳統烏帽,身上穿的也是日式狩衣。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除此之外,如《雪中悍刀行》、《醉玲珑》、《十面埋伏》等知名影視中,都曾出現“以倭代華”的服飾。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實在想不明白這部劇的導演和造型師是咋想的?難道就這麼喜歡日本服飾?

●○真正的古裝劇○●

服裝作為一種時代符号,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曆史性,在暗示所處的曆史背景的同時,還能象征角色本身的地位象征。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2015年的《琅琊榜》?

雖然這是一部改編自網絡小說的古裝劇,并沒有曆史背景支撐,但整部劇的服裝設計極為講究。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沿用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改動。

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角色,即便你不認識劇中的角色,也能憑借服飾一目了然。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就像主人公梅長蘇的服飾,因為其江湖身份尊崇,造型以披發為主,服裝色彩主要都是灰白配色,配飾淳樸,長袖灑脫自然。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除此之外,還有我們最熟悉的《甄嬛傳》,這部劇的爆火不僅僅因為劇情跌宕複雜,還有其中對女性角色服飾設計的無可挑剔。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甄嬛傳》本就是以清朝為時代背景,講述就是雍正後宮裡爾虞我詐,玩弄心機的故事。清朝時期的等級制度十分嚴格,不同品級的嫔妃必須做出區分。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就拿劇中的華妃做例子,因為受到雍正的寵愛,恃寵而驕,是以驕傲放縱,好勝心極強。是以她的服裝大多以紅色為主,就連服飾也都是以紅、紫、黃色最多。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而華妃在失寵之後,其服飾也發生了轉變,從高純度的色彩轉為低純度的顔色。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在古裝劇中,受到傳統服飾體制的刻闆影響,服裝也成為了劃分角色階層地位的象征。

而觀衆作為接收者,能根據人物的衣着進行迅速定位,判斷人物性格甚至地位。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合理嚴謹的服飾,不僅能讓觀衆更快的代入劇情,還能更好傳播中國文化。

例如87版的《紅樓夢》,不知觀衆發現了沒,劇中出現過那麼多的女性角色,卻從未産生角色混亂的視覺效果。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無論是老太太還是小姐,都采用不同的服裝設計,在細節和顔色進行區分,就連丫鬟身上的服飾也值得考究。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黛玉初次登場時,穿着一身淡紫色的長裙,隻次一眼就令多少男性為之傾倒。淡雅的藕荷色長裙,再配上黛玉那憐香惜玉的模樣,襯得她顯得格外靈動神秘。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是以說好的古裝劇呈現的不僅僅是劇中的戲服,更多的是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服飾。

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不是說說而已,更不是一味的照搬日本文化所能做到的。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以倭代華”的真相○●

“服飾問題由來已久,這太不應該了”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這是國内知名古代服飾學者陳詩宇在接受采訪時說的話,據他所說,這種現象已經存在很久了,最早沿用日本素材的就是香港影視,後來大陸影視也參與其中。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那為什麼會沿用日本元素,而不是中華傳統文化呢?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商業化的推動,在最近幾年中,日本文化确實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比如說日本動漫、美食、紋身等文化。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有些制片方為了擷取特定人群的喜愛,或許是處于對流量的不自信,才會選擇這種顯而易見的“親日化”風格。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還有就是劇組的制作團隊更偏向于日式文化,有些編劇和導演本身就對日本文化有着喜愛之情,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整部劇的走向。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其實最核心的問題還是由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還不夠深入,這才讓日本元素趁虛而入,有些設計者常常在設計服裝時,無法分辨中日元素之間的差別。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甚至有些人認為日本大部分的服飾是由唐朝流傳過去的,這也導緻部分設計師為了追求更符合時代要求,錯誤的使用日本元素。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想要規避這些問題,國産古裝劇的從業人員有着責無旁貸的責任,既然選擇了古裝這一賽道,就要深挖傳統文化的底蘊,從建築、服飾等多個方面進行長時間的研究。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當然這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有投入才有回報,若無法及時的糾正錯誤,那拍出來以後遭受诟病,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家國情懷”從來不是影視劇中侃侃而談的老劇情,這種精神存在于每個國人心中,文化侵蝕不容小觑,文化自信才是弘揚之本。

●○結語○●

影視劇的創作也是需要嚴謹的,并非是所有古裝劇都是成功。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随着觀衆的鑒賞水準不斷提高,如何尋找曆史與現代的完美契合點,是影視劇服化道的重中之重。影視劇畢竟也是傳播藝術,更應該樹立起屬于我們的中國式審美。

以倭代華!中國電視劇滿屏倭風?揭開多少古裝劇“服道化”的悲哀

民族文化不是斂财的工作,傳統藝術也不容“他物”随意取代,是以還是希望這種“以倭代華”的現象成為曆史,不再重制。

本文内信源來自紅星新聞,2022年7月12日,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