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留住鄉愁”
王下村牆上的農民畫
反映十九大的農民畫
反映十九大的農民畫
一磚一瓦總關情,一草一木皆如畫。在辛集市王下村,一直都活躍着一支農民畫隊伍,他們在種田勞作之餘,總要拿起畫筆,以簡單的線條盡情勾勒美麗的村莊,以美好的憧憬淋漓盡緻地畫出生活的願景。
農民畫是辛集民間藝術中的一種。1988年,王下村建起了以王小俊為首的全國首個女農民畫社。因農民畫的靈感多來自于農民日常生産生活的體驗,具有民族、民俗、原生、原創的特征,是表現農村、農民風情的繪畫。
上世紀80年代,辛集農民畫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應邀到美國、法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多次在文化部、中國美協等機關主辦的全國農民畫展中獲獎,辛集市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在王下村女農民畫社活躍的近10年間,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農民畫群體,創作了大批優秀的作品。2006年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辛集農民畫的主發源地以及主要傳承和創作基地,耿占雄(國家美協會員、國家二級非遺傳承人)、王小俊(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師、王下女畫社負責人)等人享譽國内外。
王下村農民畫有強烈的地域特點,題材廣泛、豐富,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内容豐富、構思奇巧、獨具匠心,充滿濃郁的冀中淳厚的鄉情,起居勞作,民風民俗、衣食住行、五行八做都是畫家創作的素材,畫中融彙了較高的欣賞價值和民俗研究價值。構思奇巧,抒發了作者生活的心聲;畫法細膩純樸,技法獨特;精美的裝潢、裝飾,使作品提高了檔次;色彩凝重豔麗,具有無窮魅力。在繪畫風格上,農民畫不拘一格,不講透視,不循比例,而是畫印象中對物體的感受,色彩凝重豔麗,色調野而柔,将冀中的剪紙、瓦當,民間印染,武強年畫、地方戲曲等姊妹民間藝術的營養并融入畫中,形成了像河北梆子一樣高亢有力的藝術感染力,形成了“稚拙純樸、雅俗共存”的獨特風格。
近年來,王下村以農民畫傳承教育訓練為抓手,在耿占雄、王小俊等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加強了農民畫後繼人才隊伍培養、精品創作,村民畫的主題長廊、文化廣場初具規模。去年建成90平米農民畫室,畫室内200平米新作“留住鄉愁”,赢得中國美協執行總編、美術史論家楊庚新等專家和觀衆的高度贊譽;以宣傳“十九大”為主題的王下農民畫廊驚豔央視,被新華社及省内多家媒體争相報導。2017年,王下村被納入河北省精品旅遊示範村”、河北省第三屆全民閱讀十佳“書香集體”,入選申報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群)”。(張立衛 謝衛東)
來源:河北共産黨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