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不論是在國内還是在國外,當日本這一次7.6級地震爆發之後,很多人都盯着日本的救災行動,并且将其和十幾天前中國甘肅地震後的救災行動進行對比。

對比結果如何呢?我們可以用一則日本網友釋出的推文來說明問題: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甘肅地震發生之後數個小時之内,中國應急管理機制就啟動,公安、消防、應急管理部門、武警、解放軍、專業救援隊,還有基層自發組織的救援力量悉數到位。

而日本直到地震後的第二天下午,才完成前線救援指揮機構的組建,自衛隊派出的救援船隻第二天晚上還在路上。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1

幾小時和幾天

我們常說“天災無情”,但面對災難時人的選擇和做法,将決定能夠在災難中挽回多少生命。

甘肅地震發生在12月18日23時以後,是一場半夜突如其來的地震。而在地震剛剛發生之後,中國強大的基層組織能力就開始發揮作用。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甚至在解放軍、武警和專業救援力量的增援趕到之前,當地的公安部門,基層黨組織和人民群衆就開始組織救援力量。

誠然,因為缺乏人手、物資和專業裝置,而且此時人心尚未安定,基層自發性的救援稱不上多麼有力,但再怎麼說也比不救援更好。

幾個小時後,消防、武警、解放軍進入災區。等到我們全國各地的增援力量陸續趕到之後,大規模救援行動随即展開,一點時間也沒有浪費。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那麼号稱世界上對地震準備最充分的國家日本,在地震後花費了多少時間組織救援呢?

結合日本媒體和日本社交平台的資訊來看,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月1日下午5時左右,第一批專業救援隊伍在當晚抵達災區。

最早一批日本自衛隊在2日白天抵達災區,但直到2日下午,日本才組建了針對這一次地震救災的前線指揮部門。

直到3日上午,自衛隊救災主力才經由陸路抵達災區,同時抵達的還有調往災區的救災物資。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這時候距離地震已經過去接近40個小時,從日本社交媒體上來看,災區内隻有個人自發性的救援行動,缺乏足夠有力的基層組織能力。

不過,日本倒是有一批人跑得比誰都快,那就是日本各大媒體用來進行新聞報道的直升機,在地震發生之後1到2個小時,日媒的直升機就抵達災區上空。

這些直升機除了直播災區畫面之外什麼都沒幹,既沒有給災區運輸救援物資,也沒有将災區的傷員轉移出來,而且日媒的直升機在災區的數量甚至比救援隊的還要多。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2

溫暖的帳篷和黑暗的“避難所”

日本這次地震和甘肅地震有一個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因為地震烈度高導緻大批房屋倒塌。日本那邊狀況還要更糟糕一些,多地發生火災,其中一處燒毀了200棟房屋。

是以,中國和日本都面對了如何安置受災群眾的問題。

中國的解決辦法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内容。短期内的解決辦法交給第一批進入災區的解放軍部隊。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我們解放軍部隊直接帶上日常作訓的軍用帳篷進入災區,在震後第一天就搭建起帳篷供受災群衆使用。

這些帳篷都是我們子弟兵們使用的裝備,由于救援物資不充足,震後第一天晚上災民住上帳篷,而我們的子弟兵們選擇在軍車或者烤火過夜。

好在第二天之後這個情況就得到了緩解,來自各地應急物資倉庫的民用救災帳篷抵達災區,提供更多居住空間。

但住帳篷顯然不是長期做法。在救援行動結束以後,我們用來自全國各地的方艙裝置物資建設臨時安置點,到12月末已經基本滿足災區居住需求。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日本的情況如何呢?我們文章開始那張日本網友釋出的圖檔,或許可以說明問題。

從日本媒體和社交平台的情況來看,日本啟動了一系列包括體育館等設施在内的“避難所”,作為災區群眾安置點。

這方面日本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哪些地方要用來當做“避難所”都有相關預案。

不過問題在于,這些建築在地震後的安全性并沒有得到詳細檢查,很多建築實際上是“危樓”,但這不是最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于日本“避難所”管理相當混亂,很多人渾水摸魚,“避難所”裡面各種犯罪暴力事件頻繁,女性成為“避難所”中最危險的群體。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尤其是一些在地震中失去丈夫,帶着孩子躲避到“避難所”的日本女性,常常被“避難所”管理人員盯上。

打開日本社交平台就可以看到許多日本網友分享如何在“避難所”中保護自己的經驗,很多都是根據2011年日本大地震真實事例總結出來的,特别是女性如何防範不法侵犯。

3

中國以人為本,日本呢?

曾經有這麼一個說法: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應對,能夠檢驗一個國家方方面面的能力。

從1976年到2008年、2010年,再到2023年,我們始終能夠看到中國應對地震災害的不變和變化:不變的是把人民群衆生命安全放在最優先地位,變的是越來越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專業力量。

中日地震救災對比:解放軍24小時搭建帳篷,日媒比救援隊飛機多

對于日本這次發生的地震災害,我們為日本人民感到不幸,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盡快脫離災情,這是我們基于人道主義原則和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态度。

但是,對于日本政府行動遲鈍的救援措施、日本媒體冷漠報道的做法、日本自衛隊姗姗來遲的行動,我們選擇毫不留情地戳穿一些“日本神話”,打碎一些宣傳濾鏡和刻闆印象,而且僅需客觀報道一些事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