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作者:舊曆史兒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前言:

1905年9月吳樾化身為一名奴仆緊跟在準備前往外國“學習”的五大臣,彼時的晚清政府逐漸走向滅亡,在他國入侵者的攻略下晚清國土面積不斷縮小,許多革命人士湧現企圖力挽狂瀾,然而清政府的統治者卻固執己見、貪圖享樂。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看清了“學習”背後的真實目的後吳樾決定用自己的生命去阻止事件的發生,雖然最後事件敗露、刺殺失敗,但他的出現喚醒了許多革命人士,也震驚了清王朝那群腐敗不堪的上位者們。

成立暗殺團

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使清朝統治下的土地再一次縮減,也使得列強的手得以逐漸伸向大陸的土地,清政府徹底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傀儡,然而面對如此嚴峻的情勢清政府仍然不為所動。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清政府的腐敗不堪與統治者的懦弱、無能就像是一把無形的枷鎖死死的禁锢在每一個國人的脖頸上,繁多冗雜的徭役賦稅更是将國人推到了黑暗之中,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再形象不過了。

清政府的無能不代表所有國人的無能,既然清政府的在位者們沒有作為那百姓之中的有志之士就不得不伸出他們的臂膀,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将這個黑暗的時代推翻,開辟一個新的革命時代。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吳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尋找出路,拯救百姓于水火之間。吳樾從小就喜歡閱讀曆史著作,對于史書中記載的那些肝膽忠心的俠義之士十分崇拜,他希望自己能夠有朝一日成為這樣的人物,成為流芳百世的俠士。

這樣的日子沒有多久就到來了,甲午戰争後、不平等條約後吳樾辭别了兄長獨自一人北上尋找救國救亡的道路,經過兩年多的遊曆他進入了保定高等學堂。

在這裡他的思想再一次收到啟發,對于反清複明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絕對的認可,并創辦了《直隸白話報》用來宣傳革命思想擴大革命的影響力。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在1904年吳樾經過蔡元培的介紹加入了光複會,結交到了許多與他有着共同思想、理想抱負的有志之士,他們的言論和思想更進一步的鼓舞了吳樾,每一次的交談都使得他覺得靈魂都在為此震動。

“深談午庚而不寐。”回憶起這段時光時吳樾總是充滿幹勁,在光複會中吳樾大膽的施展自己的才華,因為表現優異他被成為了暗殺團的支部長。

自從1903年11月革命黨人萬福華的刺殺行動開始後,晚清刺殺的帷幕就此被徹底拉開。在成為暗殺團的一員後吳樾就将晚清政府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後列為自己的頭等刺殺目标。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混入車廂

為了更好的執行刺殺計劃,更好的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吳樾起早貪黑的進行體能方面和刺殺方面的訓練,他購買了一支小型手槍苦練射擊,又與革命同志楊毓麟共同研制制作炸彈與爆破的技術。

這種圓形的類似于罐頭樣子的炸彈是利用撞針方式進行爆破,隻要其中的撞針被碰撞後就會得以激發進而引發爆炸。

可惜晚年的慈溪深居宮中,身邊的守衛衆多,這使得吳樾的刺殺計劃一直不能實作。不過很快吳樾就又等到了一個改變現狀的機會,1905年7月吳樾聽說了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消息。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他知道這隻是清政府親俄的一種說法罷了,什麼效仿日本、歐美等國的君主立憲制都是假的,其實這不過是列強扶植“傀儡”清廷的一種把戲,而清廷如此做也隻是為了苟延殘喘,延緩革命黨派人士的行動。

可惜當下的百姓沒能看穿這個把戲,而革命人士的力量又相對薄弱,想要改變現狀隻能靠他們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去實作了。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吳樾不想要再與百姓們一起擁護這所謂的立憲制,便決定親自前去揭開清政府的虛僞與騙局,于是寫下了充滿豪言壯志與悲痛情懷的遺書便起身前往北京了,他早在行動前就做好了獻身的準備。

他提前來到火車站進行踩點,又在火車站附近一家人煙稀少的偏僻旅店落腳,而那顆至為關鍵的炸彈就被他小心的藏匿在行李中。

“不成功便成仁,不達目的誓不還!”同年9月24日上午,吳樾到了北京正陽門火車站,此時的火車站中鑼鼓喧天,軍界、政界、商界等各重要人物紛紛前來歡送“五大臣”出使歐美學習憲政。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吳樾化身為前來歡送的學生,小心翼翼地護着胸口處藏匿的炸彈,他想要穿過人群朝“五大臣”的身邊走去。

奈何人群熙熙攘攘,他怕傷及無辜便不敢硬闖,然而此時的歡送會即将就要接近尾聲,“五大臣”也已經坐上了專屬的火車。

火車一分為五節,前四節都是“五大臣”的奴仆、衛兵等,由于學生的服裝都是統一的是以他想要上車就成為了一件困難事,一番觀察後吳樾立刻花重金買通了一名侍從,将對方的衣衫換上這才得以進入車廂。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喬裝之後的吳樾從第一節車廂開始往後便摸索,前幾節車廂都順利通過,等到第四節車廂時就發生了意外。

第四節車廂連接配接着第五節車廂,這裡邊坐着的都是五大臣的侍從,每一個人都嚴陣以待,守在門口。

意外發生

吳樾剛剛準備靠近第五節車廂就引起了衆人的注意,其中一名侍從伸手攔住了他詢問吳樾是哪位大人的侍從,“澤爺!”吳樾若無其事的回答道,然而殊不知伸手攔他的這個侍從正是他口中“澤爺”的侍從。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我怎麼沒有見過你,等我問過澤爺再說。”其實每個大臣的侍從人數都不在少數,有面生的情況很正常,而真正引起他們注意的是吳樾的安徽口音。

五大臣都是北京人,他們身邊的侍從也皆是于此,每個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吳樾的口音與他們格格不入,多日來練習刺殺、近身搏鬥技巧的吳樾偏偏忘記了這一點,其他幾名侍從聽到此話後也紛紛向吳樾靠近。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此時他的内心也緊張不已,眼下就隻能等那名侍從推開第五節車廂的車門後吳樾将懷中的炸彈抛到第五車廂裡了。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在車上逗留的時間已經不短,火車突如其來的發動打了吳樾一個措手不及,車廂之間突然的碰撞使得吳樾沒能站穩,懷中的炸彈也随着他搖晃的身子撞到了前邊侍從的身上。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由于他們自己研發的炸彈性能并不穩定,這一碰撞使得炸彈其中的撞針被激發,吳樾知道炸彈很有可能就要爆炸了,他沒有過多的猶豫朝着第五節車廂就要沖過去,希望能用炸彈的威力波及到“五大臣”。

可惜前方還有侍從的把守,他沒能沖到第五車廂炸彈就被引爆了,巨大的沖擊力使得火車都為之一震,而伴随着爆炸聲的響起吳樾的身子被炸的體無完膚隻剩下頭顱完好無損。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離他較近的幾人也收到了波及,一瞬間殘肢斷臂、血肉、木屑都被火光沖擊到車廂四處,而躲在第五車廂的“五大臣”們卻安然無恙。

短暫的驚慌過後剩餘幸存的侍從按照吩咐拉着吳樾的長辮被拖着離開了車廂,血水在車廂中劃出長長的痕迹。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雖然吳樾的刺殺行動并沒能完成卻也成功阻止了“五大臣”出洋考察立憲制的步伐,清政府更是被這一顆突如其來的炸彈所吓到,“五大臣”閉門不出,慈溪連夜命人将頤和園的城牆加高,增加了巡邏。

事後吳樾的身份被查出,在他落腳的地方衆人發現了最後的遺書,上邊表示這一切行動都與他人無關全是他自作主張,他将所有的後果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其他革命人士。

1905年,吳樾烈士舍命孤身刺殺五大臣,失敗後被揪着頭發拖出車廂

值得一提的是吳樾犧牲後,他的妻子嚴無畏拿起利刃劃破了自己的脖子追随他去了。每一次的革命都是靠着許多英勇無畏追求勝利的英雄的鮮血換來的,吳樾的犧牲成功喚醒了一批革命人士,為之後的變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