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作者:小風談史

文 | 小風談史

編輯 | 小風談史

在沒有高科的古代,面對嚴寒時人們還可以靠着多穿幾件衣服勉強度過。可面對酷暑,沒有空調調溫的他們的确是難以度過。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但科技的“貧乏”并沒有阻擋着古人的智慧,随着對古人深入的了解。你會發現,“千年的智慧足以讓他們成功抵抗酷暑的夏日”。

一、清涼的衣物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古代的普通人群在面對炎炎夏日時,也發揮了他們的智慧來尋找避暑的方法。除了焦布和紗外,葛布和麻布也是常常被選用的避暑材料之一。

所謂的葛布是指一種由葛根制成的布料,它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柔軟度。同時它也有助于散熱,并且能夠吸汗快幹,讓人保持幹爽。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在此基礎下,人們通常會将葛布制成寬松的衣裳,以此增加空氣流通,為自己的身體提供更好的通風效果。

至于麻布則是另一種較為常見的衣物材料,它以麻纖維制成,纖維較粗質地堅韌。由于麻布的特殊紡織工藝,它具有出色的透氣和吸濕性能。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同時麻布還能有效防靜電,防止身體不适。為此古代人們常常使用麻布來制作夏季的衣物,使身體得到清涼和舒适。

在選擇衣物材料時,古人也注意到顔色的影響。而淺色衣物被他們認為有助于反射陽光,能夠減少熱量的吸收。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古人在夏天較為喜歡的顔色就是白色和淡色,因為它們在視覺上給人以涼爽的感覺。

除色彩外衣物的款式和剪裁也廣泛變化,采用寬松且通風舒适的設計,以增加透氣效果。另外為了增加穿着的清涼感,古代人們還探索了一些簡單的衣物處理方法。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他們會将衣物經過煮沸、滅菌和淋洗等加工,利用植物的互相作用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材質。

除了選擇适合的衣物材料外,古代普通人還研究了一些避暑的獨特方法。他們在家中通過布置蔭涼遮擋陽光來降低室内溫度,或選擇早晨或傍晚這些相對涼爽的時段進行戶外活動。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對于一些家境較好的人家來說,還有庭院中的翠翠軒,可以供其躲避酷暑。而除了衣物上穿得清涼之外,古人在“避暑食物”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二、消暑神器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在古代人們為了應對酷暑天氣,發明了許多消暑神器,其中食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們不僅發現了瓜果蔬菜的消暑功效,還創造了各種冷飲和冰制品,而瓜果在古代則被視為消暑的好幫手。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除了周密《武林舊事》中提到的新荔枝、楊梅等水果,還有一種叫做廣柿子的水果其也是清熱解暑的一把好手。

廣柿子的外表和普通柿子差不多,但口感特殊,吃下去十厘清涼甜美,消暑效果非常明顯。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古人創造了許多冷飲,為人們帶來消暑的暢快味覺體驗。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冷湯,古代人會用金桃、楂核、涼牛奶以及蔬果汁制作各種冷湯,清炎夏日的燥熱切膚之痛。

這些冷湯口感酸甜爽口,也能幫助人們祛暑解熱。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同時古人對冰塊的使用也非常講究,他們每年大寒的時候,都會特地派人到水質良好的地方采集冰塊,并将其存放在精心設計的冰窖中。

夏天來臨時,隻需取出冰塊,放置在室内即可降溫。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除了天然冰塊之外,也有人工制作而成。古代的制冰方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硝石的作制作冰塊,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深井的冷藏效果。

人們會将燒開的水倒入陶器中,密封好後放進深井中,經過三天的時間冰塊就會生成。這種深井冰制作方法簡單易行,非常受到普通百姓的歡迎。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在此之下古人還發明了類似冰箱的冰鑒,用來儲存和冰鎮食物。冰鑒通常是青銅容器,可以容納冰塊,通過冰塊散發的冷氣來降溫食物或飲料,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古人除了制冰還發明了清涼解暑的冰棒。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實際上在南宋時期就已經有冰棒的制作方法,人們會用糖水和香料制成冰凍的冰棒,凍好了就拿到街上出售。

這種冰棒在夏季特别受歡迎,清涼的口感帶來了無限的享受。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如今我們有着現代科技的進步,可以随時享用冷飲和冰制品。然而,古代人們在沒有先進技術的條件下,卻能創造出許多消暑神器。

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過了千年也絲毫不過時。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而既然說過吃穿了,就不得不說一下古人在住上的“奇思妙想”。

三、消暑納涼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古代人創造的避暑神器多種多樣,不僅有适用于皇家宮殿的豪華設施,也包括适合民間使用的簡易器具和工具。

這些神器在沒有空調和電扇的時代,為人們帶來了清涼和舒适。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先說在皇宮中吧,各朝代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避暑設施。

唐朝的自雨亭,就利用了水車的動力将水引入凹槽,并最終形成水簾,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涼。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至于清涼殿和含涼殿,則利用機械原理産生冷風,實作降溫和淨化空氣的效果。

明清時期更是出現了可移動的冰桶,類似于現代的分體式空調,極大地提高了降溫效果。除了皇家有各個“避暑神器”之外,民間的避暑妙招也是層出不窮。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在民間,竹床、竹席、葦席等以竹子和蘆葦編制的器具成為了最受歡迎的避暑神器。

它們通風透氣,而且涼爽舒适,成為人們夏天的不二之選。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叫做竹夫人的圓柱形竹制品,也可供人們擁抱或搭腳享受清涼。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同時他們還會在房間地上挖出一個深井,利用地底冷氣來降溫。而“土室”的地窖能收集地底恒溫,并助人們度過夏季的炎熱。

事實上除了以上這些設施和器具,古代還發明了許多其他的避暑神器。比如風扇車,雖然沒有現代電風扇那樣的動力,但通過人力或水車驅動,能夠給人帶來一陣陣涼爽的清風。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另外還有一種利用水力的木制器具,在通過引水上屋或噴淋房屋後也能達到降低室内溫度的目的。

筆者認為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雖然古代人在沒有現代這麼厲害的科技,但憑借着自己的智慧古人依舊創造了許多出色的避暑神器。

這些神器不僅在古代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後世的科技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古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他們是如何利用智慧,去應對酷暑的?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相比古人那些避暑方法,現在擁有空調房的咱們實在是太幸福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