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遊本昌再出山,爺叔氣場全開,年輕時顔值不輸胡歌
第一眼沒認出來,真沒認出來!
《繁花》裡儒雅大氣的爺叔,《濟公》裡癫狂邋遢的和尚,竟然是同一個人。

“爺叔”身姿挺拔,氣場一米八。
怎麼還能越活越帥,越老越有氣質。
小時候看《濟公》,他一口發黑的爛牙,一臉跳動的皺紋,印象尤為深刻。
濟公是轉世羅漢得道高僧,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他不拘小節、濟困救危,常用诙諧的小法術捉弄惡人,雖形象邋遢卻讓人倍感親切。
那年代,咱們也沒人去糾結演員長得啥樣,演得好就行。
别看濟公總是笑哈哈,感動人的情節,觀衆的金豆子也沒少落下。
由于這部劇的大火,遊本昌的形象,早已和不修邊幅的濟公合二為一。
更由于遊本昌飾演的濟公太過深入人心,某些地方甚至直接拿他的劇照供奉在神龛上……
拍攝《濟公》時,遊本昌已經52歲了,是以人們對他的印象就是始于濟公。
然而也終于濟公。
自此之後,雖然遊本昌也接到了不少戲約,卻始終沒能超越那個讓他成名的角色。
說起來,他确實與佛有解不開的緣分。
小時候遊本昌因為身體不好,被父母送去了上海一所古廟拜師,源自于一個雲遊四方的僧人說的一番話。
那僧人說,孩子與佛有緣,若結緣可保平安,若不然恐難活到13歲。
遊本昌在寺廟中果然身體越發康健,于是一直待到了15歲才被父母接回來念高中。
他52歲之前的人生,可謂是平平無奇,高中畢業後入文工團,演了無數場話劇,也接了無數個跑龍套的角色,卻始終都沒能紅起來。
直到張戈導演賞識他,挑選他飾演《濟公》,用現在的說法就是,這妥妥的是大男主戲,整部劇都是以他為中心點展開。
這劇一經播出,萬人空巷,大人小孩都愛看。
又喝酒又吃肉,坐沒坐相,舉止癫狂,完全颠覆了人們印象中寶相莊嚴的活佛形象。
【民間流行将《濟公》連環畫貼在牆上】
比起廟裡的泥菩薩,這在俗世裡真正解決了身邊事的活菩薩才是人們喜聞樂見的。
劇中渡窮人苦人,劇外渡不了身邊人。
遊本昌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妻子卻檢查出了晚期胃癌。
他隻好放棄手上的戲約,陪伴妻子去治病,也是以得罪了不少導演,才有了業内傳聞他耍大牌。
久而久之就沒人願意去找他演戲。
當然這些事外界是不知道的,大家隻知道遊本昌演了濟公後,就不怎麼出現了,甚至說他被封殺了。
其實他除了陪妻子治病之外,也在搞自己熱愛的啞劇事業,隻是沒有什麼水花,還虧了不少老本。
1998年,《濟公遊記》再次請他出演,遊本昌得以翻紅,豆瓣評價9.3分。還是那個瘋瘋癫癫的老和尚,演技更上一層樓。
可以說遊本昌為主角演的這兩部電視劇,給很多人起到了從善向善的指引,加上演技精湛自然,民間以他的劇照供奉倒也不出奇了。
一提到遊本昌,誰能不想到那個穿着破袈裟的濟公呢。
那是搓了身上的泥丸當藥喂給惡霸的調皮和尚啊(想起來就很惡心emmm)……
《繁花》則是他演藝事業中的第三次翻紅。
這次,他穿得可幹淨、可精神。
渾身上下都是上海老生意人的派頭,精緻内斂,氣場強大。
戴上眼鏡,往那兒一坐……一句話不說都能把人鎮得五體投地。
王家衛又極其擅長鏡頭語言,光線一打下來,那純正的高逼格味兒就出來了。
是以一打眼,我真沒認出來他是演過濟公的遊本昌。
劇中胡歌等人,也都是中青代的實力派,在老先生面前頓時顯現出了演技差距。
看到阿寶穿上訂制的行頭,爺叔眼裡露出欣慰又懷念的光彩,似是看到了年輕時意氣風發的自己。
一個眼神,就道盡了千言萬語。
遊本昌的演技,自是登峰造極。
但也有不少人發現,他皺紋下掩藏的帥氣,也是我們長期以來被濟公形象給蒙蔽的。
人老了,皮膚緊貼着骨骼,反而顯出了他優秀的骨相。
有誰知道遊本昌年輕時有多帥?
這是我修複了遊本昌年輕時照片後的樣子。
濃眉大眼,高鼻薄唇……這顔值,放在當下的娛樂圈,是什麼水準?
【修複的老照片】
遊本昌先生在文工團的時候,并沒有因為顔值而受到重用,那年代,七分靠本事、三分靠機會。
是以他苦心鑽研話劇,在表演上力求精湛,才得到了《孔乙己》的出演機會。
也是因為這部《孔乙己》,張戈導演發現了良才,覺得他特别适合演濟公。
此時他都已經年過半百了,顔值巅峰期早已過去。
要不是在《繁花》裡,飾演大上海“爺叔”,恐怕在人們印象裡,他一直都是那種不修邊幅的濟公模樣吧。
常常聽到一種說法,老演員好多都是一輩子就吃那一部戲的紅利,純屬運氣,算不得真本事。
要知道,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若不是平日裡專業練得足夠紮實,又怎麼會得到導演賞識,就算天降大運,又如何能抓得住。
遊本昌先生其實不止出一次家,在妻子去世之後,他再次皈依佛門。
他始終熱愛話劇舞台,不惜自掏腰包去創作。
說句不好聽的,演電視劇隻是他的調劑,請他出山恐也不容易。
畢竟他志不在此。
在家庭上,他從無虧欠,在事業上不忘初心,如此專情且精神富足,難怪演爺叔的時候,根本看不出是演的。
那雙看盡千山洞悉萬物的眼睛,隽爍的精神狀态,本就是屬于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