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衆号:DT商業觀察,ID:DTcaijing,文 字:鄭曉慧 數 據:鄭曉慧、設 計:戚桐珲 運 營:蘇洪銳、監 制:李晶禹。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代表2023年的線下出行經濟,你會pick哪個詞?

特種兵、CityWalk、演唱會……這些大範圍出圈的詞彙,其實都可以被概括為兩個字——體驗。

《DT商業觀察》在2023年12月釋出的消費調研報告顯示,近6成人在旅遊、演出等服務類産品中的開支變多了。

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和更強的情緒價值,人們靈活地騰挪着心理賬戶,更新在出行方面的需求和觀念。

在這一年裡,年輕人都有哪些出行的新趨勢?背後又隐藏着哪些具體的消費、文化和社交需求?

追溯年輕人從做攻略、種草、參與到記錄的出行路徑,我們發現,擁有各類吃喝玩樂資訊的大衆點評是許多年輕人繞不開的平台。

無論是出行、美食、玩樂還是購物,每到一個新地方,年輕人都習慣先打開大衆點評,搜尋、浏覽真實的評價和深度筆記攻略。

是以,我們依托大衆點評豐富的使用者原生内容,總結了一份《2023大衆點評出行趨勢報告》。

趨勢一:菜市場、高校食堂等“城市生活單元”受追捧

作為今年的生活方式頂流,CityWalk在不同場景下衍生出菜市場遊、集市遊(早市、夜市)、社群遊和高校食堂遊。

它們都指向年輕人同一個出行趨勢——就近原則,重識自己的日常生活圈,重建和附近的連結。

首先,年輕人熱衷通過CityWalk探索城市獨特的DNA。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武漢、蘇州、重慶、成都、南京、西安是今年大衆點評上筆記攻略數最多的10個CityWalk之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衆點評上,除了有美食CityWalk路線,還有不少人掏心窩推薦“隻有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才知道”的人文曆史路線。

從荔灣湖公園開始的“荔灣懷舊路線”,人們可以感受老廣西關文化的閑适與浪漫。若是沿着老西安的粉巷走一走,也有機會聽到過去買胭脂、皇上選妃子的傳說。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其次,年輕人喜歡逛菜市場、早市、夜市,情不自禁地被充滿煙火氣的小吃街、豐富多樣的攤位、和充滿青春活力的氛圍所吸引。

尤其是夜市。在大衆點評“菜市場/早市/夜市”相關筆記攻略中,“夜市”是出現次數最多的關鍵詞,其次是“美食”和“煙火氣”。

作為北京兩大著名夜市之一,北京的潘家園鬼市在今年回歸後,就迅速成為當地的夜生活聚集地。琳琅滿目的古玩、潮玩等特色商品、充滿市井江湖氣的氛圍、再加上附近的炸糕、炒肝、烤羊肉串兒等小吃,幾乎無人能抵擋這樣的“尋寶之旅”。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随着不少大學逐漸對外開放,“物美價廉”的高校食堂,也成為當地年輕人的“窮鬼天堂”和“周末CityWalk的好去處”。

在大衆點評上“高校食堂”相關的筆記攻略裡,“不貴”“經濟實惠”和“便宜”的物價備受稱贊,其次便是菜式“豐富”、份量“很大”、味道“不錯”。

倘若不知道吃什麼,直接跟着食堂裡排隊最長的隊伍就行,基本不會出錯。

不少高校食堂也是以在大衆點評上受到高度認可。在上海,有被不少美食部落客當作探店之旅的同濟大學、複旦大學等;在廣州,有被大學生稱為“華南吃飯大學”的華南師範大學;在東北,則有傳說“美食天堂”的東北農業大學。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年輕人還熱衷于在本地探索“他鄉風味”“别國特色”,主打一個“原地出省”“原地出國”。

根據大衆點評的統計,上海“南韓街”、北京的潮汕食品聚集地“西羅園”、廣州的“新疆街區”寶漢直街……這些關鍵詞在當地搜尋量同比增幅均超過150%,筆記攻略數翻了一倍。

“這不是南韓,是在上海!”“廣州‘小新疆’,烤馕堆成山”“明明在北京,一口下去卻回到了潮汕”成為熱門的評價。

從CityWalk、夜市、高校食堂,再到原地出省、原地出國,這背後主要展現了年輕人在消費上和心理上的兩點變化。

消費上,年輕人追求“體面節儉”,享受生活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不管是CityWalk、菜市場漫遊還是高校食堂美食遊,基本上都屬于經濟實惠的生活方式。

心理上,經曆三年新冠疫情,年輕人就像幹癟了很久的海綿,對周圍有強烈的感覺欲,渴望被充滿煙火氣的線下場景所滿足。

趨勢二:拒絕“拉練式跟團遊”,在松弛中體驗“深度主題遊”

《DT商業觀察》在2022年釋出的《國産青年旅遊報告》中就已經發現,帶有打卡、購物、跟團等性質的旅遊方式,都不太招年輕人喜歡,95後、00後最讨厭跟團遊。

到了2023年,年輕人更強調旅遊中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要任人擺布的“到此一遊”,要自主選擇如何度過當下的每一刻。

在小城市,大家更傾向從當地特色美食入手。像“淄博燒烤遊”和“順德味蕾遊”,都主打“吃是第一要緊事”。

在順德,人人格外享受美食的“本味”。包括魚生的食材是否新鮮、燒鵝的肉質是否鮮美、陳皮牛肉丸的口感是否筋道彈牙等。

從人均100元出頭的私房菜、粥底火鍋、魚生,到人均60元左右的燒鵝、早茶,再到人均30元左右的煲仔飯、牛雜、糖水……

傳統意義上的“網紅店”在順德會自動褪色,街邊坐滿本地人的“平靓正大排檔”才是最值得排隊的店。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中,大家更喜歡從“現代市井生活”入手,也就是融合了傳統文化和現代新業态的線下場景,深入探索通勤路上看不見的風景。

比如“老北京胡同遊”,既是能學習傳統知識的文化遊,也是非常chill的京城休閑遊。

大衆點評的資料顯示,2023年3月以來,五道營胡同、東四十條、國子監等熱門區域搜尋量增幅均接近200%,“胡同騎行”等相關筆記同比增幅近200%,“東四”商圈新增商戶數接近300家,夜間訂單量也翻了一倍。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在大衆點評這樣的本地生活内容平台上,策劃“主題遊”的本地俱樂部應運而生,他們通過筆記釋出各類活動資訊,招募同城年輕人參與,成為一種潮流出行方式。大衆點評資料顯示,9月以來,平台新增相關主題活動近千場。

如果一個在北京的打勞工想要體驗胡同深度遊,那麼TA的這一天大概會這樣度過:

上午去雍和宮拜拜,求條手串;下午沿着五道營胡同一路騎行,到新開的獨立咖啡店或新茶館吹吹風;晚上吃個烤串,再去精釀酒吧喝兩杯,在醉意中感受京城獨有的氛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像順德味蕾遊、老北京胡同遊這樣的深度主題遊,也是CityWalk的延伸和更新,隻是體驗更集中、更深入。

往大了說,這是資訊爆炸時代下,人們對網絡上同質化的“二手生活”感覺厭倦,更渴望“一手資訊”——而最好的“一手資訊”莫過于親自到場,用手觸摸建築的肌理,在露台上聞聞空氣中包子和咖啡夾雜在一起的味道。

更具體而言,這是人們掌控生活的一種具體的行動,摒棄走馬觀花,更強調“獲得感”。就像不同興趣愛好圈層的“垂直入坑”,當年輕人把出行、旅遊當作一種興趣愛好,也願意一頭“紮進”當地的特色文化中,獲得更豐富的多巴胺。

趨勢三:無論i人e人,都愛“戶外+輕社交”

當戶外這股風吹得更猛,今年的戶外出行趨勢也有所更新。

首先,戶外運動結合季節性的景色、文化,自然而然地生長出“賞味期限遊”。

尤其是以“曬秋”為代表的各類秋日戶外新玩法,可謂是從City Walk中衍化出一個新的分支“Mountain Walk”。

自2023年9月以來,大衆點評上“曬秋”的搜尋量同比增長220%,關聯詞“戶外徒步”的搜尋增幅也達到370%。被“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所治愈的人,超過8成都是20歲-35歲的年輕人。

一位大衆點評使用者這樣形容秋天徒步的快樂:“秋天徒步去摘樹莓,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徒步不是腳步的丈量,而是心靈的慰藉。”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另一個戶外出行新趨勢,則更聚焦在年輕人的社交上,“出行、社交兩手抓”。

大衆點評的俱樂部,是承載這一趨勢興起的橋梁。

舉個例子,今年有不少滑雪俱樂部在大衆點評上推出“滑雪旅行團”。比起消費者自己DIY滑雪行程,滑雪俱樂部往往配備專業的教練團隊,集教育訓練、零售、俱樂部、滑雪場于一體,價格還有優惠,對追求成本效益、圖省事的年輕人十分友好。

上海黑桃俱樂部和大衆點評聯名發起的滑雪“開闆團”,就吸引了不少新使用者的關注。“今年有1200人參與,5成是通過大衆點評等内容平台報名,總人數同比去年多了40%”,黑桃俱樂部相關負責人分享道。

年輕人通過俱樂部參加戶外活動的另一個典型案例,則是今年秋冬爆火的“公園躲貓貓”。

2023年9月以來,成都、上海、杭州成為大衆點評上推出“躲貓貓”活動場次最多的城市TOP 3。在大衆點評上參與俱樂部發起的躲貓貓活動的年輕人,也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且男女各占50%。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豐富的活動也激發出了年輕人的創作熱情。

從大衆點評上躲貓貓相關筆記攻略來看,人們的正面情感詞主要有兩類,一類和遊戲中的社交屬性相關,比如“團建”“交友”“小夥伴”;另一類和遊戲體驗有關,大家普遍覺得“開心”“解壓”“有趣”。

這兩個戶外出行的新趨勢,分别對應着兩個特點。

一是戶外出行日常化,但依然追求新鮮感。在《DT商業洞察》2022年的調研中,人們認同旅行的意義在于放松身心,也在于獲得新鮮感、新認知,這一點在2023年也得到延續。

二是戶外出行社交化。年輕人可以在低門檻、強互動的戶外群體性運動中,打破人群次元壁,建構社交新圈子。

在俱樂部活動結束後,互有默契的人可以順勢加上好友、一起聚餐補充體力,以後甚至可以約着一起玩飛盤、去徒步等,由此衍生更長久的互動。

年輕人的出行趨勢,是如何被發掘和擴大的?

每個新趨勢的興起,背後通常都有一條可追溯的路徑。

在大衆點評上走紅的熱門出行趨勢,我們可以從出行的三個階段來進行拆解,即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後。

出行前,年輕人往往都是“攻略黨”。線上内容平台既是年輕人消費決策的入口,也是挖掘趨勢的開端。

這很好了解。大衆點評上有大量的真實評價和攻略筆記,能夠為年輕人提供上述新趨勢的基本資訊、深度攻略。

就像年輕人點菜前,已經習慣先拿出大衆點評看看推薦菜、最新評價和差評;年輕人在前往一個新的目的地時,也會去大衆點評搜尋場地、景區的介紹,比如菜市場、高校食堂、胡同……

在搜尋的過程中,年輕人可以直接報名參加大衆點評上入駐俱樂部發起的活動,助推趨勢持續出圈。

入駐平台的俱樂部就和餐飲店鋪一樣,往往有全面的商家資訊、有價格優惠、還有大量真實的吃喝玩樂資訊和評價。

通過大衆點評這樣的本地生活内容平台,年輕人不僅可以及時發掘新的潮流,也可以降低找活動組織的時間成本。曬秋、滑雪旅行團、公園躲貓貓……都是上述提到的案例。

即使沒有參加俱樂部活動,在旅途中和旅行結束後,年輕人的打卡記錄、真實評價和筆記攻略,也會幫助放大趨勢。

根據益普索《旅遊行業洞察2023》,在18-29歲這一年齡群中,接近4成人在旅行途中更習慣在生活分享平台中打卡、分享,其比例高于社交媒體平台和旅遊内容平台。

大衆點評年度趨勢:擠爆煙火菜場,湧入高校食堂

這也意味着,年輕人會在出行中、出行後進一步豐富大衆點評上的真實評價、攻略筆記,增加趨勢的熱度,擴大新趨勢的輻射人群。

大衆點評也是以持續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新趨勢的“賽博存檔空間”,形成線下線下、出行前後的内容及體驗雙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發現,大衆點評不僅是新趨勢的策源地,也是年輕群體把興趣變成職業的中轉站。不少年輕人從普通的筆記攻略創作者、變成某個垂類的全職部落客。

年輕群體不僅僅是發掘趨勢的人,更是在洞察年輕人的真實需求後、主動造勢的人。

對大衆點評這樣的内容平台來說,這也将是未來出行新趨勢不斷湧現的源泉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