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作者:文史書生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選一下右上角的“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 來源/文史書生
  • 作者/文史書生

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是一名奴隸主

美國獨立後塑造了一套“建國神話”,将華盛頓捧為“聖人”,似乎華盛頓完美無瑕,沒有任何缺點,就是一名堅定的自由鬥士。但實際上,華盛頓追求的所謂“自由平等”是針對“公民”而言的,他同時也擁護奴隸制度,自己也是一名奴隸主。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這些奴隸中有黑奴也有白奴,不過華盛頓對他們“一視同仁”。華盛頓認為這些人既然不是公民,就不配享有平等權利,理應接受自己的奴役。事實上,在華盛頓為“自由民權”事業奮筆疾書的時候,他家裡往往就有奴隸正在被鞭打。

華盛頓在11歲那年就從父親的遺産中繼承了10名奴隸,此後随着華盛頓家庭産業的擴大,為他服務的奴隸也越來越多。1759年華盛頓與富有的寡婦瑪莎·丹德裡奇·卡斯蒂斯結婚後,他們家的奴隸達到了近百人。美國獨立戰争爆發前,華盛頓家裡的奴隸約為150人,他們都被算作華盛頓的私人财産。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1775年美國獨立戰争爆發後,華盛頓家裡有10名奴隸趁亂逃脫。華盛頓随即發出懸賞公告,許諾給捉拿這10名奴隸回來的人一筆獎金。華盛頓當選美國總統後,繼續支援奴隸制度的存在,而他自己也繼續擴大着奴隸的規模。

更諷刺的是,華盛頓雖然如此支援奴隸制,但他已經可以算是美國開國元勳中對奴隸态度最好的人了,也是唯一一位到晚年時對奴隸制作出深刻反思的人物。盡管《獨立宣言》中也規定了對奴隸的解放事宜,但美國開國元勳中少有付諸實踐者。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華盛頓卸任總統後開始檢討奴隸制的必要性,他去世前留下遺囑,規定所有奴隸都将在他妻子去世後被釋放。而奴隸中的老弱病殘者将得到供養,孩童也應當被撫養至成年并接受教育。但直到最後一刻,華盛頓都不敢公開譴責奴隸制,隻能改善自家奴隸的待遇。

美國遷都過三次

美國建國之初沒有明确自己的首都,但美國邦聯議會及各中央機構長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辦公,兩次大陸會議都在這裡舉辦,《獨立宣言》和《邦聯條例》也都是在費城發表,是以費城實際上成為了美國的“預設首都”。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但在英軍被擊退後,美國政府無力償還獨立戰争時期欠下的高額債務,财政入不敷出,以至于到了連部分軍隊的軍饷都發不出來的地步。此時的美國還是邦聯體制,并非後來的聯邦制,其國家架構較為松散,收入也很低。

結果在1783年,駐紮在費城的美軍士兵要求邦聯政府支付軍饷,400名美軍甚至包圍了邦聯議會大廈。議員們連忙要求賓州當地出兵“平叛”,但賓州議會認為這些士兵讨饷的行為是正義的,拒絕發兵援助,結果邦聯議會議員們憤然離開費城。

此後美國邦聯議會輾轉多地,可以說這段時間美國沒有固定的首都。直到1785年,邦聯議會終于在紐約穩定下來,最終将紐約正式定為美國首都。

而美國開國元勳們也意識到中央缺乏權力的形勢必須被改變,邦聯體制應該廢除。于是在1787年的制憲會議中,美國由邦聯轉為聯邦,新首都的位置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由于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就是在紐約宣誓就職的,最高法院也是在紐約建立,許多政治家——尤其是美國北方人支援繼續定都紐約。但這一提議讓南方極為不滿,他們認為無論是費城還是紐約都太偏北了,完全處于北方的政治影響中,定都于此會削弱南方在聯邦事務中的話語權,是以堅決反對,定都紐約的提案未能通過。

最後南北雙方因為一場财務危機而達成妥協,美國在獨立戰争時欠下了大量債務,其财政部長漢密爾頓就提出了一個方案,建議南北雙方共同承擔美國的債務。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這一提議讓南方代表十分不滿,因為南方各州經濟狀況較好,基本都還清了債務。而北方各州卻債台高築,是以此時美國的債務大多是北方欠下的。南方代表認為共同承擔債務實際上就是将北方的債務轉移到南方頭上,是以再次反對。

漢密爾頓就告訴南方代表,如果他們這也反對,那也反對,北方隻好退出聯邦。随後漢密爾頓提出了一個妥協方案:如果南方願意共同承擔債務,美國首都可以設立在偏南的地方。于是南北代表在國會中達成妥協,同意在美國南北方的天然邊界——波多馬克河畔設立新的美國首都,這個首都就以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名字命名。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但費城代表對于失去首都地位也不滿意,在他們的抗議下,國會最終同意:在新都華盛頓修建期間,美國首都遷回費城,于是美國首都又從紐約變為了費城。

而在新都華盛頓落成後,美國都城正式定在了華盛頓,此後沒有再變過。在這二十多年時間裡,美國首都先是從費城遷往紐約,接着又從紐約遷往費城,最後又從費城遷往華盛頓,總共遷都了三次。

美國獨立戰争既是美國從英國獨立出來的一戰,也是美國的一場内戰

許多人以為獨立戰争就是美國人民奮起反抗,然後英國拼命鎮壓反抗的一場戰争。卻往往忽略了當時美國的另一個重要群體——“效忠派”。

效忠派,顧名思義,是與獨立派相對的派别。他們反對美國從英國獨立,認為十三殖民地應該繼續效忠英王喬治四世。但在第二次大陸會議後,獨立派占了上風,美國各地的效忠派也遭到了殘酷打擊。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值得一提的是,效忠派并非認為應該對英王俯首帖耳,他們繼續效忠英王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人認為大陸會議是少數派别操縱的,不足以代表人民的呼聲。有人認為獨立派太過專斷,違反了議會原則。有人認為應該通過改革的方式改善殖民地現狀,不應該這麼快就訴諸暴力。還有人隻是單純與獨立派有私怨,便在戰争中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但無論如何,他們在當時美國的待遇都是類似的,那就是遭到無情鎮壓。而效忠派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有的組織起了反對獨立的民兵武裝,有的則幹脆加入英軍。是以《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一書才會寫道:“美國革命是一場内戰。”

還有一部分效忠派則無力反抗,隻能選擇流亡,他們大多逃往加拿大殖民地和英國本土。在當時的倫敦,就有數個效忠派聚居區。而效忠派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就是當初和父親一起做雷電試驗的那位。他曾當過紐澤西州的州長,但獨立戰争爆發後還是堅定地站在了英王一邊,并是以被沒收了在美國的所有财産。

3個美國冷知識:華盛頓是奴隸主,美國遷都三次,獨立戰争是内戰

而美國獨立戰争的勝利,對于這些效忠派而言就是一場失敗。是以他們的下場大多也十分悲慘,往往隻能客居異鄉,在饑寒交迫中死去,較早逃出美國的效忠派帶出了部分财産,生活要好一點,但他們在美國的财産也被全部沒收。部分人試圖回美國拿回自己的财産,卻大多被關入監獄。

是以,獨立戰争不僅僅是美國和英國之間的戰争,也是效忠英王的美國人和支援獨立的美國人之間的戰争。但“效忠派”的形象卻往往在表現美國獨立戰争的影視劇中被刻意抹去了,這就給許多人造成了獨立戰争是美國全民反抗英國的錯覺。

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文史書生”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