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1980元的“五糧液”
直播間隻賣298元
798元兩瓶的貴州匠工秘醬
專屬福利價299元
還送一套十二生肖酒具
市場上賣1388元的大紅袍茶葉
直播間下單
到手4盒茶禮
還有整套高端茶具隻要268元
在記者的調查中,一些主播将所有商品原價和直播專屬價對比越來越誇張,而在主播的極力渲染和比價刺激下,不少觀衆會激情下單,很多商品也有一個不錯的銷量。
主播口中的“家人們”是否真得到了福利?在第三方投訴平台,記者發現比價宣傳下,有大量問題存在:到手的商品貨不對闆,價格根本不如宣傳的那麼便宜,産品品質一言難盡……
超高原價超低折扣
直播間專享價、主播福利價是真優惠嗎?
“超低折扣”酒,實為勾兌酒
“單瓶掃碼價598元一瓶,保真,現在我們直播間專屬價,一箱6瓶,隻要597元!對,你沒有聽錯,官方指導價3588元一箱,現在597元包郵還送一套精美酒具。”
2023年11月,家住天津市河東區的張柳(化名)看到這條直播後,立馬下了一單。“這可是名牌酒,而且商家承諾源頭工廠發貨,肯定沒有假,這回是真的撿到便宜了。”張柳說。
令張柳沒想到的是,酒收到後他就發現了問題:“中午喝了一小杯,感覺口感不對,一看包裝和之前看的名牌酒包裝不一樣,産品類型是植物類露酒,是用白酒加了水、綠豆、竹荪、荷葉等調制而成,和白酒不是一回事,說白了就是勾兌酒,根本不值什麼錢。”
張柳說,主播一直說這是大牌,是原廠原箱拿的,實際上就是明目張膽騙消費者,所謂的名牌隻是大牌酒廠下面的一個授權公司,一再打擦邊球,将其和名牌酒綁定,讓消費者誤以為買到了名牌酒。
主播虛報原價,隐藏折扣資訊
有消費者在某網紅主播的直播間看到,主播銷售某品牌洗髮乳時,出示的某電商平台銷售同款商品的頁面截圖為49元,但這張圖的上半部分被折向後方。出于好奇,她去電商平台搜尋了該産品,發現完整截圖上顯示出産品的促銷資訊“拍2減50,帶走1KG”“第2件券後¥9”的字樣。
同樣在該網紅的直播間,售價為669元的周六福五福龍足金手串,主播稱在同平台其他主播直播間售價為1039元,并出示了銷售頁面截圖,但有消費者随後在同平台周六福官方旗艦店發現其售價為759元。
有網友調侃:“如果福利真這麼大,我從直播間進貨再去賣不早就發财了?”
價格虛高涉嫌違法
2022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市場監管局城西所執法人員在日常網絡巡查中發現,某電子商務公司在電商平台直播和短視訊中宣傳的銷售價明顯低于原價,且未發現原價銷售記錄,随即執法人員上門調查。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進階定制款裙子我之前賣199元,現在改價49元上連結。”面對執法人員展示的直播内容,商家無法提供該産品按原價199元的銷售記錄。
在現場檢查後,執法人員發現該電子商務公司偷偷修改了在某短視訊平台上店鋪的原價,企圖蒙混過關,但面對依法錄取的電子固證材料,該公司無法抵賴。經執法人員查明,該電子商務公司在短視訊平台直播涉及的商品未以劃線價成交過,檢查中該商家平台店鋪多種商品無法提供原價銷售記錄,構成價格欺詐行為,違法所得超過5000元。
在生活中,消費者經常能遇到商品打折銷售的情景,降價促銷和價格欺詐二者之間的邊界在哪?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北京市律協消費者權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饒偉介紹,降價促銷是在商品價格與價值相符的基礎上,為了刺激消費進而做出的通過降低價格,擴大銷量的行為,商家采取降價促銷的目的是“薄利多銷”,這是一種正常的經營方式。而價格欺詐行為是在對商品進行價值定義時就沒有遵循公平原則,價格明顯虛高,通過打折誤導消費者消費的行為。二者的根本差別在于商品的價格是否符合商品價值以及銷售行為是否侵犯消費者對商品價值的知情權。
饒偉說:“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依法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價格監督管理工作,發現場所内和平台内經營者有違反規定行為的,應當依法采取必要處置措施,儲存有關資訊記錄,依法承擔相應義務和責任。如果平台經營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也應對價格欺詐行為負責。”
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2022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共同釋出的《網絡主播行為規範》明确規定,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誇張宣傳誤導消費者,通過虛假承諾誘騙消費者”行為。
一些短視訊平台也對主播價格宣傳行為進行了規範,明确要求直播不得虛構比較價格。
有平台已經出台相關規定,嚴格限制直播間商品比價,直播間或視訊展示被比較價格的證明憑證,平台隻支援商品吊牌價、官網零售價、商品定價、廠商建議零售價。通過“商品參考價”功能釋出參考價,商家需前置上傳對應價格憑證,由平台進行稽核。創作者不得使用無依據或無從比較的價格,作為折價減價的計算基準或被比較價格。
有平台多次開展打擊價格虛假的專項行動,僅2023年就有超5000名電商因商品價格弄虛作假受到處罰。
但從記者調查情況來看,價格虛假問題仍然嚴重,并且主要集中在酒水、茶葉、玉石等方面。
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蘇号朋認為,對于網絡交易中的價格亂象,還是應當回歸到價格法的相關要求上,落實公平原則,保障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為此價格要合理,表現形式上要明碼标價,而不是各種價格在直播間“亂飛”。平台對治理平台生态負有法律義務,應當對商家的各種價格欺詐行為加以管控,及時查處、懲戒,比如扣除信用分、禁止在該平台銷售商品,充分保護消費者權益。
在饒偉看來,價格欺詐等行為長期存在,還和違法違規成本太低,對一些網紅主播起不到震懾作用有關。
“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整治市場亂标價的力度,對于不法商家的違法行為應及時處罰。消費者應當理性消費,在看到所謂直播間低價時,不要輕易下單,可以多平台對比後再作考慮,還應增強維權意識,對于價格欺詐行為抱有零容忍态度,及時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舉報,必要時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饒偉說。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金平縣融媒體中心
《金平新聞》播出時間:首播:星期一、三、五(20:00)
重播:次日08:00 12:30 17:00 20:00 22:30
提醒:轉載請注明來源:多彩金平(ID:dc-ji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