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辦如何為富豪家族服務?對話亞洲家辦協會主席羅孟君

家辦如何為富豪家族服務?對話亞洲家辦協會主席羅孟君

  中新經緯1月3日電 (羅琨 實習生 肖立群)作為富豪家族标配,家族辦公室的發展近年來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冠以“家族辦公室”名目的機構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生長。真正的家族辦公室應該是什麼樣的?在目前投資環境下,家族辦公室關注的投資重點有何變化?近日,中新經緯對話了亞洲家族辦公室協會主席羅孟君。

  羅孟君在金融領域浸淫多年,并在2013年創辦亞洲家族辦公室協會。該機構旨在為家族負責人、财富所有者和獨立辦公室提供一系列咨詢服務,其工作範圍包括設立家族理财辦公室、家族治理、慈善咨詢、繼任管理等,目前已經發展了60餘家單一家辦核心成員。

以下為對話實錄(略有删減):

中新經緯:目前注冊家辦的門檻較低,有人開玩笑說中國的家族辦公室可能比家族企業還要多。有些機構打着家辦的幌子,實際上就是賣保險。在你看來,真正的家辦是什麼樣的?

  羅孟君:一般來說,真正的單一家族辦公室是沒有太多精力為其他人服務的。對大部分家辦來說,金融業務隻是其中一環。家族辦公室的焦點還是家族本身,而非家族企業,這兩者之間理論上是有防火牆的。

  家族辦公室主要針對最大的股東,也就是owner(實際控制人)服務。投資方面,包括他們公司裡的股權,他私人口袋裡的錢,怎麼投、怎麼退出都是家辦要關注的。此外,孩子的教育培養、以後的傳承問題都是家辦要操心的。

  要把其中一個孩子推到家族企業上司人位置上,不是單單有股權就可以,除非股東的結構非常單一。在其他股東也有話語權的情況下,你準備讓某個孩子接班,是要争取這些人的支援的。這都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磨合。

  此外,家辦還要負責舉辦家族會議、凝聚家族向心力,包括很多日常瑣事,比如保安怎麼管理、買什麼黃金、黃金怎麼押送等,就像是一個“大總管”。

  是以家辦不是那麼簡單的,并不是一個單純的金融管理人,它需要給家族提供大量的外部的專業服務,這就要求家辦有一個非常龐大的關系網。

中新經緯:服務創一代和他們的接班人有何差別?

  羅孟君:在不同的代際裡,家辦關注的焦點和發展的需求都不一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家族本身的情況。

  創始人這一代關注的焦點還是在業務拓展上,但到二代就會關注其他的agenda(議程),比如說他以後是不是繼承人。有一些家族,他們因為行業周期的關系,可能日落西山,要尋找新的途徑來發展,也有可能二代不喜歡這個産業了,要做其他事情,甚至直接賣掉資産,賣掉以後的錢怎麼再投入,(家族内部)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家辦就要考慮如何讓他們達成共識。

中新經緯:碰上好幾個子女都想當接班人的情況,家辦會怎麼處理?

  羅孟君:這種情況下,家辦是不能有自己的立場的。

  在比較樂觀的情況下,如果實控人還在,為了平衡權力結構,會從外面聘請一個CEO進入家辦,搭建一個良好的治理架構,這樣來進行決策。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治理結構,通常大家表面還比較和氣,但是實際上誰也不尊重誰。

  如果沒有良好的治理結構,等到後期,實控人還有沒有影響力,還能否鎮得住,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是當他步入暮年,二代們也做好接手準備了,但如果沒有做好配置設定會很麻煩。

中新經緯:海外的家族企業對家辦的需求有什麼不同?

  羅孟君:從西方來看,大部分家族辦公室都已經曆經好幾代人,相對來說,現在這一代人對企業沒有那麼有激情,家辦通常就是處理他們的财富和福利,如果配置設定得當,家辦也不難做。另一方面,從歐美來看,通常一些在家族企業中沒有位置的人會被安排進入家族辦公室。另外,歐美還有一些家族福利基金,孩子讀書畢業、結婚生子都會拿到一筆錢,這種就是event-driven(事件驅動型)的福利配置設定機制。

中新經緯:單一家族辦公室和聯合家族辦公室有何差別?這兩種業态在香港發展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羅孟君:單一家族辦公室不是一種産業,而是為家族企業自身的需求出現的一個實體,不是一個盈利的機構,實控人不會對這個家辦有盈利的期望,因為單一家辦完全是服務于他們特定的需求出現的。但是聯合家辦(MFO)是不一樣的,它本身就是一個業務,是一個要賺錢的公司。

  他們是怎麼賺錢的?就是服務單一家辦。很多香港的聯合家辦其實是EAM(external asset managers,外部資産管理人)。嚴格一點來說,EAM和MFO還是不同的,EAM等于利用銀行這個産品平台跟科技平台來服務客戶,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投資組合管理人,但MFO還有其他方面的業務能力,而且這些業務能力是他自身擁有的。

  現在很多家辦美其名曰我們提供信托,我們幫你做什麼資産管理,你隻要看這些業務是不是他自己提供的,還是和外部其他方合作的,就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家族辦公室了。

  我也見過一些賣保險的,對外說自己是家辦,但實際上并沒有實體,目前香港在這塊也沒有監管,隻要沒有犯很嚴重的問題,監管也不會來管你,是以他們都叫自己家族辦公室。

中新經緯:從監管的角度來說,你有何建議?

  羅孟君:從單一家辦的角度來說,肯定還是希望政策上有比較寬松的氛圍。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提升從業人員的整體水準。哪怕是保險從業人員,也可以從事一部分家辦的業務,關鍵是這個業務的過程是合規的。

中新經緯:你覺得在目前的投資環境下,家辦的投資政策有何調整和變化?

  羅孟君:經濟是在慢慢恢複的,但仍有一些不明朗的因素,是以很多家辦現在還是比較保守的,沒有非投不可的項目大家還是會選擇觀望。

  現在大家尤其創二代比較有興趣投的就是ESG,而且很多資料都顯示,最近這兩年ESG相關的基金數量和交易額都在大幅上升,代表熱錢都在湧進這個領域。

  香港和内地通關以後,感覺還是有很多機會,要去把握住就得頻繁出差。此外,中東我今年也飛了五次了。中東那邊的投資人也看重人的關系,看重共同的理念,是以必須多溝通,不像歐美會在條文上轉來轉去。

中新經緯:中東的主權财富基金對中國資産的态度是怎樣的?他們對哪些行業更感興趣?

  羅孟君:他們對中國資産是特别有興趣的,對大健康、科技等領域都很關注,因為他們也知道科技是改變未來的重要手段,是以他們在和AI等技術相關的他們都願意投。

  他們也知道自己是産油國家,但是油總有一天會用完,是以一定要開拓新的商機,這樣來分散他們的資産風險,有一個多元化的回報。

  另一方面,他們投了一些中國的獨角獸公司以後,也會吸引這些公司出海去中東落地,這些公司有當地主權财富基金的背書也更容易開拓市場,他們也避免了産業空心化的問題,是以這是一個互利共赢的機會。在其中,香港可以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利用香港在法律、稅務、資金流動等各方面的便利或者優勢撮合促進更多合作。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羅琨:[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