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作者:坤七說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蔣介石到底為什麼輸掉了内戰,這一點直到今天,依然還是台灣地區國民黨學者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之一。

對于蔣介石的失敗,台灣地區内部的學者們,可謂是為其“找盡借口”。反正不管怎麼說,内戰的失敗都不是蔣介石的鍋。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蔣介石)

其中有一種觀點,就非常的有趣,這種觀點的提出者是蔣永敬。蔣永敬認為,蔣介石輸掉内戰的主要原因,是由美軍高層馬歇爾所導緻的...

一、馬歇爾的傾向性

這種觀點雖然看起來非常的離譜,但是事實上卻還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馬歇爾在來到中國之後,的确是與蔣介石進行了一番精彩的“博弈”。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蔣永敬)

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國共兩黨之間的沖突,再次被擺上了台前。内戰可以說是一觸即發,為了調解國共兩黨之間的沖突。美國總統杜魯門将馬歇爾任命為特使,指令其前往中國調解兩黨沖突。

這也就是馬歇爾來到中國的主要原因,他并不是來支援蔣介石的,反倒是來制約蔣介石的。因為此時我黨并不想要打内戰,發動内戰與否的主動權,事實上還是在蔣介石的手中的。但是在馬歇爾來到中國之後,蔣介石也不得不看馬歇爾的臉色。

對于馬歇爾以及其背後的美國而言,他們事實上并不希望中國此時陷入内戰。因為一旦内戰爆發,就意味着中國将會有“落入共産黨手中”的可能性,這是美國所不願意接受的。但是美國同樣不希望共産黨徹底被消滅,因為共産黨事實上也有力的制衡了蔣介石。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蔣介石)

但是美國同樣不希望中國維持現狀,因為如果不能改變中國兩黨軍事對立的現狀,那麼内戰的爆發就是必然的。美國希望能夠在中國打造一種“全新的模式”,一種國共兩黨共同執政,國民黨占據強勢地位,共産黨占據弱勢地位的“和平局面”。

這樣不僅能夠讓中國陷入長期内耗,更能夠保證中國永遠不會倒向蘇聯。而這個中國,同樣也是美國陣營中的一員,這也就為全世界打造了一個“樣闆”。也就是共産黨并不是一定要暴力奪取政權,也是可以分潤權力的。換句話說,就是美國希望我黨能夠走“議會鬥争”路線。

除此之外,馬歇爾對于蔣介石的個人印象其實也是非常糟糕的。馬歇爾本人與史迪威将軍死摯友,而史迪威在離開中國之前,對蔣介石的評價可謂是相當的糟糕。史迪威是這麼說的:“蔣介石是一黨政府的頭頭,被蓋世太保和特務支援,對于美國的努力始終保持輕蔑。”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馬歇爾)

但是這麼一個既不支援國民黨,還讨厭蔣介石的人,在當時的中國卻極有威望。馬寅初曾這麼形容馬歇爾:“中國之治亂興替,惟‘馬’首是瞻。”可見當時的中國,對于馬歇爾的到來,還是保有極大期待的,甚至就連蔣介石都是這麼認為的。

二、被迷惑的蔣介石

最開始,蔣介石并沒有将馬歇爾太過于放在心上。因為此前美國政府已經明确表示将會幫助國民黨軍隊,運送軍隊前往中國東北。在蔣介石看來,這就已經是美國明确了對自己的支援。更重要的是,此前杜魯門在聲明中已經明确表态,共産黨應該放棄自己的“獨立軍隊”。

而代表杜魯門态度的馬歇爾,在趕到中國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加入了“國共美三方軍事小組”,并且明确的表示了,自己不支援共産黨保留軍隊的态度。這一動作,也使得蔣介石堅信馬歇爾就是來幫助自己的。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馬歇爾在延安)

此時的蔣介石,因為打赢了抗日戰争,是以也收獲了極大的民望。在他重返南京的時候,看到夾道歡迎的群衆,一時間也是感動的熱淚盈眶。但是在感動過後,蔣介石自大的老毛病就又犯了,他覺得自己主導戰後的中國,已經是“衆望所歸”。

他不僅得到了“人民的支援”,得到了美國的支援,甚至還與蘇聯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自認為得到了兩個超級大國,與中國人民支援的蔣介石,自然也想當然的認為馬歇爾就是來幫助自己的。

因為馬歇爾的到來,蔣介石甚至要求已經被八路軍接收的赤峰以及多倫,也必須重新被國民黨所接收。但是這卻進一步的惡化了馬歇爾對蔣介石的觀感,1946年1月9日夜,馬歇爾找到蔣介石痛陳利害,才讓蔣介石勉強放棄了原本的計劃。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蔣介石)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蔣介石第一次的開始懷疑馬歇爾的立場。而且随着談判的深入,蔣介石更是越來越懷疑馬歇爾到底是不是真的來幫助自己的。因為馬歇爾在新政府的籌備工作中,非常的偏向于中國的民主黨派,例如民盟。

更讓蔣介石無法容忍的是,馬歇爾竟然試圖将共産黨也納入新政府的範疇。馬歇爾這麼做的理由,我們前面已經闡述過了。馬歇爾就是希望在中國打造一個多黨聯合政府,共産黨自然也在“多黨”之中。

例如馬歇爾所籌備的“臨時國務委員會”,其中9人為國民黨,6人為共産黨,1人為民盟成員,1人為青年黨成員,最後1人則是無黨派人士。按照馬歇爾的計劃,中國的新政府各部門内,應該50%為國民黨人,30%為共産黨人,20%為其他黨派與無黨派人士。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馬歇爾)

蔣介石對于美國的這種态度頗感震驚,因為美國的這種做法,客觀上來說,的确就是完全沒有站在蔣介石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蔣介石也在日記中寫道:“可知客卿與顧問對他國政治之隔閡,若身本無主見則不僅誤事,适足以是以亡國也,險極矣!思之寒心,不知國家前途究将如何矣。”

蔣介石認為,美國政府與馬歇爾,并不了解此時中國的情況,是以才會做出各種“錯誤的決定”。但是蔣介石卻從未想過,也許美國人本身,就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隻是在美國的國家利益中做考量。

三、撕破臉

然而,馬歇爾的計劃或許從一開始,就是注定失敗的。馬歇爾希望蔣介石放棄一黨專制,将中國全盤民主化。但是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蔣介石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本家階級的利益,而這些人在中國一直都是少數派。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馬歇爾)

如果蔣介石放棄一黨專制,那麼國民黨在中國的垮台,就是一種必然。蔣介石是一個權力動物,他追求中國的最高權力已經追求了幾十年了。而1946年,是他距離自己的夢想最近的一年,也是他最不可能放棄權力的一年。

對于我黨來說,此前的深刻教訓就已經證明了,放棄自身的武裝,完全就是不現實的,是集體自殺。北伐戰争結束後,我黨所遭遇的一切,就是放棄武裝的後果。我們可以不采取武裝鬥争,但是我們必須要保證自己武裝的存在。

畢竟,用不用劍是一回事,有沒有劍又是另外一回事。馬歇爾面對這種局面,也是一籌莫展,他九上廬山,試圖說服蔣介石放棄發動内戰。也不斷的與我黨的代表會面,希望我黨做出讓步。我黨也給出了承諾,如果蔣介石願意進行民主化,那麼我黨願意做出一定的讓步。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杜魯門)

但是蔣介石那邊,卻始終不肯松口。馬歇爾每一次登上廬山,蔣介石都會再次提高自己的價碼。一次次的加碼,也在耗盡馬歇爾對蔣介石政府的耐心。而馬歇爾在中國的一年,也讓他深刻的明白了一點,那就是蔣介石集團,根本就是冥頑不靈且無藥可救的。

1946年底,馬歇爾回到了美國,1947年,馬歇爾被任命為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很清楚,對待中國,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是以在1947年-1949年新中國建立,美國國務院對于蔣介石集團始終都是持有不支援的态度。

馬歇爾也是美國政府中,堅定反對支援蔣介石集團的最進階别官員。在 馬歇爾來到中國的一年時間中,他的妻子也一起來到了中國,并且旁觀了馬歇爾調停的整個過程。就連馬歇爾的妻子也表示:“宋美齡的眼光,要遠在她的丈夫蔣先生之上。”

國民黨學者反思蔣介石為何輸掉戰争:全怪美國馬歇爾誘惑了蔣先生

或許也正是因為蔣介石與馬歇爾之間的糟糕關系,以及國民黨給馬歇爾留下的糟糕印象,最終導緻了馬歇爾在對華援助問題上,始終不肯松口。客觀上來說,馬歇爾對于蔣介石的垮台,的确是做出了“貢獻”的。

參考資料:

楊雨青.“最高統帥”與“欽差大臣”的碰撞——美國調處時期蔣介石與馬歇爾之間的博弈[J].晉陽學刊,2017,(03):38-44.

吳學東.美國“遺棄”蔣介石政權内幕[J].文史春秋,1998,(05):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