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漢,一家面館發生的一件小事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事兒不僅涉及偷竊,還有一出算術的鬧劇。讓我們來細細品味這碗面的經濟學和老闆的算術邏輯。
先來說說這個員工,這位“勤勞”的員工在8個月裡竟然讓老闆少了2萬餘元營業額。不得不說,這種行為實在是可恥,背叛了老闆的信任。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老闆描述損失時的算術邏輯。
老闆的算法是這樣的:“比如客人吃一碗面5元,付了50元,員工就把50元揣兜裡,再從錢箱裡找45元給客人,等于自己賠了95元還有一碗面!”聽到這裡,我差點以為自己數學學得是假的。這算法,簡直是重新整理了我對算術的認識。
我們來仔細算一算。首先,那碗面成本5元,這是老闆的直接損失。然後,員工偷走顧客的50元,這錢原本應該進老闆的口袋。此外,員工從錢箱裡拿出45元找零給顧客,這也是老闆的錢。但這45元其實并不構成額外損失,因為這部分錢原本就在錢箱裡。是以,老闆的實際損失是5元的面成本加上50元,總計55元。
老闆的這種算法,仿佛有人偷了你的手機,你還得賠偷手機的賊一個新手機似的。按照這邏輯,我們不是天天在賠錢嗎?
這件事情如果放在國小數學課上,估計老師要氣得掉下眼鏡。老闆這算法,不僅讓數學老師哭暈在廁所,連我這個外行看了都一頭霧水。我們可以了解老闆因為損失而心煩意亂,但這算術問題,可真是個大問題。
說到底,這不僅僅是個算術問題,更是個對經濟交易了解的問題。當面對盜竊和找零的情況時,我們更應該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損失是什麼。老闆的這次算術“失誤”,不知道給那位不法員工帶來了多少“額外的收入”。
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數學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經營生意的時候。老闆的這次算術失誤,不僅讓自己在網絡上成了笑柄,更是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們都需要保持清晰、準确的數學邏輯。不然的話,我們可能會像這位面館老闆一樣,被自己的算術邏輯繞暈。#文章首發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