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雲鄉:四合院的現狀和未來

作者:考古研史

四合院有它的曆史,有它的過去,給人留下古老的思念。但是它的現在呢,未來呢,都是問題。

眷眷于往昔,惋惜于眼前,惆怅于未來,北京四合院的時代畢竟是過去了,似乎也是古老的中國文化的衰落的一個部分,也是任何人都無法挽回的,這是必然的趨勢。代之而興的是種種其他……

眼前的四合院的破爛情況,在前面各篇文章中,已經舉過一些例子。實際這種例子是舉不勝舉、說不勝說的。

南半截胡同的廣和居,是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極為著名的老店,由何紹基、李越缦到魯迅先生都三天兩頭光顧,十分稱贊的食肆。它不隻是一個飯館子,簡直是一個同光以來,直至宣統、民國初年的“舊文化俱樂部”。一九八〇年我特地去看了這處舊址,路東磨磚的小街門,雖然破敝,但因其昔時十分精緻,是以猶存過去典型。可以想象七八十年前,甚至稍後,門前停滿車輛的風光。走進院中一看,門戶依稀,住着幾家人家。窗棂寂靜,還是一個很标準的南城小四合。這所小院是路東的門,西房連門洞隻有三間,門洞占半間。院内南房、北房如同廂房,十分入淺,院子是長條的。頂頭是東房,也不深。廚房在西頭北頭鄰街一間,房頂有高大的出蒸汽的天窗,可以看出是過去作飯館子的标志。由這高大的天窗,讓人想起昔時的名廚,似乎還可嗅到“潘魚”、“砂鍋豆腐”等等名菜的香味,但這隻能供談掌故的人的遐想,小院的居民雖然每天望着這天窗,恐怕也很難想到當年鍋勺叮當亂響的熱鬧情況了。南、北、東三面的房屋,從窗戶和門來看,三間北房、三間南房……都各有三個房門、六塊窗格,顯見當年都是隔成三小間的。這就是當年的客座,其狹窄的程度,擺現在的大圓桌是擺不下的,舊時宴客隻坐六人席、八人席,擺的隻是八仙桌、高桌……而這樣狹窄的小屋,據傳當年同治皇上都來過,真是不可思議啊!……不過一九八〇年時,還儲存着古老小四合的樣子。到一九八一年再去時,這古老的小四合,也像得了傳染病一樣,每家窗根下面,又蓋了一間紅磚小屋,原來狹窄的院子,已沒有了,隻剩下彎彎曲曲的小夾道了。在這種夾道中生存着的大人、小孩,說也可憐,恐怕心胸再不會寬敞,也像這些夾道那樣狹窄了。

現在北京所有的四合院,除去極少數特殊人士住的院落外,幾乎所有的院子,不管大的、小的、較為整齊的,或十分殘破的,都在院中蓋滿了各種樣式的小屋,沒有一處有院子了。四合院的院落,基本上不存在了。在南小街一所十分精美的高台階大四合院中去看朋友,這所房子不知當年誰蓋的,路北的門,磨磚對縫,垂花門,大院子,想當年盛時,初蓋起來,以及相當長的時間内,都是十分氣派的。雖非三進五進連在一起,但隻這一進,也足可以顯示大四合院的氣勢了。現在那位朋友住着大北屋,走廊、紗窗,屋中且有地闆,冬天且有暖氣,按說也是很好的。但是院子呢,原來十字引路留下那四塊種海棠、丁香等花木的地方,分别蓋了四間各不相靠的平頂紅磚小房,每間分别有一丈見方,是整齊的正方形。如果從空中鳥瞰,這個院子,正好是平鋪着一面顔色相反的紅十字會會旗。中間“十字”是白灰色磚墁的,四間小房是紅磚的,這是近年北京四合院新創造的窮對付吧,有什麼法子呢?想想實在可笑。

以上這就是北京四合院的現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想是多方面的。大體說來,不外下面幾點:

一是人口膨脹,人口密度太大,原來住一家的四合院,後來住兩家、三家,慢慢增至四家、五家,後來增至十幾家。而每家的人口也不斷增加。六十年代夫婦二人帶兩個孩子的家庭,現在孩子成人,又建立家庭,這就無法容納了。

二是四合院本身的欠缺,是以院為機關,不是以房間為機關。每家人家最起碼的配套,沒有燒飯的地方,這些年人們學會了蓋小房,蓋間廚房,蓋間兒子結婚的小房。東一間、西一間,各式各樣,因陋就簡,窮湊和。在整整齊齊的大院子裡,小院子裡,見縫插針,像上海棚戶區當年的“滾地龍”一樣,一滾就是一間。雜亂、不協調,使古老的四合院連衰老的面貌也無法使人辨認,院子消失了,隻剩莫名其妙的大雜院了。

三是人們的經濟能力、實際的經濟能力無法和當年獨家住四合院的年月相比,土地面也無法容納按實際數字增加幾倍、幾十倍的四合院了。縱然有錢,也沒有那麼些地皮、古建築勞工、大批的木料,等等。何況還沒有那麼多錢呢。國家拿不出,地方拿不出,個人更拿不出。照三十年代物價,租五間南屋,也得十大元,合一錢黃金,或一千枚雞蛋,或八十多斤豬肉……折合的現金,這樣的月租金又豈是今天一般人能付得起的?因而今天也隻是破舊的不成為四合院的“四合院”,老房客對付着住着,拆一幢少一幢,自然不會再蓋新的了。

今年一二月間,在北京出差,經常外出,看見有些胡同的比較精美的四台院,釘上了北京市文物保護機關的牌子,作為文物保護起來,從保護精美古建築的角度,這也還是沒有辦法的唯一辦法了。據說将來還考慮劃定一個範圍,保留若幹條胡同,保留一片四合院,這是未來最大最好的保留四合院的方案了。

但任何保留四合院的辦法,一般恐怕也隻能儲存住四合院的“形”,不能儲存住四合院的“神”了。就是過去北京人住四合院的那種幽閑的情調、甯靜的氣氛、舒展的起居、寬敞的院落、從容的四時、大大小小的胡同……站在北海白塔山上或景山亭子裡,向下一望,“雲裡帝城雙鳳阙,雨中叢樹萬人家”。這樣栉比鱗次的屋瓦,這種氣派、古老的皇都的形勢是必然要消失了。從個人的感覺上,從整體的形勢上,都将為新的所代替了。

住在那不是四合院的“四合院”中老房客,即使老一代的還有點眷戀之情,新一代的也巴不得早點分一套單元樓房去住了。

老實講:北京四合院的未來,恐怕隻是“文物”,沒有未來了!

來源:鄧雲鄉《北京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