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政治、經濟與曆史的綜合觀察(上)

作者:莫愁予

#記錄我的2024#

資本主義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全球範圍内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然而,這個體系的曆程并非一帆風順。特别是在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經曆了一次重大的轉型。我們可以将這個轉型年代劃分為三個階段:美國的民粹運動、進步主義運動,以及小羅斯福的新政。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政治、經濟與曆史的綜合觀察(上)

民粹運動在美國興起,反映了廣大群眾對社會不公和經濟不平的抗議。這一運動主張回歸簡單、公平的經濟制度,反對金融資本的過度擴張。進步主義運動則強調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主張通過政府幹預來解決社會問題。小羅斯福的新政則是在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對經濟進行全面幹預,通過一系列政策來刺激經濟複蘇。

然而,到了1960年代末期,美國生産率相對下降,歐洲國家和日本的恢複國力使其在生産效率和成本方面具有競争優勢。這導緻美元危機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後建立的國際貨币體系,美元與黃金挂鈎,其他貨币與美元挂鈎。但随着美國經濟問題的加劇,美元的信譽受到質疑,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解體。此後,美國國力成為美元體系的最終擔保。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政治、經濟與曆史的綜合觀察(上)

在這一系列變革中,保羅·沃克的加息政策值得關注。沃克時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他堅決反對通貨膨脹,認為隻有通過加息才能遏制物價上漲。然而,這一政策也導緻了美國經濟的衰退,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主義體系的危機。

與此同時,經濟思潮也在這一時期發生了轉變。從原本的自由市場主義,逐漸轉向對政府幹預的認可。人們意識到,單純的市場力量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政府需要發揮作用來保障社會公平和穩定。這一轉變展現在政策層面,就是各國政府對經濟的幹預力度加大,社會福利制度得到完善。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政治、經濟與曆史的綜合觀察(上)

不同時期的上司層對經濟發展也産生了深遠影響。從民粹運動、進步主義運動到小羅斯福的新政,美國上司層不斷嘗試調整資本主義體系,以适應新的國際環境。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國國力成為美元體系的擔保,也使美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保持了重要地位。

加息政策是保羅·沃克在上世紀70年代采取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應對當時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滞的問題。在當時的美國,高通貨膨脹率和低經濟增長率并存,形成了所謂的“滞脹”現象。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政治、經濟與曆史的綜合觀察(上)

在短期内,加息政策确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高通貨膨脹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經濟停滞現象也有所緩解。然而,加息政策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

首先,高昂的利率使得企業投資減少。在加息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企業融資成本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導緻企業減少投資,進而影響到産業擴張。其次,加息政策使得債務負擔加重。許多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利率上升,還款壓力增大,導緻債務違約和信用風險。此外,消費者面臨更高的貸款利率和信用卡利率,消費能力下降,市場需求不足,進一步影響經濟增長。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政治、經濟與曆史的綜合觀察(上)

在這一背景下,凱恩斯主義經濟理念受到了質疑和挑戰。凱恩斯主義認為,政府應該通過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幹預經濟,實作充分就業和穩定增長。然而,加息政策的實施表明,過度幹預可能導緻經濟失衡,加劇通貨膨脹和債務問題。這一現象促使經濟學家和新政治家開始關注新自由主義或後福特主義等新型經濟概念。

新自由主義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主張政府減少對經濟的幹預,降低稅收和利率,以促進經濟增長。後福特主義則關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産業更新和結構調整,強調靈活性和創新。這些新型經濟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應用,對全球經濟政策産生了深遠影響。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政治、經濟與曆史的綜合觀察(上)

資本主義在70年代後的擴張問題,其背後的原因并非僅僅是加息政策等經濟因素所緻,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和曆史背景的影響。在這一時期,從裡根時代到克林頓時代,再到小布什的“所有權社會”,不同上司人的經濟政策和立場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