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作者:客觀聽書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各位看官點選一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援。

資訊源:本文陳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文丨S1mple

編輯丨S1mple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曆朝曆代,隻要有更朝換代的事情發生,必然少不了一陣腥風血雨,一将功成萬骨枯,争霸路上有人成功就會有人失敗。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曆史上有這麼幾個人,他們距離統一天下可以說是觸手可得,但就是在最後一步卻功敗垂成,功虧一篑。

那麼這幾個人到底是誰呢?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西楚霸王項羽

秦晚期,因為徭役沉重,六國餘孽未清,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反秦起義。

其中實力最強,勢力最大的應該就是在巨鹿之戰中大獲全勝的項羽了,項羽個人武勇不用再多說。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力能扛鼎,雖然看不進書,學不進武藝,但項羽在當時也算得上是天選之子了,畢竟文有範增在背後出謀劃策,他隻需要沖陣破敵就好。

前期項羽靠着這種方式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原本強悍的秦卒,在項羽面前竟然沒有一合之敵。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不過項羽這人說難聽點,多少有點胸無大志,婦人之仁了。

早在劉邦先項羽一步攻進鹹陽的時候,範增就告訴項羽,劉邦是大敵,一定要殺了這個人才行。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結果項羽不聽勸,鴻門宴最後還是将劉邦放跑。

項羽在進入鹹陽以後,大肆燒殺搶掠,火燒秦王宮,掠奪财寶和美女,如果隻是到這的話,項羽隻要能占住富饒的關中之地,那項羽的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當時也有人勸誡項羽:“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結果項羽看着被自己禍禍的不成樣子的鹹陽有點嫌棄,一門心思想要帶着掠奪到的财寶和美女回到江東,讓自己的江東父老看看自己多有出息。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并說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而且項羽這個人做事太憑喜惡,完全沒有大局觀,項羽對那些順從他的人态度都還好,但凡有人不順項羽心意,項羽就會是以心生怨恨,九江王英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後來項羽多次擊敗劉邦,甚至将劉邦圍困在荥陽,眼看就要取勝,但在劉邦提出議和,并且打算分割荥陽立漢,項羽就打算同意劉邦的議和要求。

甚至最後還将自己的智囊範增給氣跑。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可以說項羽一手好牌,隻要他按照範增的建議一步一步往前走,那真沒劉邦什麼事了,但項羽最後還是将自己的好牌打的稀爛。

最後功敗垂成。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後周皇帝柴榮

雖然柴榮也是皇帝,但對于一個大一統的皇帝來說,單純的後周皇帝顯然逼格要低上不少。

不過柴榮其實也是有機會完成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的。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柴榮雖然在中華曆史長河中名聲不顯,但這人可不簡單,他在剛即位的時候就立下了掃滅諸國,澄清天下的大志。

而且柴榮能聽進去别人的進言,當時後周的大臣王樸獻上了《平邊策》,很明确的指出要先易後難的進行掃平諸侯的工作。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柴榮這人很聽勸,他覺得這個計劃可以,便嚴格按照這個計劃去執行。

柴榮在位期間總共有四次重大的戰役,954年,柴榮禦駕親征,在澤州高平大破北漢和遼國的聯軍,穩定了政權。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955年,派兵西征後蜀,收複了秦、階、成、鳳四洲之地,并且,在955年至958年這三年期間,柴榮三次親征南唐,将長江以北的淮南之地全部奪取,并迫使南唐臣服。

959年,柴榮北征遼國,四十二天的時間,柴榮收複了三關和三州,共計十七縣的土地。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而且柴榮還是馬上打仗馬下治國的典範,《五代史補·卷五·周二十三條》中有記載,柴榮曾許下“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 的壯志。

另外,柴榮對軍事、經濟、政治、刑法上都進行了程度不一的改制,并且大獲成功,在柴榮的上司下,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的經濟也開始複蘇。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可以說柴榮如果能安安穩穩完成大一統的事業,那大陸的曆史也會發生改變。

不過不幸的是,在959年北征遼國後,柴榮就因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而他打下的江山,也被托孤之臣趙匡胤來了一個黃袍加身,陳橋兵變。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後周也就此滅亡,可以說是相當可惜了。

前秦皇帝苻堅

苻堅雖然在我們看來他是一個異族人,但從當時的環境來看的話,苻堅如果南下成功,苻堅可能也不失為一個好皇帝。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雖然是異族,但苻堅寬厚,在當時漢人都是“兩腳羊”的情況下,苻堅施行仁政,主張黎元應撫,夷狄應和。

并且對那些有才華的漢人也是十分重視,王猛、權翼等人都受到了苻堅的提拔。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而且苻堅提倡儒學,興辦教育,以漢族政治傳統和文化傳統的繼承者自命,積極推行聖君賢相的治國之道。

可以說苻堅已經徹底被漢族文化給同化了。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在苻堅的治理下,前秦呈現出一片承平景象。

而且苻堅也賊能打,前燕、前仇池國、前涼、代國都被前秦所滅,并且苻堅還結束了北方長期分裂的情況,實作北方的統一。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可惜最後先是在淝水之戰中折戟,兩年後又被後秦将領吳忠俘虜,最後被殺。

與朱元璋争霸的陳友諒

如果說朱元璋一路走來,哪個敵人最讓朱元璋忌憚,那估計就數着陳友諒了。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元末年,曾經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其實早都不怎麼行了,各路反王搖旗造反,其中勢力最大,實力最強的不是朱元璋,而是陳友諒。

而且陳友諒這個人也很能打,從1358年開始,陳友諒兩年内打下了六路六州,可以說是連戰連捷,一年裡能打下好幾個地方。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不過也算是天命不在陳友諒這裡吧,在鄱陽湖水戰中,陳友諒因為中了流矢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曆史上很可惜的四個人,統一天下觸手可得,卻偏偏沒走好最後一步

換一個角度想,當時連戰連捷的陳友諒如果活了下來,并且跟張士誠聯合絞殺朱元璋的勢力,說不定大明還真得改名了。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

《明史·列傳第十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