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視升到第2名,沒想到,央視這劇改寫了2023年國産抗戰劇天花闆

作者:曆史其實也有趣

抗戰劇的輝煌曆史

在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鬥争曆程中,抗日戰争無疑是重要的一頁。銀幕作為記錄曆史的鏡子,自然也反映出這一時期中華民族拼死撐起的脊梁。

早在20世紀初,中國電影業就開始萌芽,抗日題材的影片也随之出現。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随着電視的興起,抗戰劇頻頻登場銀幕,成為電視劇的重要組成部分。

收視升到第2名,沒想到,央視這劇改寫了2023年國産抗戰劇天花闆

作為經典代表的《亮劍》至今仍令人血脈贲張。步入90年代,電視劇制作 日趨成熟,抗戰劇也成為備受關注的題材之一。

一些具有高度觀賞性和收視率的抗戰劇問世,如《闖關東》《還珠格格》,成為當時的熱門作品。新世紀以來,可以說是抗戰劇的黃金時期。

一大批優秀作品接連面世,如《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深受觀衆喜愛。這些抗戰劇展現了中國軍人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犧牲的英勇精神,成為中國電視劇的一張亮麗名片。

一時間,抗戰劇成為電視熒屏上最耀眼的風景線。在抗戰劇輝煌曆史,中國電視人不斷試驗和探索,逐漸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抗戰劇創作語言,讓這一題材在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收視升到第2名,沒想到,央視這劇改寫了2023年國産抗戰劇天花闆

抗戰劇的發展軌迹,見證着中國電視制作的進步和成熟,也讓幾代中國觀衆在觀影中感受曆史、汲取精神力量。

抗戰劇的低迷時期

進入21世紀後,随着電視劇市場的快速擴張,各類題材劇種争奇鬥豔,抗戰劇也逐漸顯露出創作困境。近十多年來,抗戰劇漸趨同質化,缺乏新意。

一些套路作品不斷翻拍,觀衆産生審美疲勞。這一時期抗戰劇的代表作應該算“神劇”,這類劇集往往采用虛構的故事主線,設定神乎其神的人物,追求戲劇化的吸睛效果。

它們一時間掀起收視熱潮,但在口碑上則跌入低谷。觀衆逐漸厭倦了這些劇情老套、人物刻畫生硬的作品。“手撕鬼子”成為抗戰劇的代名詞,原本應該嚴肅處理的曆史題材,變得輕浮起來。

收視升到第2名,沒想到,央視這劇改寫了2023年國産抗戰劇天花闆

随着觀衆審美的成熟,這類作品已難再創造收視奇迹。在激烈的電視劇競争中,抗戰劇漸露頹勢。其創作思路的局限性暴露無遺,急需在題材和手法上尋找突破,實作轉型更新。

如果不及時自我革新,抗戰劇可能會逐漸喪失觀衆,失去在電視界的影響力。如何讓這一經典題材煥發新活力,使它既堅持價值導向,又符合大衆審美,是擺在抗戰劇創作者面前的嚴峻課題。

以《虎膽巍城》為代表的新抗戰劇崛起

在抗戰劇陷入沉寂之際,新銳的劇作再次引發關注,讓人看到這一題材重煥生機的曙光。2022年,央視劇《虎膽巍城》悄然上星,卻意外掀起收視熱潮,收視排行榜直逼前兩名。

這顯示出觀衆對抗戰劇的熱情并未消減,隻是等待新的作品喚起血脈的澎湃。《虎膽巍城》正是在這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中應運而生。

收視升到第2名,沒想到,央視這劇改寫了2023年國産抗戰劇天花闆

它最大的亮點在于打破創作正常,不再簡單塑造 binary opposition 的敵我對立格局,而是融合了諜戰和正面對抗兩條線索,通過敵後特工與軍人的雙重視角,展現了抗戰的立體性和複雜性。

這種多元的叙事,改變了抗戰劇的單一模式,讓觀衆看到曆史的層次感。在演員、導演等主創人員方面,《虎膽巍城》彙聚了張國強、徐佳等一線明星與資深導演齊星,精良的演繹保障了劇集的品質。

此外,1940年甯波保衛戰的曆史題材也較為新穎。《虎膽巍城》正是憑借這些創新之處,突破了近年抗戰劇創作的思維定勢,有望引領這一劇種的新血入局,成為2022年值得期待的抗戰劇代表。

它預示着中國抗戰劇有望在新時代開創新格局,重建輝煌。

收視升到第2名,沒想到,央視這劇改寫了2023年國産抗戰劇天花闆

抗戰劇的未來發展

在抗戰劇曾經的輝煌以及最近的低迷之後,如何讓這一題材煥發新活力?這需要抗戰劇創作者洞察時代脈動和觀衆需求,并在繼承經典的基礎上勇于創新。

首先,不能再沉迷于舊有的題材和套路,而要緊跟當下觀衆的審美視角,講好每一個時代的人的故事。其次,可以發掘抗戰曆史中鮮為人知而又震撼人心的細節,用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重構那個艱難卻波瀾壯闊的時代。

再者,要善用現代科技手段,在音畫語言上有所突破,給觀衆帶來沉浸式的視聽體驗。此外,作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抗戰劇更應該讓青少年觀衆在觀影過程中接受曆史熏陶,感受先烈們的精神風貌。

收視升到第2名,沒想到,央視這劇改寫了2023年國産抗戰劇天花闆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重塑抗戰精神,使其在新時代的土壤裡開花結果,是抗戰劇需要思考的問題。隻要抗戰劇創作者保持曆史責任與時代擔當,緊密結合當下中國的發展要求,就一定能讓這一經典題材在新時代煥發青春活力,再次鑄就電視藝術的輝煌綻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