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作者:第一财經YiMagazine

3

編輯 | 倪 妮

2023年十大國内商業新聞

01

2023.01.06

車企降價潮

特斯拉中國宣布國産車型全系降價,降價幅度在2萬元到4.8萬元不等,創下曆史最低價格,傳遞周期也縮短1到4周,由此在中國引發車企降價潮,這輪“價格戰”一直延續到下半年。小鵬、比亞迪、極氪,甚至此前一度堅持不降價的蔚來等新能源車企陸續跟進,紛紛推出各項優惠補貼或直接降價。受到新能源車巨大沖擊的燃油車更是降價潮的主力,連地方政府也親自“下場”提供補貼。經濟的不确定性導緻整個市場的消費動力低于預期,加上頭部品牌的銷量壓力、購置稅減半政策的退出等,這些都是價格戰的重要觸發因素。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2

2023.03.06

電商價格戰

京東上線“百億補貼”,涵蓋全品類商品,包括3C家電、母嬰玩具、醫療健康、食品生鮮等,京東稱其為史上最大力度的促銷優惠活動。越來越多的電商正加入到日常補貼賽道。4月,淘寶上線“99特賣頻道”;8月,快手電商上線核心品牌補貼頻道“大牌大補”。同時,“百億補貼”大戰的發起人拼多多再投10億元,補貼數位家電。2023年,電商平台之間的價格競争愈演愈烈。今年雙11,京東參與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是6·18時的兩倍;天貓雙11也将全網最低價定為團隊核心績效名額。在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電商巨頭們正在用低價及補貼争奪消費者和商家。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3

2023.03.28

阿裡巴巴啟動“1+6+N”組織變革

“1+6+N”,即在阿裡巴巴集團下設立阿裡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它們實行各自董事會上司下的CEO負責制,都将有獨立融資和上市可能,阿裡巴巴則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9月10日,張勇卸任阿裡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專職擔任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半個月後,阿裡巴巴釋出公告,拟分拆菜鳥智慧物流網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菜鳥将成為實組織變革後的首個上市公司。然而11月16日,“1+6+N”分拆計劃出現變化: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不再推進,盒馬鮮生的IPO也将暫緩。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4

2023.06.05

瑞幸成為中國首個門店數量破萬的咖啡品牌

瑞幸咖啡第10000家門店在廈門中山路開業,由此成為中國首個門店破萬的連鎖咖啡品牌。此前,中國達到萬店連鎖規模的餐飲品牌隻有華萊士、正新雞排、絕味鴨脖和蜜雪冰城。2021年起,瑞幸通過“自營+聯營”突破下沉市場,迅速擴張。截至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13273家,其中自營門店8807家,聯營門店4466家,預計到年底其門店規模将達到1.5萬家。通過不斷制造“爆品”,瑞幸也實作了門店數量與營收、利潤保持同頻增長。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5

2023.06.06

紅杉資本拆分中國業務

VC巨頭紅杉資本宣布,将把紅杉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三地的本土基金徹底拆分為3家公司,各自獨立營運,并采用不同品牌開展業務,拆分計劃将在2024年3月底前完成。紅杉表示,做出此項決定緣于“經營分散的全球投資業務已變得越來越複雜”,是以此次拆分或為應對跨境資本監管。而2005年就進入中國,投資過阿裡巴巴、美團、位元組跳動等的紅杉,此舉也能将“本土化”戰略貫徹得更徹底。

06

2023.07.07

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被罰款71.23億元

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被處以71.23億罰款,這是國内金融監管史上金額最高的一筆罰款。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違法違規事實被判定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違規參與銀行保險機構業務活動。另據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螞蟻的基金銷售存在違反代銷基金産品準入、宣傳、檔案管理有關規定,以及違反基金銷售機構人員管理、内部控制有關規定的違法事實。螞蟻的整改過程,也是行業緩行反思、監管修補政策、行業重新分工、平台整合洗牌的過程。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7

2023.07.26

大衆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

通過向小鵬汽車增資,大衆憑借4.99%的股比,成為小鵬内部僅次于創始人何小鵬和阿裡巴巴的第三大股東。雙方預計2026年還将共同推出兩款針對中國中型車市場的大衆電動車型。而一個月後,小鵬又宣布以約54億元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滴滴由此也成為其戰略股東。面臨汽車業的激烈競争,車企紛紛尋求抱團取暖。10月26日,全球第四大汽車公司Stellantis集團也宣布将以15億歐元收購零跑汽車20%股權,由此Stellantis将成為零跑汽車的第一大股東,雙方還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由Stellantis控股,面向全球市場。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8

2023.08.25

一系列穩樓市政策落地

8月2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相關通知,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措施。随後,廣州、深圳、上海、北京四大一線城市相繼宣布落實“認房不認貸”,至此,已有超過65城發文松綁認房認貸政策。8月31日,相關機構又發通知,不再區分“限購”城市和“不限購”城市,并下調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和首付款。9月7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又先後釋出有關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調公告。在一攬子穩樓市政策接連落地後,多地看房量、成交量出現回升。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9

2023.08.27

恒大、碧桂園危機

無序擴張,讓中國房地産市場的脆弱性再次突顯。縱觀2023年上半年的房地産行業,中國恒大集團負債總額2.4萬億元,淨虧損392.5億元;另一家地産巨頭碧桂園上半年虧損514.61億元。此外,證監會對恒大地産立案調查、恒大董事長許家印被監視居住、恒大财富數名高管被采取強制措施等消息,也導緻恒大提出的超過190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受阻。而10月10日,碧桂園同樣宣告啟動境外債重組,涉及本金約93億美元。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10

2023.11.13

中國電影市場迅速恢複

壓抑3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終于在2023年爆發,接連迎來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年度票房最快破100億元的春節檔,曆史票房第三的五一檔,曆史票房第二的端午檔和曆史票房第四的國慶檔。暑期檔不僅重新整理了該檔期的曆史票房紀錄,還創造了暑期檔觀影人次紀錄和中國影史大盤單日票房連續破億紀錄。最終,中國電影年度票房于11月13日突破500億元,全年有望突破550億元,恢複到2017年的水準。而超過80%的國産片占比、題材多樣的中小成本電影成為主流,也是疫情後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的新變化。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2022年十大國際商業新聞

01

2023.03.10

矽谷銀行破産

美國矽谷銀行宣布關閉,它由此成為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宣布倒閉的最大銀行。在美聯儲連續加息的背景下,矽谷銀行大舉抛售210億美元債券,引發強烈市場擔憂,繼而造成擠兌,導緻最終崩盤,多家銀行股價應聲暴跌。矽谷銀行的儲戶主要是科創公司和風險資本支援的公司。美國政府随後為矽谷銀行等提供存款擔保。3月26日,第一公民銀行股份公司收購矽谷銀行。但美國銀行業的危機并未結束,第一共和銀行因在第一季度流失存款超1000億美元,5月初被紐約證券交易所啟動退市程式,這又引發了多隻銀行股觸發熔斷。

02

2023.03.15

大模型的軍備競賽

追趕ChatGPT的熱潮已經掀起。2月,Google和Meta相繼推出大模型産品,IBM、三星、蘋果等公司紛紛跟進。而在中國,BAT、華為、商湯科技等公司,加上無數創業者也都湧入這個賽道。與此同時,ChatGPT的創造者OpenAI 3月15日釋出了功能更強大的GPT-4。而OpenAI的最大投資者微軟正着力推進其商業化程序。不過11月17日,OpenAI突然宣布公司CEO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将卸任并離開董事會—5天後,OpenAI又迫于壓力恢複其職位。阿爾特曼一直積極保持OpenAI的競争優勢,這在公司内部引發了對AI安全的擔憂。AI領域已進入到一種軍備競賽的更新狀态,OpenAI不可避免地被裹挾其中。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3

2023.03.19

瑞銀以約32.5億美元收購瑞信

受瑞士央行推動,瑞銀宣布以總對價約32.5億美元收購瑞士信貸,這個價格是瑞信彼時市值的4成左右。3月,瑞信承認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其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表示不會提供更多援助。2022年,瑞銀創造了76億美元的淨利潤,瑞信則淨虧損79億美元。如瑞信破産,将會給其他銀行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帶來連帶風險。6月12日,兩家公司完成合并,瑞信結束了167年來作為獨立實體存在的曆史,作為合并的一部分,瑞信從8月第二周開始裁減約80%的香港投行員工,預計合并後其全球員勞工數将減少約1/3。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4

2023.03.23

TikTok在美國多地遭禁

TikTok CEO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接受質詢。此前,美國白宮“為保證美國資料安全”,要求各地政府禁用TikTok,截至3月中旬,美國、加拿大、歐盟三大機構、比利時和英國都釋出了類似聲明。5月18日,蒙大拿州成為全美首個正式宣布實施TikTok禁令的州,預計最早于明年1月1日生效。同時,TikTok也正在英美重組電商部門。但因為印尼禁止TikTok等社交平台從事商品交易或将使用者資料用于電子商務目的,10月4日,TikTok關閉了當地電商業務。資料隐私、全球監管及其背後的政治因素一直夾擊着TikTok。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5

2023.04.18

印度手機行業變局

蘋果零售店不僅首次進軍印度,而且僅相隔三天内就連開兩店。此前,蘋果已将iPhone等部分産品元件的産業鍊轉移到印度。2022财年,蘋果在印度組裝了産值超70億美元的iPhone,産量占比7%,而兩年前這個比例僅為1%。印度市場正加速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智能手機産量增長最快的市場。與此同時,印度政府也加大了對中國手機廠商的監管,先是小米有48億元資産被當機,10月印度金融執法部門以“涉嫌洗錢”為由,逮捕了4名在印度工作的vivo高管。印度政府還考慮要求中國手機廠商啟用印籍人士出任高管、指定印度合作制造商,以及要求他們與本地分銷商合作。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6

2023.05.2

美國罷工潮

5月2日,上萬名好萊塢影視編劇因薪資及使用人工智能等問題開始大規模罷工。兩個多月後,演員工會也加入進來。兩場罷工分别持續了148天和118天,導緻多部影視作品推遲或暫停制作。9月中旬,美國汽車勞工聯合會因與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 3家汽車制造商之間的勞資分歧,舉行了為期6周、總計約5萬人參加的罷工,雙方最終以未來4年加薪25%等條件達成協定。此外,10月,美國最大私營醫療機構凱撒醫療集團工會聯盟超過7.5萬名醫護人員也因薪資和工作條件問題舉行大罷工。罷工頻發的背後是通脹高企、勞動力短缺以及配置設定不均等問題。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7

2023.06.06

蘋果釋出首款頭顯裝置

蘋果釋出首款頭顯裝置Vision Pro,擁有眼球、手勢和語音三種互動方式,使用者可以通過它浏覽投射在周遭環境裡的虛拟視圖。蘋果為這款頭顯開發了新作業系統,接通了iOS的全部應用,并在建構第三方應用程式生态系統,還首次成立了專門的事業部。對蘋果來說,Vision Pro不隻是一款産品,而是下一代硬體平台。當華為帶着Mate 60系列重回手機市場,且風頭已有蓋過創新不足的iPhone的趨勢時,蘋果的确需要在硬體上做些突破了。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8

2023.09.15

ARM上市,英偉達市值超萬億美元

軟銀旗下公司ARM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市值達到679億美元,是本年度美股規模最大IPO。蘋果、英偉達、Google、英特爾等都欲成為投資者。ARM在晶片設計上擁有壟斷地位。其上市後首個财報顯示,雖然季度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但因目前政治經濟環境給其授權業務帶來的不确定性,公司對下一财季的業績展望不及預期。10月,ARM還首次跌破發行價。而當初放棄收購它的晶片巨頭英偉達,則憑借AI熱潮股價一路上漲,5月底成為美國第7家解鎖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09

2023.10.13

微軟完成對暴雪的收購

曆時21個月,微軟終于完成公司近50年來的最大交易,也是史上最大遊戲收購案,交易價值687億美元。其間,英國競争和市場管理局、美國聯邦貿易委員都曾以損害雲遊戲市場競争為由,否決該交易。為此,微軟與索尼、任天堂等遊戲開發商簽署了10年的動視暴雪遊戲授權協定,以便推動收購。微軟面對監管機構呈現的更加透明、更加合作的姿态,也為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鑒。有消息稱,為應對微軟這筆收購,索尼計劃收購日本遊戲公司萬代南夢宮。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10

2023.11.06

WeWork正式申請破産保護

美國共享辦公企業WeWork根據美國破産法第十一章在紐澤西州申請破産保護。與WeWork有關聯的其他400多家公司實體也申請了破産,其中包括WeWork為經營其位于全球各地的物業而設立的諸多獨立子公司。WeWork中國則通過官方微網誌表示,2020年年末時WeWork中國已與WeWork分離,擁有獨立經營和管理能力。8月22日,由于WeWork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不足1美元,紐約交易所暫停其交易。成立于2010年的WeWork作為共享辦公的明星公司,2019年時估值曾高達470億美元。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本文版權歸第一财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年十大商業新聞

即可購買2023年12月年終特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