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聰明,叫守拙

作者:藝境1970
有一種聰明,叫守拙

曾國藩家書有言:“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有些人,看似聰明,卻終是笨拙顯形,一事無成。

而有些人,或許走的慢一些,或許看起來笨一些,卻往往能夠一鳴驚人,大放異彩。

可見,人生于世,若能守得大拙,定能得大巧之利。

那麼,什麼是大拙?又如何守得大巧之利呢?

有一種聰明,叫守拙

01

守拙,謂之勤

曾國藩曾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緻敗。”

年少時期的曾國藩,天資并不聰穎,甚至可以說有些愚笨,他能成為一代理學大師,全靠一個字:勤。

在讀書上,曾國藩定了一個規矩:

一本書,不了解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悟透一本書,絕不讀下一本;不完成當天的學習目标,絕不睡覺。

就是這種一條道走到黑的苦學精神,培養了他異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的品質。

這些品質,都謂之“守拙”。

守拙,讓曾國藩從小習慣了挫折教育,抗打擊能力特别強。

從14歲起,他就開始考秀才,七年奮戰,年年落榜,卻始終不屈不撓。

終于,在第八年,他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又過了四年,又中了進士。

而曾經的同窗,早早考中秀才的,卻連舉人都沒有考出來。

人們常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勤奮守拙的人,不會投機取巧。

碰到困難時,都以“撞”南牆的方式硬闖過去。

反之,那些有小聰明的人,卻懶于下苦功,總是尋思着如何繞過困難,看似走了捷徑,卻根基不牢,最後自食其果。

文學家韓愈曾說:“業精于勤荒于嬉。”

古往今來,以守拙勤方式而成就自我的人比比皆是。

堅持練字,洗黑一池塘水的王羲之,成了東晉著名的書法家;

少年時“三年不窺園”沉于讀書的董仲舒,成為一代儒學大師,曆經四朝,一生被重用。

還有數十年如一日,每日三小時練琴的郎朗,化繭成蝶,創造了自己的神話。

守拙勤,看似慢,實則是最快的方法。因為紮紮實實,不留遺弊。

人這輩子,若能在正确的方向上,以守拙勤的方式努力死磕到底,拙到深處,必有柳暗花明。

有一種聰明,叫守拙

02

守拙,謂之恒

古人有雲:“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世間之事,無論難易,就怕“認真”二字。

曾國藩曾立下誓言:不為聖賢,即為禽獸;而追随聖賢的第一步就是修身。

他給自己定下日課12條,包括有讀書、寫字、靜坐、寫日記等。這裡着重說一下寫日記。

曾國藩的日記并不複雜,基本是一天的流水賬:做了什麼,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

他會原原本本地将一切記錄下來進行反思并批注;

甚至于,還将日記拿給外人看,讓人評點其言行。

如此寫日記,對于成就曾國藩的特殊意義是什麼呢?關鍵就在于一點:恒。

恒,即為守拙。

曾國藩一生推崇“有恒”,認為隻有堅持不懈才能做好一件事。

他在給弟弟們寫信時也說:“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就寫日記一事,從29歲起,一直到他臨終前一天早晨,他依然在寫。

數十年如一日,記錄了他從青年到生命終點的點點滴滴,承載了他自我監督、自我成長的聖賢之路。

西方有一條“一萬小時定律”:

長時間專注于一個領域,持續付出一萬小時的學習和積累,就能成就一個領域的專家。

換句話說,不管是否有天賦,隻要你步步前行,日日不止,就能一步一步地靠近你想要的終點。

據說,到達金字塔頂端的隻有兩種動物,一個是飛上去的雄鷹,另一個是蝸牛。

蝸牛沒有翅膀,也沒有腿,它隻能一點一點爬上去。

也許它要比雄鷹多花幾百倍的時間和努力,但當它到達頂端後,所看到的風景是一樣的。

守拙恒,不需要天賦異禀,也不需要玲珑剔透心。

你隻需要找準方向,耐心将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踏踏實實地将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就能登上讓人隻能仰望的人生巅峰。

有一種聰明,叫守拙

03

守拙,謂之慎

曾國藩是一介書生,并不懂兵法,但他帶領的湘軍打赢了太平軍,使得清朝得以續命50年,靠的是什麼呢?

他認為,“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因而,他帶兵打仗,會花大量心思研究雙方情況、後勤供應、如何救援等,直到每個環節都思慮到位,才會下打仗的決心。

而戰術方面,就六個字:紮硬寨、打呆仗。

湘軍每到一個地方安營紮寨後,馬上挖長壕,大概兩米深;

邊上還要鑄八尺高的牆,牆外面繼續挖溝,直到将自己的營盤完全圍住。

這就是紮硬寨。

他用這種“紮硬寨”的方式,要麼是死防着敵人,要麼是圍城困死敵人。

如此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城一池地争下來,謂之“打呆仗”。

這種戰術,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核心就一個字:慎!

慎,亦為守拙。

據史料記載,曾國藩帶兵作戰,既沒有以少勝多的大捷,也沒有機智勇敢的運動戰,卻奇迹般地與太平軍交手十餘年,一點點地蹭到了目标。

古人有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一個人不管是聰明還是愚笨,守拙而慎,本質上是對心性與心志的要求,這是處世、立業的根基所在。

反之,則會為急躁、急功近利而付出代價。

聽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販想趕在天黑前進城,就問路人何時能夠抵達。

路人看了看他滿擔的橘子,說:“如果慢慢走,關門前可以到達;如果走的快,就到不了。”

小販不信,就快速往前。結果跌了一跤,不得不花了好長時間撿拾滿地的橘子。

結果,等他匆匆趕到時,城門已關閉。

人生于世,走捷徑、耍小聰明,就好像走平衡木,遇到懸崖時,或許能更快地跨過,但一步踏錯,卻是萬劫不複。

而守拙慎,則如同走世間泥土之路,縱使翻山越嶺,卻始終踏實可靠。

有一種聰明,叫守拙

曾國藩的一生,參透了一“拙”字。

自知天分不高,守拙勤,勤于學問;

自知修為不足,守拙恒,恒于修身;

自知不懂兵法,守拙慎,慎于作戰。

一個“笨”到極緻之人,實為“大聰明”。

一個“拙”到極點之人,則為之“大巧”。

從普通耕讀家庭子弟,成為晚清重臣,成為“立功立言立德”一完人,曾國藩用傳奇的一生留給普通人一條逆襲的“捷徑”,那就是: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人若有大拙,必得之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