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作者:沒有的知識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薙刀

薙刀

日語“なぎなた”(薙刀),也稱為“薙刀”,是日本傳統的一種長柄利刃兵器,屬于槍械類武器。在日本封建社會,主要被武士階級(日語“samurai”)、足輕兵(日語“ashigaru”)和武士修道士(日語“sohei”)使用。薙刀也是女武士(日語“onna-musha”)的代表性武器。有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薙刀被誤認為是一種劍,而實際上它是一種長柄兵器。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薙刀

薙刀由木質或金屬杆和杆端的單刃彎曲刀刃組成,類似于中國的關刀和歐洲的長柄大鐮刀。和日本刀(日語“日本刀”)類似,薙刀的刀刃和杆之間通常有一個圓形的護手(日語“tsuba”)。30-60厘米長的薙刀刀刃使用和傳統日本刀相同的方法鍛造。刀刃有一個長的刀柄(日語“nakago”),插在杆中。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薙刀

刀刃是可拆卸的,通過名叫 木釘(日語“mekugi”)固定在刀柄 和杆之間的孔(日語“mekugi-ana”)中。杆的長度從120厘米到240厘米不等,形狀為橢圓形。刀刃接觸的杆部位稱為 起置(日語“tachiuchi”)或柄置(日語“tachiuke”),這裡會用金屬環(日語“薙刀 dogane”或日語“semegane”)和/或金屬套筒(日語“sakawa”)加強,并用繩索裹緊(日語“san-dan maki”)。杆的末端有一個重金屬蓋(日語“ishizuki”或日語“hirumaki”)。不使用時,刀刃會用木鞘覆寫。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短刀

短刀

日語“タントウ”(短刀),中文意思是“短刀”,是日本傳統刀劍(日語“ニホントウ”,即“日本刀”)中的一種,在日本封建社會被武士階級佩戴。短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最初主要作為武器使用,但随着時代的變遷,設計也變得更加精美。短刀也應用于傳統的國術(日語“タントウジュツ”)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西方世界中,“短刀”一詞也被用于描述一種用于刺擊或刺殺的現代戰術刀。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短刀

短刀為單刃或雙刃匕首,長度在15-30厘米之間(約5.9-11.8英寸,相當于1日本尺)。短刀的主要設計目的是作為刺擊武器,但刀刃也可以用于劈砍。短刀通常采用平造(日語“ヒラズクリ”)方式鍛造,意味着其側面沒有棱線,近乎平整,不同于日本刀那種鎬造(日語“シノギズクリ”)結構。一些短刀的橫截面特别厚,用于貫穿盔甲,稱為“貫胴”(日語“ヨロイトシ”)。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短刀

短刀主要由武士攜帶;普通人一般不佩戴。有時女性會在腰帶裡放一種小型的稱為“懷劍”(日語“カイケン”)的短刀,主要用于自衛。在戰場上,有時短刀會被佩戴在腰帶的小刀部位,取代大刀中的脇指(日語“ワキザシ”)。在“脇指”組合出現之前,武士攜帶一把太刀和一把短刀,而不是一把刀和一把脇指,較為常見。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短刀

人們注意到,太刀曾與短刀配對使用,後來配刀才與小型刀配對。随着配刀的出現,脇指最終被武士作為首選的短刀,取代了短刀。桑山悟在他的《日本刀》一書中指出,貌似沒有特别需要脇指這種武器,并認為脇指之是以比短刀更受歡迎,是因為其更适合室内搏鬥。他提到了在進入城堡或宮殿時在門口脫下刀,而繼續佩戴脇指的習俗。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武士刀 (日本刀)

武士刀 (日本刀)

日本刀(刀,日語“かたな”)是日本刀的一種,以其彎曲的單刃刀身,圓形或方形的護手,以及足夠兩手握持的長握柄為特征。它發展于太刀之後,在日本封建時代被武士使用,刀刃向上佩戴。自室町時代開始,許多舊太刀被砍去刀根,短小化改造,刀根部分也被壓碎改造為日本刀。在日本,日本刀的具體稱呼是“打刀”(日語“うちがたな”),而“刀”(日語“かたな”)一詞通常是泛指世界各地的單刃劍。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武士刀 (日本刀)

“日本刀”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720年的《日本書紀》中。它是“片”(日語“かた”,意為“一側,單側”)和“刃”(日語“な”)兩個詞的組合,與雙刃的“剣”(日語“つるぎ”)相對。日本刀屬于日本刀家族,其特點是刀身(日語“ながさ”)長度在2尺(約60厘米)以上。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武士刀 (日本刀)

在西方劍術愛好者中,日本刀也被稱為“大刀”(日語“だいとう”)或“大刀”,不過“大刀”是泛指任何日本長刀的稱呼。由于日語中沒有單複數之分,在英語中“日本刀s”和“日本刀”都是被認可的複數形式。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武士刀 (日本刀)

在葡萄牙語中,“日本刀”的發音為[日本刀],它是漢字“刀”的日語讀音“かたな”的借詞,原意是中國刀中的單刃刀(任何長度)。在葡萄牙語中這個詞意思是“大刀”或“砍刀”。

日本刀通常被定義為标準大小、适度彎曲(與較老的太刀的曲度更大相比)的日本刀,刀身長度在60.6厘米(23.86英寸)以上(超過2尺)。它以其獨特的外觀為特征:彎曲的細長單刃刀身,圓形或方形護手(日語“つば”),以及足夠兩手握持的長握柄。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武士刀 (日本刀)

如果有刻字,通過簽名(日語“めい”)在刀身根部(日語“なかご”)的位置,可以區分日本刀和太刀。一般來說,簽名應該刻在刀身根部外露的一面。因為太刀佩戴時切刃朝下,而日本刀切刃朝上,是以簽名的位置在根部的兩側剛好相反。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武士刀 (日本刀)

西方曆史學家曾經說過,日本刀是世界軍事曆史上最出色的切割武器之一。然而,在15世紀的戰國時代,戰場上的主要武器是弓、槍和火繩铳,日本刀和太刀隻在近身戰使用。在這個時期,由大量步兵組成的組隊戰術逐漸取代了傳統戰術,是以長柄武器如槍和太刀在戰場上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槍和日本刀。在相對和平的江戶時期,日本刀作為武器的重要性提高,在江戶時期末期,政治活動家在許多戰鬥中以日本刀為主要武器。日本刀和太刀也常被用作大名和武士之間的禮物,或供奉于神道神社中,作為武士的權威和精神性的象征。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太刀

太刀

太刀(日語“たち”)是日本傳統刀劍(日語“にほんとう”)的一種,在日本封建時代為武士階級所佩戴。太刀和打刀在長度、彎曲度以及佩戴方式上略有不同,後者取決于刀身根部(日語“めい”)的簽名位置。太刀式刀身的發展早于日語中“katana”(刀)這個詞的出現,直到12世紀末才有記載。太刀是公元900年至1596年間古刀時代的主流日本刀。即使在1336-1573年的室町時代脇差成為主流後,太刀仍由地位較高的武士所佩戴。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太刀

太刀的前身被稱為“蕨手刀”,在平安時代中期,武士在其基礎上發展出“毛抜形太刀”,即早期的日本刀。更準确地說,愛努人改進了蕨手刀,發展出握柄上有孔、柄頭無裝飾的“毛抜形蕨手刀”,武士又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毛抜形太刀。公元10世紀上半葉發展的這種太刀,刀身為延長的五角或六角柱狀的新樟脊造,輕微彎曲的單刃,這成為日本刀的典型特征。這種太刀沒有木質握柄,與刀身一體的刀柄直接握持使用。“毛抜形”這個詞來源于刀柄上方中空的形狀,像古代日本的鑷子。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太刀

在毛抜形太刀之後的太刀中,采用了一種通過名為“目釘”的螺釘固定握柄于刀柄的結構。是以,形成了具有三個日本刀基本外部要素的刀身,包括新樟脊造的橫截面,輕微彎曲的單刃刀身,以及刀柄的結構。它的形狀可能反映了日本戰争形式的變化,騎兵成為主要作戰機關,而較直的古彎刀不适合騎兵使用。彎曲的刀劍遠比直刀更适合騎兵使用,刀身的彎曲可大大增加劈砍時的下壓力。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太刀

到11世紀的平安時代,太刀已經出口到鄰近的亞洲國家。中國宋代政治家歐陽修在《和日本刀歌》中描寫日本刀“寶劍文槨香木雕,滿鑲明銅明錫條。羅刹可以消魅魔,日本來入太趙堯”。從平安時代開始,普通武士佩戴塗有黑漆的太刀。而朝廷貴族出于禮節目的則佩戴工藝精美的金屬鑲嵌裝飾太刀。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太刀

到鐮倉時代,進階武士佩戴的太刀配有精緻的金屬鍍層鞘,通過鍊條懸挂在腰間。在鐮倉時代末期,這種太刀還被作為奉納予神社的神器。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妖刀村正”的傳說

“妖刀村正”的傳說

“妙法村正”是唯一正式指定為重要文物的刀。這是一把長66.4厘米、曲度1.5厘米、底寬2.8厘米的打刀,采用新樟脊、纏造、中吻延長的結構。刀身正面刻有“村正”的銘文和代表“妙法蓮華經”的降魔真言。背面刻有“永正十年十月十三日”的年款,相當于公元1513年11月10日。選擇這個日期很可能是為了紀念日蓮宗開山鼻祖日蓮大師于弘安5年(公元1282年)十月十三日進入涅槃。兩面的雕刻圖案都是龍形火焰的“倶利伽羅”圖案,風格類似平安城長良的作品,顯示村正可能曾向長良學習過。刀上還鑲嵌有“鍋信”的銀文,說明這把刀曾屬于佐賀藩初代藩主鍋島勝茂。後來這把刀被贈予勝茂的兒子、大村藩初代藩主鍋島元茂,一直為大村藩主所傳承。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妖刀村正”的傳說

村正的弟子也打造了許多出色的武器。弟子藤原正實打造的“蜻蛉切”是日本三大名槍之一;他還打造了一把名為“豬切”的刀,傳說坂井忠義曾用這把刀随德川家康去打獵時砍死一頭野豬,是以得名。

村正派的确切起源不詳。現存最早同時帶有“村正”銘字和年号标記的刀顯示為文亀元年(1501年)。但根據樣式判斷,一些僅簽有“村正”而無年号的刀比1501年更早。學者一般認為村正派曆經至少三代。尚不清楚這個派别的消失時間,但一些村正刀帶有寬文年間(1661-1673年)的年号。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妖刀村正”的傳說

室町時代後期(16世紀初-1573年)的傳說稱,村正初代是著名刀匠正宗(約1300年)的學生,而本阿彌家(捍衛和鑒賞刀劍的家族)注釋他的全盛時期在正治年間(1362-1368年)。但從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0年)至今的學者都認為正宗和村正師徒關系純屬虛構,因為所有傳世村正刀都太新,不支援這個說法。另一種理論稱村正初代是京都刀匠平安城長良的學生。正重派記錄正重初代在1456年去世,那麼如果可信的話,村正初代活躍于1456年之前。

村正的别名“千子”也充滿神話色彩。普遍認為村正初代出生在一個叫千子的地方,但實際上桑名附近并無此地。另一個流行傳說稱其母信奉千手觀音菩薩,故稱“千手之子”。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妖刀村正”的傳說

佐藤官山認為村正初代活躍于延德和明應年間(1489-1501年),二代為天文年間(1532-1539年),三代為天正年間(1573-1591年)。而冢本鵬沖則認為村正初代全盛期在正長年間(1428-1429年),1501年的刀是村正三代所鑄。

德川家族多青睐村正系列武器。開國德川家康及其先祖所率領的三河武士多使用這種刀劍。是以當德川氏有不幸事件發生時,往往與村正刀有關,這純屬使用率高所緻,并無所謂“詛咒”之說。家康祖父清康被家臣誤殺,兇器正是村正刀;其父廣忠被酒後失心人刺殺,兇刀也是村正。兒子信康被迫切腹,斬首助手用的刀還是村正。

日本4種正常武器刀具,原來“妖刀村正”的傳說是這麼來的

“妖刀村正”的傳說

盡管多次不幸事件涉及村正刀,家康本人似乎十分欣賞這些武器。他本人擁有兩把村正刀,死後留給家族,至2013年尾張德川家族仍儲存其中一把作為傳家寶。四大将之一本多忠勝使用的神矛“蜻蛉切”,正是村正弟子藤原正實打造。另一大将酒井忠世使用的“豬切”之劍,也出自正實之手。

然而在後來的将軍們心中,村正刀逐漸與不祥連系。幕府學者新井白石評論“村正之名與不少不祥事件有關”。1849年由幕府出版的官方史書《德川實錄》引用一部小說,稱家康認為村正是兇物,禁止家族使用,但這明顯是虛構,考慮到尾張德川家的傳家寶刀。

進入幕末時期,村正刀被視為可對抗幕府的魔物,是以反幕浪士們渴望擷取這類刀劍。宮家平時很少使用村正系,但在戊辰戰争中,以禦陣親王為總指揮進攻幕府的官軍中,确實有人使用村正刀。由于需求激增,這一時期也出現大量村正刀的赝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