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作者:PEEKER品客

近期網上評出了2023年最佳影視劇,我第一時間就把這份榜單發給了一位之前聊的還不錯的台灣朋友,他似乎對電影這塊還是比較有研究,我希望他給出自己的一些見解。但這位台灣朋友看完之後,隻對我說了一句:你們大陸拍的電影我們台灣人大多不喜歡看,内容都是内宣,會讓人看的很不舒服。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這下可把我氣暈了,然後同他長篇大論的理論了一番,試圖反駁一下他的歪理邪說。但感覺拳頭就像打在棉花上,這些人平常聊天很正常也很有邏輯性,但遇到兩岸議題,它們的思維和理論體系就變得支離破碎,毫無邏輯可言,而且偏激,固執。下面就是我們之間的聊天的記錄,大家來評評理:

我:這是大陸這邊2023年最佳影視劇的榜單,你能給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嗎?

台灣朋友:這是我們這邊2023年電影票房排行榜,你也可以參考一下?

我看了一下台灣地區的榜單,除了一部台灣本土導演的拍的片子《鬼家人》,其他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好萊塢和日系片,除了《奧本海默》、《芭比》和日本的《鈴芽之旅》同樣上了大陸這邊的好片榜單,剩下的如《碟中諜》和《速度與激情》系列的老掉牙題材片幾乎在大陸都遭遇了票房滑鐵盧,幾乎毫無新意,頹勢盡現。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台灣朋友并沒有表達對大陸這邊電影的看法,反而拿出了近期台灣本土演員李鴻其拍攝的在威尼斯拿獎的電影《愛是一把槍》,他覺得他拍的有些侯孝賢的味道,讓我以後可以期待一下。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我翻看了李鴻其的履曆和長相,這人面相讓我似曾相識,果不其然,上月在大陸這邊上映的《拯救嫌疑人》男一号便是此人,很奇怪在台灣備受追捧的台灣演員在大陸拍的電影居然在台灣不能上映,也算是一大奇觀,主要還自诩多厲害自由的台灣省,是不是很諷刺?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我表示現時代,台灣影人中沒有一個像之前侯孝賢、李安那一代能在華人電影圈中撐起門面的大師。并表示可能是因為這些年大陸電影的強勢,導緻港澳台電影現在在夾縫中生存,的确很難。

但這位台灣朋友對此不以為然,他居然認為台灣電影并不存所謂在夾縫中生存,甚至還認為台灣電影走的很好,這兩年台灣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很多演員和制作團隊都開始大量從大陸回歸台灣,台灣影視劇也越來越強了,這一套理論讓我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平行世界裡。

我覺得這位朋友有點井底之蛙的感覺,有些自嗨味道。可以說台灣電影短期内靠固步自封或者是閉門造車,的确在某些類型片有些突出的地方。但從傳統的電影行業和産業來說,台灣電影可以說已經是一敗塗地甚至說已經被邊緣化了。

他還提出了林心如和阮經天,甚至是邱澤都來台灣,走自己的路子,台灣明星沒幾個留在大陸發展。我一查,的确這些人在台灣拍了不少的本土影視劇,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大陸,就比如阮經天在大陸拍的《怒潮》似乎還在院線上映,邱澤更不用說,一大堆的垃圾片子至今還在各大平台上映。就别說什麼回歸台灣了,還是自嗨,還有,這幾個人似乎并不是很出名。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他這才表示大陸榜單中的幾部片子沒有看過,但從片面和封面看來可以肯定存在什麼“大外宣”的内容,台灣觀衆都不會買單。是以說大陸電影來台灣上映幾乎都蠻慘,慘到現在已經沒什麼片商願意代理。

我一想,首先你壓根都沒有看過其中任何一部電影,其中除了第一部《流浪地球2》有一些展現集體主義的感覺,其他不是《長安三萬裡》《封神》此類的普通電影,何來所謂的大外宣,而且大多都在内地上映,如何有大外宣的意識?我還請他給出我大外宣的定義?這種解釋我很難接受。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然後他說之前說媒體說好萊塢電影為了迎合大陸市場,在電影中穿插了一些中國元素,這就是大外宣,讓台灣看到覺得很奇怪。可能你們覺得大外宣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以你沒覺得哪裡奇怪。

我就很奇怪,在好萊塢情節中本來就有很多關于大陸這邊的情節,但凡涉及大陸,似乎就成為了台灣有些人心中的大外宣。但凡是好的就是大外宣,不好的就是好電影。很奇怪的邏輯。

然後我提到了長安三萬裡,裡面講的是曆史,他覺得宣揚了大陸這邊的文化,也算是大外宣,我徹底繃不住了。感覺這些台灣人真是洗腦洗的太過幹淨,也就是說但凡說大陸好的,宣揚中華文化的都是大外宣,但凡日系美系的那種所謂的自由就是正常的。我終于了解了什麼叫大外宣了,也就是不要讓别人看到真相。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我反問台灣大火的《鬼家人》似乎也宣揚了現在台灣本土提倡的那種政治正确,傳遞了自己的一種理念。然後他又表示政治正确和大外宣不是一回事,需要我不要搞混淆了。

然後我羅列出了《封神》《三大隊》所表達的不同的感觸和想法,但似乎他還是認為都是大外宣,隻要是大陸拍的,能展現大陸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對其有一定觸動的東西都叫大外宣。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我不會對沒看過的電影妄加評斷,我今年看過的國内外電影也不少,良莠不齊自己看法也會不同。我從來也不會對一個地區和類型電影加以定義,大外宣什麼的,頂多是在市場和政策下的妥協而已。你們的看法并不在于電影本身,而是意識本身。還是覺得看的太少,或者預設前提覺得不好看而已。

我表示電影本身傳遞了導演的個人意識和想法最好的方式,作為故事和表現形式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個我能了解。

但從看封面和那個地方拍的就妄加判斷恐怕有失公允,台灣電影現在最大的缺失就是因為有你這樣想法的觀衆太多,帶有固執的偏見。好導演,好演員,好劇本都被困在自己畫的小圈子裡自我陶醉,的确可以拍出自己為是的一些好片子,但僅限于此。台灣再也不是出現大師,再也不會有新導演去拍武俠,古裝,甚至是科幻,動畫,再也不會有新導演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真實訪談:台灣人,40歲,台灣人都不愛大陸電影,因為都是大外宣

現在台灣人很少去反思一些深層次的問題,而把很多問題都怪罪于大陸,想一下南韓,恐怕影視劇的底子和市場并沒有台灣積澱的深厚,為什麼現在能在亞洲異軍突起走向世界?

PEEKER評論:戴上有色眼鏡看人,總會感覺不對,這些台灣人就是這樣,自己害怕看到真相,也不會去正視真相,隻會用鴕鳥心态去看待事實,不看,不去了解,然後受困于自己的舒适圈裡面,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而别人都是邪惡的。

繼續閱讀